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五龙山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
项目申报书
旬阳县五龙山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位于旬阳县麻坪镇丝铺村,由旬阳县五龙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并组织经营。
项目区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是发展高山有机茶的最佳适生区。
在五龙山周边方圆5公里,有千亩连片老茶园,茶叶品质优良,香味独特,深得本县群众喜爱。
合作社现已建成茶叶生产基地500亩,其中改造老茶园200亩,新发展“陕茶1号”茶园300亩,建成茶叶加工厂一个,已取得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书,茶叶注册商标为“洵州纤毫”。
厂区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茶叶种植门槛较低,经济效益较好,发展前景广阔。
一、项目背景及建设有利条件
(一)项目背景旬阳县麻坪镇丝铺村,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坡和沟壑为主,现有农户283户,总人口834人,分布在大小14条沟内。
该村地广人稀,植被茂密,发展种养业空间较大,特别是该村海拔较高、雨量充沛,土壤酸碱度适宜,一年四季云蒸雾绕,发展高山有机茶潜力巨大,农民增收空间较大,适宜残疾人发展轻体力种植业。
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已到了实质推进阶段,给农村发
展种养业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缺技术、缺加工企业的引领带动,严重制约着种植加工业的大发展。
近年来农村健壮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务工,而残疾人外出务工难度大,苦无增收门路,只能守望家乡,望山兴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异常艰辛。
旬阳县五龙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立足本村实际,建成以辐射带动残疾人家庭发展茶叶为主要帮扶模式的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为农户特别是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发挥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圆了残疾人家庭早日实现“脱贫、富裕、小康梦”。
(二)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1、自然资源优势
五龙山茶区位于旬阳县西北边,地处麻坪镇、桐木乡和汉滨区交界处。
区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雨量充沛,一年四季云蒸雾绕,是发展高山有机茶最佳适生区。
茶区内森林植被茂盛,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水资源丰富,水质无污染,茶区内无工矿企业,无工业三废污染。
茶区距县城55公里,水泥路贯通全境,已修建茶山道路3公里,交通较为便利。
在五龙山周边方圆5公里,有千亩连片老茶园,当地群众多年来一直有务茶的传统,当地出产的茶叶品质优良,豆香浓郁,深得本县群众喜爱。
近年来在本社的引领带动下,全村现已改造老茶园200多亩,引进茶叶新品种陕茶一号,建园300多亩,合作社也已建成茶叶加工厂一个,为后期茶
叶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础。
2、技术优势
合作社聘请了市汉水韵茶叶公司茶叶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技术力量雄厚。
市汉水韵茶叶公司从标准化种植到加工、包装,对合作社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茶园和加工厂达到有效和科学管理。
合作社现有茶叶种植技术员2名,加工技术员5人。
3、政策优势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实施,通过3年的努力,高山落后贫穷村将全面完成扶贫建设任务,消除贫困“死角”,中高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社会事业发展明显进步,以特色农业为主的产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加之有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残疾人保障体系,还有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体系和农科服务体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解决群众致富等一系列计划的实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旬阳县五龙山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项目区及辐射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120元,基地项目区为麻坪镇丝铺村,山大沟深,基础薄弱,是首轮脱贫村。
全村共有8小组283户834人。
贫困人口85户169人,其中:残疾人农户47户68人,贫困残疾人48人。
辐射区为麻坪镇老庄沟村,全村共有408
户,1367人,其中有贫困残疾人59人。
两村同处麻坪河上游,山大沟深,地理环境较为恶劣,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发展动力不足,经济来源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贫困面较大,产业发展以茶叶、核桃为主。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旬阳县五龙山残疾人扶贫示基地是基于开发本地原有茶叶资源和国家退耕政策而确定的技术含量较小、一次投资多年受益、轻体力、就业门槛低,适宜于贫困户特别是残疾人贫困户就业的项目,基地帮扶残疾人共15人,同时签订帮扶协议。
该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为:1、茶园田间项目实施内容主要有改造老茶园200亩;建设标准化示范茶园300亩;配套新修园区生产道路1.5公里;新建蓄水池5个250立方米,新建供水浇灌系统2000米;茶园田间及茶园周边休闲设施建设,设置宣传、标识设施建设。
2、配套设施项目实施内容主要有建成茶叶加工和包装车间500平方米,购置茶叶加工设备一套;采购常用茶园管理机械。
3、人员培训,人员培训100人次,其中茶叶种植、采摘技术推广科技培训3期,计划培训90人次,根据实际需要,完成制茶技术外出定点学习10人次;茶园管理规范化。
四、结贫困残疾人的扶持情况
旬阳县五龙山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通过辐射带动残疾人户按照“量力而行、精准帮扶”的原则,基地负责对贫困
残疾人户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安置残疾人在基地工作,以及聘用残疾人作为阶段性、临时性用工等形式帮扶残疾人。
目前,直接受益的残疾人共15人,其中从事茶叶种植的有7户,从事特色养殖的有4户,基地安置残疾人就业3人,阶段性用工2人,2016年,基地帮扶残疾人户共计种植茶叶28亩,发放黑土猪20头,鸡苗1000只,发放地膜洋芋种2000公斤,发展地膜洋芋30亩。
通过辐射带动周边残疾人发展种植、养殖或直接在基地从事劳动等生产经营活动,使残疾人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五、财政扶贫资金用途
本项目总投资224万元。
其中田间工程费用82万元,加工设施配套121万元,技术培训及田间管理投资21万元。
1、田间工程费用改造老茶园200亩。
每亩投资1500元投资30万元;新建设标准化示范茶园300亩。
每亩投资1000元投资30万元;配套新修园区生产道路1.5公里,每公里投资10万元,共投资15万元;新建蓄水池5个250立方米,每个投资1万元,合计5万元,新建供水浇灌系统2000米,每米造价50元合计10万元。
共计投资15万元;茶园田间及茶园周边休闲设施建设,设置宣传、标识设施建设,共计投资10万元。
2、设施配套建设建成茶叶加工和包装车间500平方
米,每方米1500元需75万元,加工设备1套30万元,共计投资105万元;采购常用茶园管理机械,采购10台单人茶叶修剪机,按照3500元/台核算,需要投资3.5万元,采购单人采茶机10台,按照4500元/台核算,需要投资4.5万元,小型旋耕机10台,按照8000元/台核算,需要投资8.0万元。
合计设备采购估算16万元。
3、技术培训及田间管理茶叶技术人员培训100人次1万元,田间管理20万元。
共计投资21万元。
4、申请县残联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项目资金5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残疾人户3万元,良种和技术引进1万元,技术培训、指导、疾病防控等服务费1万元。
六、项目经济效益和扶贫效果分析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合作社年经营毛收入可增加8万元,扶持残疾人户和被帮扶的残疾人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使残疾人户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收入水平相当于当地农户中等以上收入家庭的水平;同时,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为边远贫困山区带领残疾人持续稳步发展,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附表: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2、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表
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资金使用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