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王宪礼 李秀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Advances in Wetlands .Researches.Wang X ianli,Li Xiuzhen(I nstitute of A pp lied Ecology ,Chi -nese A cademia Sinica,Shenyang 110015).Chinese J our nal of Ecology ,1997,16(1):58-62.Wetlands are t hose area t hat inundated or saturated by surface o r gr ound w ater wit h sufficient fre -quency and duration to support vegetat ion typically adapting to the satur ated in the water soil cond-i tions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Generally ,wetlands includ swamps,marshes,bogs and similar ar eas.T he contempor ar y r esearch advances on wetlands ho me and abroad w ere ev aluated in the art-icle.Key words:w etland,marsh,advnace.作者简介:王宪礼,男,29岁,助理研究员,1985~1992年先后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获景观生态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的工作,1989年至今先后参与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东部荒山的景观生态建设0和/我国北方河口湿地的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研究0以及中国科学院/图们江流域生物资源现状、潜力与保护0等课题的工作,发表论文4篇。

李秀珍,女,25岁,博士生,1991年在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取得学士学位,1994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环境地学专业,同年10月曾赴贵阳地理化学研究所参加其环境开放实验室客座项目/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0的/景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0部分工作,取得较好成果,发表论文5篇。

1 引言湿地是指那些地表水和地面积水浸淹的频度和持续时间很充分,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能够供养那些适应于潮湿土壤的植被的区域,通常包括灌丛沼泽(sw amps)、腐泥沼泽(marshes)、苔藓泥炭沼泽(bogs),以及其它类似的区域。

目前,由于人类开发和利用,湿地面积现已大大缩减。

据估计,自1900年以来,地球上已消失了将近一半的湿地。

在美国,在实施控制湿地开发的法律之前,湿地曾以每年1%的速率下降。

我国湿地大约有5.7@107ha,其中包括1.1@107ha 沼泽,1.2@107ha 湖泊(自然的及人工的)和2.1@106ha 滩涂、盐沼地,还有3.2@107ha 的稻田。

当前由于农业开发,矿产开采,城市发展以及其它人为因素的影响,湿地面积(主要是自然湿地)已减少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所以湿地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558@108ha,占陆地总面积的6.4%,以亚热带比例最高,占29.3%,寒温带占13.4%,寒带占11%,热带占10.9%(表1)。

表1 世界湿地分布[40]T ab.1Distributi on of the w etl ands in the w orld 地带地区面积(@103ha)占陆地面积(%)北极湿润半湿润 2002.5寒带湿润半湿润255811.0亚寒带半干旱5397.3干旱342 4.2136 1.9亚热带湿润107717.2半湿润6297.6干旱439 4.5热带湿润23178.7半湿润221 1.4干旱1000.8合计85886.4生态学杂志 1997,16(1):58-62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 国内研究概况中国湿地面积广大,居亚洲第一位,其中许多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国际性水禽栖息地。

中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

天然湿地类型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浅水湖泊、高原咸水湖泊、盐沼和海岸滩涂等,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广泛分布,总面积达2.5@107ha,占国土面积的2.6%。

人工湿地以潜育化和沼泽水稻田为主,还有水库、池塘等,总面积约7.0@107ha 。

中国湿地主要分布在9个区域:¹东北三江地区大面积沼泽;º内蒙戈壁沙漠中盐沼湿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众多滨水湖泊;¼长江口以北的中国沿海滩涂;½长江口以南的海滩和红树林湿地,¾云贵川高原地区沼泽草甸湿地;¿新疆沙漠地区中的大型咸水湖;À天山以北山区中的高山湖泊;Á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山湖泊和沼泽1)。

1)5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6优先领域5O 3.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1994.5O 3O 1)5O 3O 4.2)董厚德.辽东湾湿地的生态评价与保护.1985.中国的湿地研究是从60年代对沼泽研究开始的。

1961年东北师范大学的柴岫和郎惠清分别在5地理6杂志、人民日报等刊物上撰文倡导沼泽研究。

直至80年代初,沼泽泥炭研究一直是我国湿地研究的特色。

东北师范大学沼泽教研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沼泽室在三江平原[27,28]、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做了许多工作。

至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湿地问题,并使/湿地0这一概念广泛流行[2,4,6,19]2)。

1995年,由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长主编的5中国湿地研究6的出版和中国科学院湿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湿地研究已经提到议事日程[25]。

