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新王牌生物进化专题课1. 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2. 油菜物种甲(2n=20),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3. 下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
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 /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4. 世界上已经发现了对现有抗生素都具抗药性的“超级病菌”,人类健康面临新的威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能够导致“超级病菌”的产生B.杀死体内所有细菌是防治疾病最有效的办法C.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病菌数量逐渐减少D.一次性注射抗体可使从获得终生免疫力5. 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
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A 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A.30%,21%B.30%,42% C.70%,21% D.70%,42%6. 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7.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8. 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55%和32.5%B.55%和42.5%C.45%和42.5%D.45%和32.5%9.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足够大、不发生__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_。
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考点2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1.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2.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1),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3.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 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 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 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4.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的重要能够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5.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0分)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1)目前全球已有。
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所谓“生物类型”是指________。
A.品种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2)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的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气候变化B.化肥使用C.耕作措施变化D.除草剂使用(3)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4)相对于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来说,对除草剂敏感的为敏感性生物类型,那么在原来没有除草剂使用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与敏感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A.无敏感性个体B.抗药性个体多于敏感性个体C.无抗药性个体D.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5)抗药性杂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
下述几种策略中,可有效延缓抗药性杂草发生的是________(多选)。
A.机械除草B.除草剂交替使用C.人工除草D.提高除草剂使用频率6.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
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
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
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_。
A.适应辐射B.地理隔离C.生存竞争D.生殖隔离(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若材料二为芦山发生地震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则导致该种群______只变小而不为零。
右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5)计算V a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__。
(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是A种群______ ______多于B种群。
(7)某生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假定该生物种群是豌豆,则理论上该豌豆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1.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2.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
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
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
由此无法推断出()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3. 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的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的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加强提高:1. 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论,该物种将( )A不断进化B不断衰退 C.产生新的物种 D.丧失基因库2.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它们就是两个物种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实现的3. 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4. 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因为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以生物一定会进化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C.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5. 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
一段时间后,若a基因频率变为95%,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物种D.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6. 下列关于鸭跖草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鸭跖草种群数量增加,则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也增加B.若鸭跖草种群中RR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则R基因频率也增加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降为0D.只有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才能决定鸭跖草的进化方向7. 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