应急管理概述课件.ppt
。
1.1 我国应急管理发展过程
第二阶段 应急管理研究的快 速发展时期 (2003至2007)
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 的应急管理体系。
第一阶段 应急管理研究的萌
1 芽时期 (2003年以前)
单灾害管理为主。
2
第三阶段 应急管理研究质量提
3 升时期 (2008年至今)
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我国应急管理发展时间轴
• 预警和监控系统不完善
• 我国的灾害预警和监控系统 还不够完善,在很多方面存 在缺陷。
• 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
• 各部门横向职责分工并不十 分明确,在响应期的突出问 题表现为应急协同机制不健 全。
• 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
• 从我国对全社会防范风险、 应急处理的教育工作还很不 够。广大居民普遍表现为社 会危机意识薄弱。
。
2.1应急管理概念与定义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 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 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 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 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与企业等私人 1 领域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相比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 从2003年开始,我国逐步开始了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到 2007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确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 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 制,成为我国应急体制建设的基本方针。
。
1.3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
• 应急管理体制是各级党政机关、武装部队、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 中的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管理权限、责任划分等方 面,所形成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的总称。
• “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 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 方案。
• “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和法制。
。
“一案三制”具体要求
1
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就是要建立“纵向到底,横
向到边”的预案体系。相关预案之间要做到互相衔接,逐级
细化。
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主要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
• 从2003年开始,我国逐步开始了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到 2007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确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 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 制,成为我国应急体制建设的基本方针。
。
1.3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
• 应急管理体制是各级党政机关、武装部队、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 中的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管理权限、责任划分等方 面,所形成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的总称。
应急管理基本概述
安全管理培训课程
。
导言
•
随着全球化时代不确定性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
素增多,人类已经进入了“全球风险社会”。全面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有效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刻
不容缓,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
任务。
•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轨、市场转型、工业化 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传统和非传统 的、自然的和社会风险、矛盾交织并存,公共安全 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
我国应急管理形势严峻
一是自然灾害处于 多频发期。
二是安全生产形
A
四是社会安全面
势严峻。
B
D
临新的挑战
C
三是公共卫生事 件防控难度增大。
。
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履行政府职 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 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十三五期间,国务 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 见》,从国家层面对应急管理做出重要部署。
第一、状态的特殊性。
特殊状态和特殊形式,需要 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决策。
A
第二、措施的紧急性。
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突 出性和破坏性。
E
B
第五、过程的循环性。
应急管理各阶段活动彼此
D
C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第三、目标的公共性。
突发事件是发生在公共领 域的事件。
第四、权力的强制性。
动用强制性公共权力, 管理权力更加集中。
。
我国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构成
• 从2003年开始,我国逐步开始了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到 2007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确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 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 制,成为我国应急体制建设的基本方针。
。
1.4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 • 在国家建立统一领导下,坚持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全生产条例》 《山西省煤矿事故灾害应急预案》等办法和条例 • 《晋煤集团应急管理办法 》 — 晋煤集安字【2014】172号 • 《晋煤集团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2014版
。
目录 1 第一章:我国应急管理现状
2 第二章:应急管理概述 3 第三章:应急预案 4 第四章:应急处置 5 第五章:企业应急管理
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 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 共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
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 等
本质特征
由自然因素直 接所致
由人们无视规 则的行为导致
由自然因素和 人为因素共同 所致
由一定的社会 问题诱发
突发事件的种类纷繁复杂,可以从不同维度对其进行划分。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我国把突发事件分为四类。
突发性事件具有以下特点: 突发性 不确定性
。
危害性 公共性
突发事件的分类
类型 自然灾害 事故灾害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我国突发事件的分类
种类
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项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 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事件等
里程碑二:
2004年应急预案编制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要 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 件总体应急预案。)
里程碑四:
2006年全面应急能力建设 (2006年1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家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里程碑一:
1 2003年应急管理元年。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 全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 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
。
1.5 国外典型国家应急管理
美国
美国是而今世界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得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 1.不断在灾害中完善组织结构;2.健全应急法制体系。
日本
在长期与灾难的对抗中,日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综合性 防灾减灾对策机制。1.完善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2.良好 的应急教育和防灾演练;3.巨灾风险管理体系;4.严密的 灾害救援体系。
资储备和应急队伍装备的建设。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 监测和预警能力不断提高,灾后恢复重建的能力明显提高 。
。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金字塔
国家整体 预案
国务院专项 预案
部门专项预案
地方总体预案
企业预案
。
我国应急体系存在的问题
• 预防意识薄弱
• 从我国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 实践来看,减缓期的预防作 用还显得非常薄弱。
2
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发挥我们国家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
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
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运行机制。主要是要建立健全监测预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和响
应机制、公众的沟通与动员机制、资源的配置与征用机制,
奖惩机制等等。
4
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法制。主要是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化建
澳大利 亚
澳大利亚应急管理带有自己的鲜明特色。1.层次分明的应 急管理体系;2.森林火灾防治;3.志愿者为特色的广泛社 会参与。
加拿大 加拿大的应急管理是“以雪为令”。 1.重视地方部门作用
的应急管理体系;2.应对雪灾的全国协作机制。
。
章节
1 第一章:我国应急管理现状
2 第二章:应急管理概述
3 第三章:应急预案 4 第四章:应急处置 5 第五章:企业应急管理
。
2.4 应急管理法制
• 应急管理法制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和法治实践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诸多要素和 环节,其主要环节包括应急管理立法、应急管理法律规 范的遵守,以及有关法律规范的实施、监督等方面。
• 应急管理法制对于现代法治国家的建设作用巨大,其主要表现在: 1、对各类突发事件应对进行规范; 2、为有效减少各类突发事件危害提供重要保证; 3、为公民合法权益提供重要保障; 4、增强全社会抗御突发事件的能力。
设,把整个应急管理工作建设纳入法制和制度的轨道,按照
有关的法律法规来建立健全预案,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
处置工作,要把法治精神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
1.3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
• 应急管理体制是各级党政机关、武装部队、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 中的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管理权限、责任划分等方 面,所形成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的总称。
、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应急体系中, 国务院是最高行政领导机构,由非常指挥机构或临时指挥机构 负责应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