5中国湿地研究6一书收录了中国科学院众多湿地科学工作者的论文,内容涉及湿地的基本理论,湿地的结构、功能、动态变化,湿地的环境效益分析,湿地的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基本代表了中国湿地研究的最高水平,迄今为止是国内较为重要的一部有关湿地研究的论著。

我国学者在湿地上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滨海湿地的研究我国由于海岸线长,分布跨度广,因而系统的滨海湿地研究还很薄弱。

1979~1984年我国进行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自然资源调查,在土壤、生物、水文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为进一步的滨海湿地研究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所进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黄河及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以及南方红树林的研究上。

如关于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对策研究[5],黄河泛滥与改道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7];黄河口荒地资源的开发利用[8,9],黄河口区域演变预测研究[5]。

关于辽河三角洲石油和农业综合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潜力等方面的研究[11],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植被方面的研究[3]2)。

南方的红树林研究[18,26]以及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研究[10]等,是我国滨海湿地研究的先行工作。

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我国滨海湿地研究方面资助了一些项目:如辽河三角洲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辽河中下游平原的景观结构及潜力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万年来环境演变;中外三角洲国土开发比较研究;辽河三角洲的植被演替;中国北方河口湿地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研究等。

2.2 沼泽湿地研究早在50年代末,东北地区的一些地理学家、土壤学家以及植物学家就已开始了59王宪礼等: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泥炭沼泽湿地的研究。

在这些学者中应首推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沼泽教研室的柴岫及其所带领的一批学者,他们在若尔盖高原、长白山、兴安岭及整个东北地区的沼泽湿地中做了许多工作[12,13]。

1983年郎惠清主编出版了5中国沼泽6一书,在沼泽的基本特征、类型、分布与分区、形成与发展,资源的利用以及开发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沼泽湿地研究情况。

1985年牛焕光和马学慧等编著了5我国的沼泽6一书[1]。

近年来,沼泽泥炭的研究偏重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关于沼泽湿地动态监测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亦成为热点之一[16,17]。

1988年,黄锡畴先生主编出版了5中国沼泽研究6一书,对我国近年来沼泽研究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论述,广征博引,是当前沼泽研究之典范之作[21]。

2.3湖泊湿地湖泊湿地包括湖滩地、河滩地,它是我国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种湿地类型。

我国现有大小湖泊2.488@104个,湖泊湿地总面积约1.2@105ha。

根据湖水含盐量的大小,湖泊湿地分为淡水、咸水和盐水三种类型[14]。

含盐量小于1j的为淡水湖泊湿地,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

含盐量介于1j与35j之间的为咸水湖,大于35j的为盐湖。

我国的咸水湖及盐湖湿地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等干旱半干旱地区[15]。

中国湖泊研究从水文、地质、动力、生物、环境等几个方面入手已自成体系[20]。

王洪道等1989年出版5中国湖泊资源6是这一方面的总结性论述[14]。

其它的关于新疆博斯腾湖[15]、洪湖[6]、白洋淀[22~24]等等的研究常见诸于报端杂志上,并有5海洋与湖沼6杂志刊行全国。

2.4人工湿地包括人工开辟的稻田、虾田、蟹田等受人为活动影响而形成的一类湿地类型。

这一方面研究比比皆是。

如立体农业中的稻O萍O蟹、桑(蔗)基鱼塘,这里不做详述。

3国外进展3.1美国当前参与湿地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很多,但早于60年代的细致研究很少见到,主要是进行滨海盐碱沼泽(saltmarsh)和红树林方面的研究,淡水湿地,尤其是北美北部泥炭地(peatland)研究也较多[34]。

关于泥炭地水文学研究,欧洲和前苏联的科学家做了大量工作。

只有到了七八十年代, Teal,Pomroy等运用现代生态系统理论进行湿地研究。

同时一批湿地研究中心也纷纷成立,如露岛斯安娜州立大学的湿地资源中心,弗罗里达大学的湿地中心,佐治亚州的Sapelo岛海洋研究所等。

此外,还成立了湿地科研工作者协会(Society For Wetland Scientists)[40]。

在美国,湿地管理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召开了多次湿地国内会议和国际会议.美国环境保护署在1972~1985年间五项关于河口湿地、滨海湿地及近海水质的大型研究项目基础上,于1985年上报国会/国家河口湿地计划0,国会当即批准400万美元资助四个河口的研究,次年又开展另外两个河口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扩展到17个河口湿地研究项目[38]。

美国国家资助完成了两部关于湿地研究的论著:5湿地管理6[49],5湿地:应用与管理6(技术评价署,198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