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各地中考哲理性散文阅读理解一、阅读刘心武的《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①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翳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与、崇信与狐疑、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与等等互相纠结的乔木灌木藤萝草茵。
大体而言,一个人的感情森林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树种,也不可能都是‚落叶林‛或都是‚常青树‛,并且也不可能只有比如说钦慕这种明亮的情感苗木,而完全没有嫉妒那样的灰暗草茵。
②我们首先承认,我们的情感世界难免有纠结杂芜、妍媸混生的状况,并且那情感的森林难免会在外界阴睛风雨、雷霆雨雹的影响下,波动翻腾,变化万千;但是,我们又应懂得,作为这个情感森林的主人,我们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做到,使这座森林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就是说,到头来,我们要使美丽有益的情感得以蓬勃润生。
发展壮大;而使阴暗猥琐的情感受到抑制;某些最具破坏性的情感,比如说膨胀不已的嫉妒,则应如同对待森林害虫与蚀叶霉茵一般,将其尽可能芟灭排除。
③上面我们讲到,你应当具有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对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大爱,那是巨大的情感树丛;但这并不等于说,你可以忽略或轻视许许多多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比如你在一个叶尖凝出露滴的清晨,忽然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欢愉,又好比你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心尖倏地掠过一丝无端的忧伤……这就好比在大爱的树丛中,还有些蕨草藤蔓、杂花蘑菇;这些情感因子的存在不仅无伤大雅,而且更证明着你人生的丰富,人生的多彩。
珍惜你整座的情感森林吧,你的人生使命不是使它单一枯涩,而是让它摇曳多姿!④每个人的情感森林,应当有不同的风格。
有的人情感可能比较浓重,有的人可能比较淡薄,有的人可能比较细腻,有的人可能比较朗阔……你属于哪一种?在自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你无妨容纳甚至欣赏他人那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
正是因为人们的情感风格并不一致,我们大家相处时才会有更多的乐趣与回旋余地。
当然,情感过分枯涩祖糙,就像没有大树,甚至连灌木草丛也稀稀拉拉的植被,那会导致情感的‚沙漠化‛;情感过分细腻脆弱,犹如森林中充斥着过多的藤蔓苔藓等寄生物,那会滋生瘴气腐物——都属病态,是我们应尽力改进的。
⑤到过丰茂壮丽的原始森林吗?至少,在影视或照片里,看到过从空中所鸟瞰到的广袤无际的山林,看到过那爽人眼目、动人心魄的景象。
凡在平衡中健康发展的森林,都显得那么青翠葱绿!我们的情感世界,便应当如那般充实而鲜活,丰盈而瑰丽!⑥年轻的朋友,祝你拥有一座永葆青葱的情感森林117.请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群落‛和‚草菌‛的含义。
(4分)①群落:②草菌:18.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与与19.结合上下文,说说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2分)20.结合全文内容,写出‚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的具体做法。
(4分)21.文中有大量的比喻句,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分)句子:理由:22.对上文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用理性的思考,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己情感世界的主人,使情感的森林充实而鲜活,永远青葱。
B.作者认为人的情感森林应该是摇曳多姿、丰富多彩的,可以有‚落叶林‛和‚常青树‛,也可以保留蚀叶霉菌等。
C.文中强调每个人的情感森林有着不同的风格,我们在欣赏自己的情感风格时,也应该学习他人与己不同的情感风格。
D.作者认为,我们要极力赞美对祖国对同胞对世界对人类等大爱的情感,也可以忽略许许多多微妙琐屑的情感瞬间。
二、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在中国传统宅院中,除祖堂外,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场所便是书斋,但祖堂大多和中堂合一,所以,大体上书斋是民居之中惟有的精神场所。
书斋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形成营造书斋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的重要因素。
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
书籍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书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学问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
文化在这里汇集,文化在这里传承。
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之说,就是因为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
可以这样比喻:因为当时国家没有社会科学院,而许多个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书斋联合起来,实际上就起到了社科院的作用,而且国家不用投资。
诸葛亮的‚茅庐‛,造就了蜀国鞠躬尽瘁的宰相。
刘备‚三顾茅庐‛,获得了人才和天下大计,才丰富了经天纬地、威武雄壮、扣人心弦、传播不息的‚三国演义‛。
同时,许多民族的文化经典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弘扬。
书斋又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
书斋是个人的领地,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官场还是社会,乃至家庭,一定要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约束。
当一个知识分子回到书房,虽然仍有强大的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融合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但躯体和大脑毕竟属于自己,书斋的主人得到了个性施展的空间,于是,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
可以说,知识分子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加上自己的文学艺术创造,在书斋里融合、发酵,最后,酝酿出崭新的、清醇的、甘洌的美酒。
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
如王维在‚辋川山庄‛写就的如画诗歌、黄公望开山水画之宗的《江山万里图》、曹雪芹的堪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严复启迪国人的《天演论》、鲁迅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徐悲鸿歌颂民族精神的《愚公移山》,真是不胜枚举。
