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叶子的光学特性

植物叶子的光学特性


下仅影响可见光谱段叶子的光学特性。 (2)引起叶子坏死,叶子坏死部分的反射率可与 衰老叶子的反射率相比较。 (3)产生另外色素,使叶子在光谱不同部分的反 射率增加或减小。 (4)由于叶子的蒸腾率不会改变叶子的光学特性, 但会改变叶子的辐射温度,故在红 外波段可以检测作物的病害。
+ 对一年生植物在某一时间内,开花能明显地改变
当光的入射角小 于总的反射角时, 在细胞壁处也是 有反射的,但这 是次要的。而且 也受通过细胞含 水量的不均匀的 散射。折射指数 的任何改变引起 光的折射(细胞 壁-原生质,叶 绿体细胞壁), 这些不同的现象 在光漫射中起重 要作用。
+
在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谱段,表皮对叶子反 射的贡献通常是忽略的,所考虑的主要因子是叶子内 部组织对入射光的散射,时常在考虑入射通量时,把 叶面法向表皮的镜面反射忽略,作为朗伯面处理。但 是对于大的入射角,镜面反射是不能忽略的,因而叶 子的反射决定于入射辐射的入射角和由于漫反射与镜 面反射结合的角变化;另外,漫反射是随光谱变化的, 且取决于叶子内部结构,它的色素和含水量。同时由 表皮引起的镜面反射不仅与光谱有关,并且是部分极 化的。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谱段,镜面反射辐射部分是 相同的,而在可见光反射辐射的漫辐射分量是低的, 近红外是高的。
+ (二)近红外谱段(700-1300nm)在这个谱段,
叶子的色素和细胞壁的纤维素是透明的,故叶子 吸收小于10%,入射到叶子的辐射不是被反射就 是被透过。反射率达到红外区的约50%,主要决 定于叶子结构的剖面;反射率随细胞的大小,细 胞壁的取向,它内部的不均匀性而增大。
+ (三)中红外区(1300-2500 nm)如图10.4,在
1300-2500 nm 谱段 ,叶子光的吸收主要是由叶 子中水的含量引起的,叶子中的水量越多,其吸 收越强,主要吸收带位于1450nm、1950nm 和 2500nm。在这些谱带中,叶子的反射率最小,除 此之外,叶子中水的吸收对叶子光学特性起重要 作用。叶子反射率随叶子含水量而变。
+
植物叶子是由细胞组成的。按Willstatter 和 Stoll 理论,叶子的光漫射是由于当光的入射角等 于或大于反射角时,在空气与细胞界面上出现。 细胞的折射指数大约为1.5,总的反射角为41.8, 在这种情况下,光的漫射是由于细胞壁随机分布 和大量的空气和细胞界面的多孔叶质造成的。栅 栏组织的栅所起的作用是小的。
+ (四) 肥料(养分)亏损对反射率的影响
+ (五)病害对反射率的影响 + (六)植物其它部分(除叶子外)的光谱特性
+
叶子的内部结构强烈地影响着近红外反射光谱, 它取决于细胞层的数目,细胞大小,多孔叶质的 相对厚度。因此双子叶植物比同样厚度的单叶植 物有更高的反射率,因为双子叶植物有更多的多 孔叶质。同样,旱作植物的叶子有很高的近红外 反射率,在叶子的光学特性方面还表现为叶子的 不对称,较低一侧的反射率 一般要比较高一侧的 反射率高。
+ 叶脉:叶片的维管束系统为叶脉,叶脉为叶肉提
供养分、水分及光学作用的原料,同时将光合作 用的产物送至其它部位;也起着骨架的作用,构 建叶子的结构,支撑叶子的形状。绿色植物叶子 的叶绿素吸收光,进行光合作用。图10.2 给出叶 绿素的吸收特性,它具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个 吸收带,吸收中心分别处于0.45 和0.67微米两个 强的吸收中心,大部分主要影响叶绿素含量和叶子的剖 面结构,故反射率与作物的养分明显有关。缺绿 病和氮缺乏是普遍现象。缺绿病主要影响可见光 谱区叶子反射率,氮的缺乏改变了整个反射光谱。 可见光反射率增加(由于叶绿素含量减小)和近, 中红外反射率减小(由于细胞层数减少)。
+ (1)改变叶子色素含量(黄色素),在这种情况 + + + +
+ 叶绿素A、B 吸收带
+
作物或森林植被的光学特性主要取决于叶子 和下垫面土地的光学特性。作物单片叶子的光学 特性。所有植物叶子的反射光谱都是类似的,不 同的只是不同谱的反射率的大小,植物反射光谱 分为三个谱段。
+ (一)可见光谱段(400-700 nm)在这一谱段,
