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形式政策论文

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形式政策论文

目录摘要:1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明晰基本国情,立足基本国情2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地理条件及其优越性2二、中国的领土和领海面积广阔3三、中国的周边邻国众多,外交情况复杂3(一)陆上邻国 (3)(二)海上邻国 (4)第三章.外交政策整体考量,全面布局的必要性4一、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变化4(一)世界多极化形成了不可逆转之势 (4)(二)新兴大国群体性的崛起 (5)(三)安全形势出现大的变化 (5)(四)国际战略重心逐渐东移 (6)二、当前中国周边重要外交形势7(一)俄罗斯与中国 (7)(二)日本与中国 (7)(三)中亚五国与中国 (8)(五)朝鲜半岛与中国 (9)(六)美国与中国 (9)第四章.当今中国外交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10一、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0(一)中国的世界地位、身份和作用 (10)(二)中国政府和平外交政策的战略、道路和理想目标 (10)二、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的高瞻远瞩11(一)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是基于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1)(二)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12)(三)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13)(四)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是基于“和谐世界”的必然选择 (13)后记14摘要:当代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是中国外交的外生压力,中国外交的得失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内在驱动。

中国当代外交布局在“十八大”后坚持和平外交的同时,适当调整外交战略,实现外交转型,由陆向外交延伸至海向外交,以政经并举和利义兼顾为特点发展陆路海洋周边的外交关系,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与传统大国的形象相互融合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当代中国外交布局,已经基本体现了全球大国的思维,有着立体、多元、跨时空的视角,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与我国国力和能力相适应的领导角色,丰富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内涵。

关键词:和平与发展、世界格局、国际战略、外交政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独立自主等第一章.绪论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形势、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变化和世界外交情况的新变化,并且处于我国加快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中国梦”目标的迈进的重要时期,不少同学会对于我国是否继续坚持或如何调整我国的外交政策关系等问题,产生许多不同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常委亲自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时对我国的近期的外交道路、方针、策略等问题作出了系统而明确的阐述,对我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顶层安排和设计,同时也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揭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阐明了和平发展与强国强军的相互关系,为新形势下更好地坚持走和走好和平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本论文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就当今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关系做以下阐述和理解。

第二章.明晰基本国情,立足基本国情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占有量排名落后,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周边邻国情况复杂且数量众多,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地理条件及其优越性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领土的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

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在热带。

这样的纬度位置既适于人类生活,又使温带、亚热带的各种动植物在我国都能繁殖生长,给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临太平洋。

这样的海陆位置,再加上西高东低的地势,就使我国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雨量丰沣,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有利;同时,广阔的海洋也为我国发展海上交通,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以及发展各种海洋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中国的领土和领海面积广阔我国的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在世界各国中,领土面积之大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跨纬度近50度,当北方的黑龙江省还是冰天雪地的时候,南方的海南岛已经是春耕时节。

我国东西相距52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东西两端的时差在4小时以上。

当松花江上将近中午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阳光初照的早晨。

中国领海北面和西面濒临中国大陆、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东、南以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与太平洋相邻,南至大巽他群岛,面积493万平方公里。

三、中国的周边邻国众多,外交情况复杂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面积和493万平方公里的海疆面积,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如此大的领土领海面积,使我国许多国家临疆而接或隔海相望。

(一)陆上邻国我国陆上疆界长达两万多千米,与15个国家和1个地区为邻,东邻朝鲜,南有越南、老挝和缅甸,北有俄罗斯和蒙古,西北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西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和克什米尔地区。

(二)海上邻国我国东面和东南面濒临海洋,有渤海一个内海,黄海、东海、南海三个外海,有绵长的海岸线,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

总之,中国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大国,身处险要之地。

位于亚洲东部,西邻中亚,东濒太平洋,南面东南亚、印度半岛,北临俄罗斯。

坐拥国土960多万平方公里,西依亚洲腹地,东望太平洋,傲立于世界。

第三章.外交政策整体考量,全面布局的必要性一、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一)世界多极化形成了不可逆转之势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曾说,“当前国际形势发生了趋向性的变化。

”无疑世界多极化形成了一个不可逆转之势,表现在世界各大主要战备力量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例如中美之间的差距,金砖国家跟七国集团之间的差距,都处于缩小,任何国家,包括国家集团,再也无法单独主宰国际事务,超级大国一手遮天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是当前整个世界战略态势尚未形成,现在的状态只是从冷战初期的一超多强,转变为多强一超,正在向着真正的多极化发展。

(二)新兴大国群体性的崛起一批新兴大国崛起,例如有“金砖国家”之称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这五个国家。

这批新兴大国崛起意味着近现代400多年以来,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股非西方的力量在崛起,西方大国主导着国际事务,排斥发展中国家的时代将要过去。

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向,在当今世界这样的经济、政治大背景下,“东升西降”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容忽视的势头。

并且,随着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群体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开始自己来决定自己的事情,影响国际事务。

(三)安全形势出现大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给出了高瞻远瞩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判断。

当今的国际形势的发展,基本印证了这一论断,但也出现新的大的变化,“局部紧张、局部动荡”当下长期存在,例如传统的大中东地区西亚和北非,自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以来该地几个政权接连垮台,数个国家陷入内乱,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之后都有着某个大国的身影。

虽然我们中国当下没有处在矛盾的焦点上,但是美国以维护“航行自由”之名,追求霸权利益之实,高调重返亚太,并数次直接或间接表示对南海问题的“关心”,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四)国际战略重心逐渐东移当下的国际形势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国际战略重心逐渐地东移了,这种战略重心的东移,无疑是由于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引起的,已经到了亚洲。

表现就是,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跑到亚洲投资设厂,有的500强企业甚至把总部、研发基地都摆在亚洲,就地研发、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一片热土,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国际政治的重心、战略的重心也在逐步地东移。

美国在这种情况下,借称美国是亚太国家,其在亚洲有巨大的利益,进行所谓的“亚太战略的再平衡”。

俄罗斯在这种情况下,时任总统的梅德韦杰夫,两次登上二战时期从日本手里夺过北方四岛。

现任总统普京高调宣布,全球进行招标开发北方四岛,部署军事力量。

中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始终将独立自主作是我们中国外交的一个红线。

习近平主席就在今年亚信会议上表示,“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

亚洲人民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加强合作来实现亚洲和平稳定。

”近邻日本,2015年在日本右翼势力的推动下通过由《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和《国际和平支持法案》组成的《新安保法案》,直接使钓鱼岛事件陷入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二、当前中国周边重要外交形势(一)俄罗斯与中国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

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自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的国家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经济快速增长,军事复兴的步伐加快,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解决了两国的领土纷争,还在经济、能源、电力等方面有重大合作。

两国频繁的联合军事演习表明两国在军事合作上步入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合作的体现,同时为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日本与中国日本作为世界实际的第二大经济强国,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

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陷入低谷。

日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对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近几年围绕“钓鱼岛”问题,我国渔民时常受到侵扰,争端时有发生。

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

中日关系的发展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另外,日美安全同盟已重新定义,主要防范对象是朝鲜和中国。

进入21世纪后,日本通过《新安保法案》,不断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扩大对美军事支援的范围。

日本实施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地区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三)中亚五国与中国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

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