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关系学_习题集(含答案)

公共关系学_习题集(含答案)

第 1 页 共 13 页 《公共关系学》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公共关系学》(编号为02007)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简答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 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俄罗斯 2. 1923年,( )的著作《公共舆论之凝结》出版,此为公关理论的奠基之作。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多尔曼.伊顿 D、巴纳姆 3. 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流传和普及归功于( )。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多尔曼.伊顿 D、巴纳姆 4. 在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公众受愚弄”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 5. 在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说真话”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 6. “投公众所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 7. “双向对称时期” 的代表人物是( )。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 8. 1987年5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 )成立。 第 2 页 共 13 页

A、北京 B、上海 C、西安 D、重庆 9. 我国大学中,第一个开办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的是( )。

A、北京大学 B、复旦大学 C、中山大学 D、深圳大学 10. ( )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

A、1992 B、1993 C、1994 D、1995 11. ( )年,公共关系职业载入我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A、1997 B、1998 C、1999 D、2000 12.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

A、社会组织 B、公众 C、信息传播 D、社会群体 13. 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

A、社会组织 B、公众 C、信息传播 D、社会群体 14. 公共关系的内容是( )。

A、社会组织 B、公众 C、信息传播 D、社会群体 15. 认知度的广度可以分为5个级别,其中最宽的是( )。

A、国际 B、全国 C、大区 D、省区 16. 认知度的广度可以分为5个级别,其中最窄的是( )。

A、全国 B、大区 C、省区 D、当地 17. 认知度的深度由浅入深分为10个要素,其中最浅(或最表面)的要素是( )。

A、组织名称 B、地理位置 C、行业归属 D、发展历史 18. 认知度的深度由浅入深分为10个要素,其中最深(或最核心)的要素是( )。

A、组织业绩 B、组织领导 C、个性概念 D、深层文化 19. ( )是指在组织形象受到损害时,如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善后或修正

工作以挽回声誉重建形象的专门活动。 A、日常事务型公共关系 B、宣传型公共关系 C、征询型公共关系 D、矫正型公共关系 20. 知晓层次传播的目的是( )。

A、让公众了解社会组织 B、促使公众态度的形成及转变 C、引起公众的消费行为 D、为公众提供信息 第 3 页 共 13 页

21. 态度层次传播的目的是( )。

A、让公众了解社会组织 B、促使公众态度的形成及转变 C、引起公众的消费行为 D、为公众提供信息 22. 行为层次传播的目的是( )。

A、让公众了解社会组织 B、促使公众态度的形成及转变 C、引起公众的消费行为 D、为公众提供信息 23. ( )年,美国公共关系效果测量联合会在马里兰大学成立。

A、1995 B、1996 C、1997 D、1998 24. 在公共关系评估的评估人中,( )是从自我角度来评估的。

A、公关活动的主办者 B、公关活动中的公众 C、公关专家 D、新闻媒体 25. 在公共关系评估的评估人中,( )是从参与者角度来评估的。

A、公关活动的主办者 B、公关活动中的公众 C、公关专家 D、新闻媒体 26. 在公共关系评估的评估人中,( )是从专业角度来评估的。

A、公关活动的主办者 B、公关活动中的公众 C、公关专家 D、新闻媒体 27. 沟通性会议是属于( )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

A、言语传播 B、文字传播 C、实像传播 D、整合传播 28. 内部报刊编辑是属于( )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

A、言语传播 B、文字传播 C、实像传播 D、整合传播 29. 作业场所布置是属于( )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

A、言语传播 B、文字传播 C、实像传播 D、整合传播 30. 社会公益事业赞助是属于( )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

A、言语传播 B、文字传播 C、实像传播 D、整合传播 31. 电子邮件是属于( )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