8、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书斋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的。
(2分)▲9、细读文中画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作答。
(6分)①文明之光‚熊熊燃烧‛的含义是▲②在书斋里‚融合、发酵‛的‚原料‛是▲、▲和▲;‚美酒‛指的是▲。
10、知识分子在书斋里‚创造力得以迸发‛的原因是什么?(3分)▲11、文章结尾说:‚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
‛请从王维、曹雪芹、鲁迅三个例子中任选一个,说说他的作品在文化发展的链条上闪动着怎样的灵光。
(3分)▲三、中国的月亮子敏①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
但这些神话,已逐渐被冷峻的现代话语替代。
②不过月亮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冰冰的。
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
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的不是靠神话,而是从心灵的深处,从日常生活中,从感觉中,真挚地爱上了月亮。
我们赋予月亮一种永恒不朽的诗趣。
③我们这个民族,认为靠月亮,更能完成‚文学上的不朽的图画‛。
李白让整个长安披上月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杜甫让月色为江流着色,‚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田园诗人王维的《桃源行》里有松树,有房子,但不够,再添一个月亮才全盘美起来,‛月明松下房栊静‛。
白居易有名的《琵琶行》里,也有三幅‚月亮图‛。
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要少多少味道啊!④中国人喜欢艰月亮交往。
李白下山,月亮送他,‚山月随人归‛。
他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欲上青天揽明月‛。
有时还请月亮喝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三个知心朋友,但也多寂寞。
于是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撙空对月。
‛杜甫也是‚月友‛,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也陪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⑤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诗人张泌甚至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个纯情痴心的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因为这样,中国人在面对明月的时候,好像躺上现代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童年、故乡、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
⑥中国连儿童都会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下面那有名的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
杜甫的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王昌龄的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其他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这些月的诗句,中国人念起来津津有味,因为它跟月有关,因为它是美的。
⑦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国人的‚月亮节‛。
在这一天,我们应该为我们爱月的民族自傲,因为我们已经赋予那块在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使月亮从古代到现代,一直活在人类的精神生活里。
只有中国人,对‚月亮‛这个词才有那么丰富的‚语感‛。
(有增删)16.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靠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3分)17.从意趣或内容上看,第③节中有一个诗句与材料一相似,第⑥节中有一个诗句与材料二相似,把它们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4分)材料一:‚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材料二:‛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18.你认为文中划线的句子。
中固人在面对明月的时候,好像躺上现代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19.读了本文后,相信你对月亮的认识会有所加深。
面对明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感受,课文《月迹》(贾平凹),中有这样一段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就又仰起头采看那天上的月亮。
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
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你一定也有过望月的经历,请你写出你当时独特的感受。
如果你以前望月时没能进入境界,那就写下你此刻思月的感受。
有了今天的感受,也许你今后会比贾平凹写得更好呢!(5分)四、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赵丽宏我说人的心灵是一棵树,你是不是觉得奇怪?真的,心灵是一棵树,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孩提时睁开蒙昧的眼睛那一刻开始,这棵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生根,悄悄地长出绿叶、伸展开枝丫,在你的心里形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绿荫。
难道你不相信?不知道,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无数次看见这样的花在自己身边开放。
当你在万籁俱寂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响起的美妙音乐……当你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遇到一间为你开着门的小屋,屋里正燃烧着熊熊的炉火……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当你的身体因寒冷和孤寂而颤抖,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向你伸来……当你发现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用清澈的目光默默凝视着你……我无法一一列举各种各样的‚当你‛——当你欢乐,当你迷茫,当你为世界的壮阔和奇丽发出惊奇的赞叹,当你被人间的真情深深地感动……当你的灵魂和感情受到震撼,受到感动,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电闪雷鸣般强烈,还是像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每逢这样的时刻,便是你观赏到心灵之花向你怒放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