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尽管古代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
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
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
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
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
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还以官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
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
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
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
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
唐代的魏徵就曾
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
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取缔了私人藏书。
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
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
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
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
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
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
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
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选自《意读》2017 年七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B.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
C.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
D.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的书院虽有藏书,但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与以藏书为主的图书馆完全不同。
B.为防火防潮,汉代时人们把藏书之所建成石头的,且收藏图书的书柜也多以铜色包边。
C.东汉时设置了专管图书秘籍的秘书监,这一官职由各机构的长官兼任,并历代沿用。
D.唐代官府藏书大量增加,在书籍整理方面,时任秘书监的魏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图书馆,而老子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
B.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文章先由书院与图书馆的区别说起,然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C.平实、准确是本文的语言特点,第五段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句中的相当于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D.这篇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谈了我国图书馆名称的由来,使我们对我国古代图书馆有了了解。
【答案】
1.D
2.D
音乐能使我们更聪明吗
①1993 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无意间向大众引入了莫扎特效应这一说法。
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罗彻对36 位大学生做实验,让他们在做一些空间推理题之前听10 分钟莫扎特的D 小调奏鸣曲;其他的人保持安静。
结果,在将一张纸叠几次剪开会是什么形状的测试中,听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有明显进步,这一发现被形象地称作莫扎特效应。
自从莫扎特效应提出以来,争论一直不断。
②最近,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
聆听莫扎特对大脑有好处,可以观察到新生神经元的增加;聆听反向莫扎特对人和大鼠均有负效应,会使得新生神经元减少、行为认知能力减退。
③音乐能让人变得更聪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无论演奏乐器还是听音乐,对大脑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④演奏乐器为何能使人聪明?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工厂,那么听音乐和演奏乐器对于这座工厂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许多个重要的车间都会被调动起来。
科学家们曾经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过乐手,发现各个重要的大脑区域,都对音乐产生了强烈反应。
比如,对于弹钢琴之类,需要双手进行的乐器_演奏,就刺激锻炼了大脑的胼胝体,这个部分连接了大脑左右两侧半球,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受到刺_激,人的协调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人在演奏乐器或者跳舞时的触觉反应,刺激了大脑中的运动皮层,这个部门专门控制人的肢体运动。
除此之外,参与的其他部分还有,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
负责情绪控制的杏仁核、负责视觉感受和反应的视觉皮层等,这些重要部位在音乐声当中共同运作,产生了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能达到最优化状态。
⑤另外,乐器的演奏中,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弹拨乐、打击乐,左手的运动总是要超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倍,而左手的使用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对提高整个大脑的储存、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速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双手互相配合的运动,对提高整个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极有益处,会使工作的效率提高。
⑥当然,如果你对学习乐器演奏(A)望而生畏,常常听听音乐,对大脑也是(B)大有裨益。
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实验证明,音乐,尤其是复杂的古典音乐,对大脑各种功能也能产生良性刺激。
⑦首先,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空间分析能力。
举例来说,像解决特别困难的问题,安排复杂的事情,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解答谜题之类的活动,都需要我们的空间信息想象和处理能力。
研究表明,进行空间分析的脑力活动和听古典音乐是相同的。
所以,当我们欣赏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好像在处理空间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大脑得到了锻炼。
⑧其次,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听觉处理能力。
音乐家们的听觉能力显然比普通人更强,他们的听觉注意力,即区分不同声音的能力及能记住所听见的内容的能力都比常人要好。
这是因为音乐改善了大脑功能。
普通人如果提高了这些能力,对考试、记住重要的信息、改善语言回忆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⑨音乐能让人变得聪明,如果在学习或工作时选择背景音乐,效果是否更好呢?科学家早就发现,音乐可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微妙影响。
但英国伦敦教育学院的专家们通过一项新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背景音乐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竟(C)毫无二致。
⑩专家们将受试儿童分成A、B、C 三个组。
A 组儿童欣赏阿尔比诺尼轻柔优美的《慢板》,B 组儿童聆听克尔特林的爵士乐《三位一体》,而C 组儿童则什么也不听。
此后,三组儿童又都接受了阅读理解、记忆单词、背诵课文和四则运算测试,而测试内容完全是刚刚新学的知识。
最后的结果显示,平均成绩最优的是A 组,其次是C 组,最差的是B 组。
⑪专家们的解释是: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不能像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那样,对孩子的大脑认知机构起积极作用,相反却只会起消极作用。
⑫可见,在某种情况下,音乐能帮助你更快完成一些枯燥的任务。
如果你要学习复杂的新知识,就需要(D)全神贯注,最好把音乐关了。
因为研究表明,音乐会减弱对新知识的认知及学习能力。
1.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文中加点的四个词语,其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望而生畏B.大有裨益C.毫无二致D.全神贳注
2.第②段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英扎特效应的关键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去掉?请简述理由。
(只有观点,不阐述理由,不得分)(4 分)
3.第④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4.你的同学王冰喜欢在预习新课时听摇滾音乐.请你结合本文知识劝她改掉这个习惯,你会怎么说?
(50 宇左右)(4 分)
【答案】
1.C
2.不能去掉。
因为可能只是表示揣测,不是十分地肯定,去掉了,就变成了肯定的意思,与科学事实不相符合。
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举例子。
通过这个实例说明了演奏乐器可以使人聪明的原因: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能达到最优化状态,有很强的说服力。
4.预习新课就是学习新知,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会减弱你对新知识的认知及学习能力,起消极作用。
(50 宇左右)(4 分)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