A、网络传播 B、文字传播 C、实像传播 D、整合传播

二、多项选择题 32. 公共关系的研究内容包括( )。

A、公共关系基本理论 B、公共关系业务(实务) 第 4 页 共 13 页

C、公共关系历史 D、公共关系案例研究 E、公共关系礼仪 33. 目前关于公共关系学的学科归属还有不同观点,认为它是( )的一部分。

A、管理学 B、社会学或组织行为学 C、传播学 D、经济学 E、政治学 34. 目前国内公共关系学界的主要流派有( )。

A、传播学派 B、管理学派 C、形象学派 D、协调学派 E、社会学学派 35. 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

A、目的性 B、整体性 C、变动性 D、层次性 E、政治性 36. 社会组织的内部环境包括( )。

A、内部人际关系环境(最重要) B、生产环境 C、组织内部管理环境 D、气候环境 E、组织外观环境 37. 社会组织的外部环境包括( )。

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自然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E、社区环境 38. 社会组织的分类包括( )。

A、政府组织 B、企业组织 C、商业服务业组织 D、事业单位 E、社会团体组织 39. 公众的特征有( )。

A、同质性 B、相关性 C、层次性 D、多变性 E、异质性 40.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将公众分为( )。

A、顺意公众 B、首要公众 C、逆意公众 D、边缘公众 E、次要公众 41. 根据组织对公众的态度,可将公众分为( )。

A、内部公众 B、受欢迎的公众 C、不受欢迎的公众 D、外部公众 E、被追求的公众 42. 据公众的发展阶段,可将公众分为( )。 第 5 页 共 13 页

A、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动公众 E、内部公众 43. 社会知觉中的效应包括( )。

A、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效应 C、晕轮效应 D、人际关系效应 E、社会刻板印象 44. 现代公共关系经历的发展阶段有( )。

A、“公众受愚弄”时期 B、“说真话”时期 C、“投公众所好”时期 D、“双向对称”时期 E、“大众利益”时期 45. 气质的类型包括(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意志型 E、抑郁质 46. 社会知觉的内容包括( )。

A、对人的知觉 B、人际关系知觉 C、自我知觉 D、人际错觉 E、角色知觉 47. 影响性格的社会环境因素有( )。

A、家庭 B、性别 C、学校教育 D、职业 E、社会文化 48. 根据现代传播观念和传播学的研究,一般说来,公共关系的传播可分为( )

三个方面。 A、知晓层次 B、态度层次 C、行为层次 D、观念层次 E、人际层次 49. 传播学关于“人的态度转变”的研究成果有( )。

A、枪弹论 B、两面宣传说 C、两级传播说 D、功能说 E、传播技巧论 50. 现代传播的功能有( )。

A、监测功能 B、管理功能 C、指导教育功能 D、娱乐功能 E、评价功能 51. 组织形象的构成包括( )。

A、实力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才形象 D、产品形象 第 6 页 共 13 页

E、品牌形象 52. 组织形象定位的三要素是( )。

A、主体个性 B、组织理念 C、传达方式 D、组织行为规范 E、公众认知 53. 公众协调的形态主要有( )三种。

A、服从 B、调整 C、妥协 D、合作 E、沟通 54. 公众协调的内容包括( )。

A、利益协调 B、目标协调 C、态度协调 D、行为协调 E、形象协调 55. 公共关系调查的指导原则包括( )。

A、全面性原则 B、代表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定量化原则 E、公正性原则 56. 文字传播的运用包括( )。

A、新闻稿撰写 B、广告文词设计 C、宣传资料制作 D、内部报刊编辑 E、公关常用文书 57. 实像传播的运用( )。

A、推销活动 B、样品展览和示范表演 C、橱窗陈列 D、作业场所布置 E、实用饰品设计 58. 赞助活动的类型( )。

A、商业活动赞助 B、体育事业赞助 C、教育事业赞助 D、文化事业赞助 E、福利和慈善事业赞助 59. 危机的特点包括( )。

A、突发性 B、层次性 C、普遍性 D、多变性 E、严重性 60. 危机的类型包括( )。

A、经营危机 B、管理危 C、法律危机 D、素质危机 E、关系危机 61. 公关部的宏观设置模式有( )。

A、直线职能式 B、总经理直接负责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