叶子的反射率很低,小于15%,而叶子透过率也 很低,入射到叶子的太阳辐射的主要部分被叶子 的色素(如象叶绿素、叶黄素、类胡萝卜素、花 青甘)吸收、对叶子吸收起主要作用的是叶绿素 吸收(对较高的色素 吸收为 6 5%)。 + 在可见光谱段,叶子两个吸收带中心位于蓝 (4500nm)和红( 670nm)色谱段,由于这个原 因在绿色谱段 550nm附近处(黄-绿区域)有一 个最大的反射峰,由于叶子色素在绿波段的反射, 叶子表现为绿色。
+ 叶肉组织:呈现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基本上是
由彼此稍为紧密相连的柱状或球状细胞组成,通 常为一层细胞,也有2~3层细胞;栅栏组织内细胞 间隙较狭小,海绵组织内的细胞间隙较大,外与 气孔相通,实行呼吸时的气体交换。在叶中的水 份、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红素、蛋白 质等都在这里;叶绿素表现为长度约4~6 m、直 径约1~2 m 的管状叶绿体,它选择性地吸收光进 行光合作用,叶绿体在栅栏组织内约含八成,在 海绵组织内只含二成左右。
其反射率,例如,油菜花或太阳花显现强的黄色 反射;春天牧场草开的花也可以改变它的反射率。 在森林地区,树的光学特性不仅决定于叶子的光 学特性,也决定于树杆和果实。树的反射率与叶 子的反射率是很不同的,从可见光到中红外逐渐 增加,树枝不显示有叶绿素吸收,其可见光反射 率比叶子的要高;在近红外,树皮的反射率比叶 子的低,但在中红外是高的。
如左图, 不同湿度 裸地土壤 的反射光 谱的例子。
+ 可以看到从可见光到中红外谱段,反射率逐渐增
大,水的吸收带也表现为如叶子一样的反射光谱, 可以看到土壤湿度影响整个反射光谱。对任何波 长,土壤度增加,反射率减小。
+
栅的薄壁组织有较大的叶绿体密度,而且存 有毛的叶,某些叶子较低一侧或毛绒叶子的两侧, 在可见光和中红外波段反射率增加,但对近红外 反射率有较少的影响。对纤维素组成干的短毛, 在可见光是白的,近红外是透明的,中红外有较 高的反射率。
+
叶子光学特性的改变主要发生在植物幼小期和 成熟衰老期,周年生植物或落叶树叶的大部分时 间保持常定的光学特性,它是以叶绿体含量为时 间的函数。
+ 蜡层(外表层):这是指叶子表面有一层很薄的
蜡,所以称为蜡层,它对太阳辐射基本是透明的, 只有1 ~ 3% 的辐射被反射,蜡层的反射是单向反 射,也就是镜面反射。 + 表皮层:一般叶子具有两个表面,即上表皮层和 下表皮层,在表皮层内布满有许多气孔,它是水 份蒸腾和呼吸的主要器官,与外界的光、水汽、 CO2 和 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气孔以一定间隔分 布于表皮,或对平行脉的叶子呈纵向排列,气孔 的总面积不到叶面积的1%。
汇报人:乐涛 学号:20141223312
+
遥感植被是建立在电磁辐射与植被和下垫面 土壤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的,这种作用取决于植被 的光学特性,而其不仅决定于植被本身的状况, 且与太阳高度角、观测方向、大气条件等外部状 况及土壤颜色、作物行向、植被形等内部条件有 关。由于植物主要由水和叶绿素构成,所以决定 植物的光学特性主要取决于叶子内含有的叶绿素 和水份所决定。
+ 图上反射辐射的极化分布型式是随波长和入射光方向
而变,显然:(1)在近红外波段,叶子的反射可以 看作朗伯漫射;(2)而在可见光波段,入射角倾斜 越大,叶子反射的方向性越强;(3)波长大于 850nm、叶子反射的方向性已不明显。
+ (一) 叶子的内部结构与其反射光谱 + (二)叶令对反射率的影响 + (三) 叶子中含水量对反射率的影响
+ 在正常状况下,叶内部的水汽压大于外部的大气
压,因此,水汽通过叶孔从植物叶子内部向外输 送;而对于CO2而言,外部大气的CO2大于叶子内 部,通过叶子气孔从外部向叶内输送。
+ 如果叶子缺水,植物叶孔就要缩小,以减小水汽
的外流,而气孔的缩小,使CO2进入叶内受阻, 导致光合作用减缓或停止。叶面表层的气孔数目 约为每平方厘米达几千到几万个。
+
在近红外波段,当叶子枯萎和内部结构变化时, 仅反射率发生改变:在中红外波段,随叶子枯死, 叶子反射率增加。但应注意到,当叶子呈黄色时, 含水量的减小相对滞后。
+
叶子中水的含量不仅直接影响中红外波段的反 射率,而且也直接影响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 射率,这是因为叶水含量影响到细胞的肿胀,因 而叶子含水量的减小使整个波段叶子的反射率增 加,不过中红外波段比其它波段增加要大得多, 这是由实验室件得出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