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图像题专题训练
1.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t 1℃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乙的溶解度;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3)甲中含有少量乙,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
(4)t 2℃时,分别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均刚好配制
成饱和溶液(甲、乙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质量关系
是甲 (填“>”、“<”或“=”)乙。
(5)t 1℃时,将15g 乙物质溶解在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
析出晶体(无结晶水) g 。
2.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右图现象。
请
填空:
(1)右图是蔗糖溶解度曲线,图中A 点表示意义
是 。
(2)30℃时,向100g 水中加入80g 蔗糖,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质量是 g 。
(3)曲线上满足B 点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可采用 方法,使溶液处在曲线C 点上。
3.A 、B 、C 三种固体都不含结晶水,如图是其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试回答:
(1)10℃时,B 物质的溶解度 ____ A 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或“<”);
(2)将4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时,无晶体析
出的是 _____ 。
(3)60℃时,A 、B 两种物质 _____ (填“能”或“不能”)形成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4)70℃时,将A 物质充分溶解于100g 水中,可得到A 物质的
饱和溶液 ______ g 。
40 20 A B
C 80604020020
406080T (℃)S (g/100g 水)
4.固体物质A和B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请回答:
(1)S(A)>S(B)的温度范围是;
(2)从A的饱和溶液中提取A,应采用的方法是
(填写编号);
Ⅰ. 冷却结晶Ⅱ. 蒸发溶剂Ⅲ. 过滤
(3)60℃时105 gB的饱和溶液中含 g固体B。
5.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1)3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
为;
(2)50 ℃时,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精
确到%)
(3) 50 ℃时,将 20克乙物质分散到40克水中,可配得溶
液质量是克;
(4)5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6.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填
写序号,下同)。
(2) 若要将C的饱和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
是,。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_。
(4)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
7.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t3℃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t1℃时,150 g 水中最多溶解B 物质 g。
某固体可能是A、B、C中的某一种物质,t2℃时,取4g该固体放入10 g水中,固体全部溶解,该固体是A、B、C中的
S (g/100g水)
B
C O
A
t
50
30
t1t2t3
70
8.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据图回答:
(1)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排列
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2)50℃时,50g乙物质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
所
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精确到%);
(3)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
时降温至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
是。
9.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 3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
是(填写序号);
(2)30℃时,要配制45克A物质的饱和溶液,需A物质
克;
(3)30℃时,取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1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写序号)。
10.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 _____ ;
(3)分析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
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 (任填一种方法)。
11.右图是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像回答:
Ⅰ.温度为℃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__ ;
Ⅱ.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①;
②。
Ⅲ.℃时,A物质55克放入50克水,所得溶液 ______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 。
12.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t2℃时,曲线A、B的交叉点表示的含义是;
⑵ t3℃时,将30gA物质溶于50g水中,得到的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为;
⑶要从A和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可采用的方法。
13.3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A、B两支试管中,加入
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
可观察到如右图1所示的现象。
(1)30℃时,(填“A”或“B”)试管的
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右图2中可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__ (填“a”或“b”)。
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或的方法。
(3)测得B试管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3.3%,则在℃时该溶液可以达到饱和,并在右图中画出该点。
14.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①t2℃时,甲的溶解度为 ___ g∕100 g水,t 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甲 ___乙(填“>”、“<”、或“=”)
②若甲中含有少量乙,要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
③t2℃时,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精确到%)。
S(g/100g水)
10
20
30
40
50
t t t(℃)
甲
乙
15.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 g/100g水。
②t1℃时,将20g该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
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将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1℃升至t2℃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t3℃时b点表示溶液处于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甲
40-
20-
t(℃)
t3
b
·
S(g/100g水)
16.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1℃时,将25 gA、B、C三种固体分别加入100 g水中。
则:(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________________。
(2)t1℃时,所得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
的是___________,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3)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为_________g/100g水;
(4)若将温度由t1℃升至 t4℃,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
大小关系为 ________ 。
17.如图是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10℃时,S(A) ___ S (B)。
(填“>”、“<”或“=”)
② 30℃时,B的溶解度为 ____ g/100g水;
③ A中混有少量B,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 。
④ 50℃时,恰好完全溶解120 g A形成饱和溶液,需要水 _______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