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叶子采集

植物叶子采集

植物标本采集
材料:
1.标本夹板用坚硬的木条制成,供室内压制标本用,夹板长50cm,宽45cm。

另外还有
一种轻便标本夹板,用胶合板或铁丝网制成,便于携带,备上山使用。

2.吸水草纸较细的草纸即可,主要要求吸水能力强。

3.采集箱用白铁制成,长54cm,宽27cm,高14cm,上面弧形凸起,中部留一个长40cm,
宽20cm的活页门,两端备有环扣,以备配背带用。

4.枝箭是作为剪取木本植物枝条用的。

分手箭和高枝剪两者,后者是采集高大乔木的枝
条用的。

5.小铁镐采集植物的地下部分时用
6.气压表(海拔表)用来测量山地海拔高度,以了解植物垂直分布界线。

7.标本野外采集记录本记录采集地点、环境等资料用,一般长15~20cm,每100~200页
装订成一册。

8.号牌用白色硬纸做成,长方形,一般长5cm,宽2.5cm,一端打孔备穿线用。

每一个
标本都要挂一个号牌。

9.钢卷尺用以测量植物的胸高直径。

内容和方法:
1.采集木本、草本植物的方法
1)选择能代表该种植物特征的带叶枝条(木本植物)或全株(草本植物),长度在40cm、宽度25cm以内,采同样的数份(视需要而定),稍加修剪并挂上号牌,然后夹入吸水草纸中压好,在野外可以暂时将同号的几份标本夹在一起
采集标本应注意以下各点:A、如果同一植物的枝条(或叶)在外形上有两种类型如柘树,有的没有刺,有的有刺,则两类枝条(或叶)都应采到;B、花或果(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为鉴定植物种类的主要依据,每枝标本都应具备;C、木本植物一般不挖取根部和剥取树皮,但当它们有比较特殊或为利用部分时(如乌药的根、厚朴的树皮),也应采其一段附在标本上;D、草本植物要采整株,并且连根掘出来,保持地下部分的完整。

以作分类的依据。

2)采集每一种植物标本时,应该仔细观察它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特别是气味、颜色以及经过压制后就看不出来的特征,必须立即记载下来。

3)草本植物标本如果较大,标本夹容纳不下时,可以把它弯成“V”或“N”字形后再压;
要是植物体太大,则可以把它剪成几段,然后分别选取根部、中部和上部各一段做标本,多余的部分可不要,但生活时的高度要记载下来。

2.采集苔藓植物的方法
苔藓植物是孢子繁殖,采集的时候要注意采集到生有孢子囊的植株;如果有长在地面上的匍匐主茎,也一定要采下来。

苔藓类一般长在树干、树枝上,要连树皮一起采下来。

苔藓类有的单生,有的几种混生,但是必须每一种做成一种标本。

在野外如果分不清单生或混生,可以分别采集,还要分别编号。

孢子囊没有成熟的,精器卵器没有长成也要采,这在研究形态发育方面是必须用的资料。

标本采好以后,要一种一种的分别用纸包好,放在软纸匣里,不要夹,也不要压,好好保存它们的自然状态。

3.采集蕨类植物的方法
蕨类植物的分类是根据孢子囊群的构造、排列方法、叶的形状、根茎特点等。

所以要
采全株,并且带着孢子囊和根茎,不然就不容易鉴定种类。

此外,在压制的时候,要把部分叶片背面向上。

如果植株太大,可以采叶子的一部分(但要带尖端、中脉和一侧的一段),叶柄基部和部分根茎,而把植物的高度、阔度、裂片数目及叶柄的长度等记在记录本上。

4.采集寄生植物的方法
高等植物当中,有很多是寄生性的植物,如天麻、槲寄生、桑寄生等。

都寄生在其他植物体上。

采集这类植物的时候,必须连寄主上它所寄生的部分同时采下,并把寄主的种类、性状同寄生植物的关系等记在记录册上。

采集供研究用的标本一定要填好采集记录,要知道一份没有记录,没有编号的标本,即使花果俱在,制作精良,也是一份没有研究价值的标本。

对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标本,都是以采集人与采集号来称呼的,因此同一采集人,在不同时间、地点采集的标本不应有重号。

有时容易疏忽采集地点的登记,致使后人无法重新采到这一珍贵的植物。

采集日期可告诉人们该植物的物候期,所以也是不能缺少的。

产地、地形、环境分布、性状等项内容提供了该植物的分布范围、生态要求、生长习性等方面的信息,对于开展植物学的研究,引种驯化、资源利用、编写植物志都是很重要的,因此作为一项正式的科研项目采集的标本必须从开始时起,就注意标本的记录工作。

(一)准备
采集前应先收集有关采集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状况方面的资料,以便周密安排采集工作。

同时应准备采集必需的用品,主要有:标本夹(45×30cm方格板2块,配以绳带)、标本纸(吸水性强的草纸,折成略小于标本夹的3~5张一叠若干)、采集袋(塑料袋)、枝剪、标签、野外记录纸、照相机、海拔仪、罗盘、望远镜、地形图等。

