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2042012年11月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研究北京城市学院 徐丽 邹超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下,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研究进行了简单分析和探讨,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发展模式 研究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b)-204-0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发展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因此,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研究的探讨有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构建的重要性1.1 高融合性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资源问题越来越紧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环境既没有污染,而且是高利润,又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知名度,这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融合性。
北京创意产业园——西祠、上海智慧桥创意产业就是文化产业的重要一部分,不仅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当地的文化建设。
1.2 高知识性文化创意产品其核心主要是文化理念,是知识、 智慧和灵感的组合,其与传播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有效结合,呈现出一种智能化、高知识性的特征,如影视作品,就是在仿真技术、光电技术以及传媒技术的结合下完成的。
1.3 高附加值特征国内倡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会展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国内举办了不少大型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当年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活动,从世博会在筹备和举办过程当中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整合文化资源,引导文化产业发展,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又如每年国内外的重要展会、奖项和一些有意义的文化创意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文化创意产业各重点行业,如动漫、科技、出版等,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2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国内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有厦门集美文化创意园、“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沈阳123文化创意产业园、“798”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尚8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华和谐文化创意产业园、 南京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意文化产业园、西安中视西部动漫创意产业园、安徽新华958文化创意产业园、深圳F518创意文化产业园等。
从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外的水平比较,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从社会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来看,对这个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从国家层面来看,文化产业是未来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3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方法和途径3.1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政府作为环境营造者、方向引领者、平台服务者、秩序维持者,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如像江苏常熟产业区对外打造的就是服装城,常熟市周边就有8000家左右的制衣厂,相关配套的布料、染印、扣子、缝纫线等厂家更是举不胜举。
在人工成本差不多的情况下,在常熟开一家制衣厂其成本显然比在没有配套地方低很多,主要表现为运费便宜、选择面多且厂家议价能力,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建立产业集聚区容易形成价格优势,有助于当地相关企业的发展。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垄断现象,因此,必须要政府加强宏观指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更好发展。
3.2 做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规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保证有序发展,就要做好规划工作,运用现代化的创新理念,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如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意文化产业园,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将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全面整合,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为文化地产、创意地产、艺术地产等提供顾问与代理服务,并且实践当中,不断地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体验式博物馆展览模式、文化旅游产品策划、文化体验模式,创新商业开发模式,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文化休闲名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这是一种创新的现代化发展理念。
3.3 积极引进创意人才培育和打造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经营模式,就要大力培养创意人才,引进创意人才,在实践中,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政府;二是企业。
其中,从政府层面来分析,最为主要的就是政策扶持,如资金、政策等手段,确保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营模式的企业化运作和市场化运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进著名企业、战略投资、连锁企业,提高市场份额,例如政策上,可以通过税费减免、企业开办绿色通道、经营环境优化、经营项目宽松、人才引进留住、融资环境宽松等,而资金可以通过贷款贴息、税费返还、基础设施补贴、规费缓收与减免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创意产业和创意人才,进行全面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建设。
而从企业层面来分析,可以坚持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其他企业加强合作,最大化企业的市场份额,招引专业人才,培养培育人才,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4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具体实践在这里我们以烟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为例进行分析,正如我们所知烟台的葡萄酒是当地的一项主要特色,因此,在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过程中,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并且与烟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 2012年11月205包头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高永娟摘 要:在我国,稀土资源主要是集中在内蒙古包头的白云鄂博,几十年来,稀土的大量开采,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须的。
稀土应用技术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包头乃至我国都是受制于人的。
因此,既要保护稀土资源,又要使其效用最大化,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包头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b)-205-021 包头稀土产业现状分析1.1 众多稀土企业为包头稀土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包头稀土开发区为中心,聚积了从稀土原材料—新材料—元器件—终端产品的稀土产业链的各环节上的稀土企业,为包头稀土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为包头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前景 。
截至2011年年底,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骨干稀土企业均先后在包头落户,例如包钢稀土高科、和发稀土、罗地亚稀土、瑞鑫稀土、华美稀土、三德电池、天骄清美等,他们有效地推动了包头稀土产业的经济增长。
1.2 支撑机构为包头稀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在稀土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稀土产业中起着主导和推动因素的除了大量的相互关联的稀土企业外,还有下游产业的成员,互补性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的供应商和其他提供专业化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机构,当然,政府部门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他们共同构成包头稀土产业的支撑机构。
在包头的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相对独立和专业化的金融、物流、质量认证信息咨询、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派出机构等服务保障部门都起到了有力的作用,其中稀土研究教育和科技基础在内蒙古甚至在全国都有较大的优势。
1.3 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包头稀土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增长的有力保障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高起点、高效能的要求在包头市中得到坚持贯彻执行,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基础设施完善、政策保障到位以及管理服务高效。
这些都为包头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 包头稀土产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现有的问题2.1 稀土利用率相对不高,环境问题突出 2.1.1 稀土利用率相对不高包头混合型稀土矿开采量的回收利用率只占到10%左右,其余开采量的90%都存储在了尾矿坝。
因为分流、分堆等保护措施在开台的旅游产业结合起来,重新包装规划,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针对葡萄酒,可以建立葡萄酒展览中心,向参观者阐述葡萄酒的制作过程、历史岁月,融入历史文化气息。
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品牌,置于烟台的旅游产业中。
现在各地都在建立相似的博物馆,如玩具厂要倒闭建立的玩具博物馆,日本有一家历史悠久的啤酒厂拒绝政府补助,也是走历史博物馆道路,与此同时,还要参照《地方文化产业经营一书》中的具体内容和规定,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内容。
其次,针对烟台本身旅游产业开发,首先要做的是包装宣传,山东旅游胜地很多,但真正效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发展烟台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要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所谓创意也是要特色的东西来吸引游客和人流,将当地的历史名人、古迹圣地(如蓬莱)进行重新设计和宣传,提高当地形象以及在大众心中的美誉度,具体可以通过电视广告、代言等进行推广,例如刘若英的周庄广告,就很好地提升当地的形象。
再次,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对于当地环境的保护,在发展的同时,要维持当地的原生态旅游环境。
在现代旅游开发中,人们更多的是注重远离钢筋水泥对碧海蓝天的追逐,因此,需要政府和开发商以这一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对各种旅游环境进行合力规划。
最后,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完善当地交通设施和住宿条件,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
如当地有依靠临海的优势地理位置,搭建影视基地,吸引影视剧组进入当地进行拍摄,一是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同时可以提高当地的形象。
5 结语总而言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就是要利用创意挖掘当地特色,并且在实践当中可以细化到每个环节,进而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1] 王伟伟.中国创意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01).[2] 杨景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3] 吴开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4] 张晔.动漫产业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2.[5] Allen J. Scott.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Industrial Development: Geography and the Creative Field Revisited[J].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