采集方法及要求按植物类别加以分述。

二、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一)采集标本的要求
1.标本单株选择
从同种众多单株中,应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具该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

力求有花有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及种子。

草本植物要挖出根,植株高的可以反复折叠或取代表性的上、中、下3段。

一次采不全,应记下目标,以备下次再采。

如果是供教学、科研用的标本就要精细一些了。

即使是同一种植物,也要考虑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的个体。

比如说同一种植物会有的异性叶(比如构树就有缺刻状分裂的和心状卵形的两种不同形态的叶片)、雌雄异株等等都要做成不同的标本以便于教学示范。

2.采集步骤
按预定目标,选择合要求的单株,剪取具代表性枝条25~30cm(中部偏上枝条为宜),依次完成下列步骤:
(1)初步修整。

如去掉部分枝、叶,留下分枝及叶柄一部分。

(2)挂上标签,填上编号等(一律用铅笔。

下同)。

标准的采集签应包括采集号
采集时间、年月日、采集者、采集地点。

(3)填写野外记录。

注意与标签编号一致,标准的野外记录应包括采集号
采集时间、年月日、采集者、采集地点、海拔高度、树高、胸高直径、树皮、树枝、叶、花、果、习性、生态环境、用途、俗名、正名、学名、科名、备考。

当然实际操作也未必要填这么多的,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填写。

(4)暂放塑料采集袋中,待到一定量时,集中压于标本夹中。

(5)采集中应注意同株至少采两份,用相同的采集号标记。

如有的植物需要开花结果后再采,应记下所选单株座标方位,留以标记。

同种不同地点的植物应另行编号。

散落物(叶、种子、苞片等)装另备小纸袋中,并与所属枝条同号记载,影像记录与枝条所属单株同号记载。

有些不便压在标本夹中的肉质叶、大型果、树皮等可另放,但注意均应挂签,编号与枝相同。

(6)注意有毒性、易过敏种类。

如蝎子草、漆树等,应慎重。

大戟科、毛艮科等等都是比较有名的毒科。

当然,在野外也不要乱尝试没吃过的植物。

(7)注意爱护资源,尤其是稀有种类。

植物腊叶标本采集要点
(1)所采集的植物必须具备代表性(或典型性)和完整性,即木本植物要带枝采集,草本植物必须要全株带根采集,种子植物要有花有果,蕨类植物要带有孢子。

(2)标本采集时(或野外采集)必须要做详细的采集纪录,内容包括有采集人、采集时间、采集地点(包括有详细的经度、纬度、海拔、坡面等信息)、标本号数、采集号数、采集地点的周边环境情况、对植物基本性状的描述(包括有株高、胸径、叶花果的基本性状、用途等)等。

(3)采集工具包括有海拔计、放大镜、枝剪、小锄头、采集纪录本等。

(4)植物腊叶标本需要有多个副本,一般是一式三份。

腊叶标本的采压与制作
腊叶标本是在适当的季节,采集全株植物或植物的一部分,经过压制待植物体完全干燥后,装订到台纸上的标本。

该标本能够长期保存下来,是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宝贵的科学资料。

采压与制作腊叶标本的常用用品包括平枝剪、高枝剪、小锄头、小锯、采集箱或采集袋、标本夹、扩大镜、望远镜、号牌、铅笔、野外记录本、台纸、胶水、草纸、小剪、镊子、瓷盘等。

腊叶标本的好坏和价值,取决于标本本身的典型性、代表性、完整性和美观程度。

因此在采集时要认真观察、选择,作好野外观察记录,采回后要细心压制,妥善保存。

其步骤如下:
1.标本的选择:采集时应全面的观察,选择有代表性的无病虫的植株或部分。

木本或藤本植物一般很大,可采适当长度(38~45cm)的带有花、果、叶的枝条(若同株植物有不同叶形的均应采集);草本植物采花、果、根、茎、叶具备的全株;蕨类植物采带有孢子囊群的孢子叶;苔藓植物采带有颈卵器及精子器的植株或具有孢子体的植株。

2.野外记录:野外记录在标本的鉴定中有特殊重要作用,它可补充所采标本的不足,如采集地点、时间,植物的生活环境,植物体各部分的详细特征,如树木高度、胸高直径、树皮颜色、裂开情况、叶、花果的颜色,气味等。

都应当场作好采集记录。

3.标本编号:在采集记录时应立即进行标本编号,挂上号牌(用硬纸制成)。

其号数应与采集记录表上一致。

同一标本,一般采集三份,应用同一采集号。

野外采集以后最大的问题是保鲜。

短时间内可以把叶片放在底部装有少量水的袋子中保持水分。

回到实验室后,放-20度可以保持两周左右,先用液氮冻10min后放-80度可以保存三个月左右。

在各个化橘红种植基地采样点,选择在土壤类型和地形条件等具代表性的连片园地中生长正常的结果植株。

叶片采样时分别在植株的不同方位选择顶芽稳定的阳枝,采摘顶芽以下的第3~4片正常叶,每株采集8~10片正常叶,放入保鲜袋中保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