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研究考试科目:711艺术理论 812文化产业学711《艺术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艺术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1. 准确把握艺术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 了解掌握艺术学理论的基本课题及其主干问题。
3. 熟练运用艺术学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艺术本体论(一)艺术活动的构成及其基本特征(二)关于艺术发生的诸种学说及艺术发展规律的思考(三)关于艺术活动的功能的理解第二部分艺术类型论(一)艺术分类的基本方式(二)造型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1.绘画(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2.雕塑(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3.摄影(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4.书法(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三)实用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1.建筑(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2.园林(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3.工艺与设计艺术(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四)表情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1.音乐(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2.舞蹈(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五)语言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1.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的概念及各自的艺术特征)2.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六)综合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1.戏剧与戏曲(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2.电影与电视(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第三部分艺术创造论(一)关于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的认知与理解(二)关于艺术创作过程的认知与理解(三)关于艺术创造的心理学要素与特点的认知与理解第四部分艺术作品论(一)关于艺术作品内容、艺术形式的认知与理解(二)关于艺术形象、艺术典型、艺术意境的认知与理解(三)关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的认知与理解第五部分艺术接受论(一)艺术传播的内涵、构成、不同方式及特点(二)艺术鉴赏的特点与过程(三)关于艺术批评的特点与形态分类(四)关于艺术批评家的素养第六部分艺术美学论(一)艺术审美类型1.优美与壮美2.悲剧、崇高与荒诞3.喜剧、丑与滑稽4.艺术形式美的内涵以及创造规律(二)艺术审美价值1.高雅与通俗2.民族的与世界的812《文化产业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全面考察考生对文化产业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及运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1.准确掌握文化产业学基本知识和理论。
2.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向。
3.能够运用文化产业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文化经济学部分(一)文化生产1. 现代文化生产的划分和产品差异现代文化生产的形成现代文化生产形态的划分现代文化产品的差异2. 现代文化生产的性质和特征现代文化生产的产业性质现代文化生产的生产劳动性质现代文化生产的特征3. 现代文化生产的双重运动价值规律及其在现代文化生产中的一般运动文艺规律在现代文化生产中的运动特性(二)文化需求、供给和均衡1.文化需求文化需求的产生及类型文化需求规律文化需求的弹性影响文化需求的其他因素2.文化供给文化供给及其类型文化供给规律和弹性影响文化供给的其他因素3.文化供求的均衡及调节文化供求的矛盾运动文化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文化供求的调节(三)文化消费1.文化消费的作用、特点和运动趋势文化消费的作用文化消费的特点文化消费的运动趋势文化消费全球化的意义2.文化消费结构文化消费结构的含义及基本类型影响文化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文化消费结构的合理化文化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3.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水平及其划分文化消费水平的差异提高文化消费水平的途径4.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网络消费及其风险信息技术对文化消费的支持和影响知识经济时代的网络消费及其文化风险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消费战略文化消费全球化趋势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消费战略(四)文化市场1.文化市场的划分和特点文化市场的划分和细分文化市场的特点2.文化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文化资源的概念和种类文化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和方式文化市场在文化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3.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4.文化市场的开拓以文化产品为核心拓展文化市场空间以文化产业为平台推进民族文化输出(五)文化商品1.文化商品的意义和特性文化商品的意义分析文化商品的双重属性文化商品的特点2.文化商品的价值文化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文化商品的价值两重性文化商品的价值实现机制3.文化商品和公共文化产品文化商品的形态和类型文化商品和公共文化产品(六)文化商品价格1.文化商品价格的构成、特征和种类文化商品的价格和价值文化商品价格的特点和种类2.文化商品的价格体系文化商品价格体系和文化商品结构体系文化商品价格体系的形态和实质影响文化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3.文化商品价格的制定文化商品价格制定的依据制定文化商品价格的目标和策略(七)文化投资1.文化投资的性质和特点文化投资的性质及构成文化投资的特点2.文化投资的一般运动过程文化投资的形成和筹集文化投资的分配文化投资的运用文化投资的回收3.文化投资的结构和布局文化投资结构和文化经济结构之间关系文化投资的布局(八)文化发展战略1.文化战略和文化发展战略文化战略与文化发展战略的概念区分文化发展战略的特征2.文化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制定影响文化发展战略选择的主要动力因素文化发展战略目标选择和优劣机制分析文化发展战略选择的利益需求和制定原则3.文化发展战略的构成、类型和模式文化发展战略的构成文化发展战略类型和模式(九)文化经济管理1.西方国家的主要管理模式2.我国文化经济管理体制的历史进程第二部分文化产业学部分(一)文化产业相关概念如:文化、文化产业(国际、国内界定)、文化事业、文化经济(二)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及新动向(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及新动向(四)文化产业的功能与特征(五)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的区分(六)论析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七)理解科学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十、阅读书目1.《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3.《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5.《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6.《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7.《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柏拉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8.《诗学》,亚里士多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9.《拉奥孔》,莱辛,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10.《判断力批判》上卷,康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11.《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12.《审美教育书简》,席勒,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13.《美学》一、二、三卷,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14.《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15.《艺术哲学》,丹纳,人民文学出版社,195年版;16.《弗洛伊德美学论文选》,弗洛伊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17.《心理学与文学》,荣格,三联书店,1987年版;18.《艺术》,贝尔,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版;19.《艺术问题》、《情感与形式》,苏珊·朗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20.《审美特性》,卢卡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21.《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5年版;22.《艺术与错觉》,贡布里希,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23.《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尧斯,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4.《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25.《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26.《西方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27.《朱光潜美学文集》(一、二、三、四卷),朱光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28.《宗白华选集》,宗白华,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9.《美的历程》,李泽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30.《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版;31.《西方美学史》,凌继尧,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版;32.《中国艺术学》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33.《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下册),中华书局,1980--81年版;34.《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35.《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36.《中国古代文论类编》,海峡出版社,1990年版;37.《跨文化管理教程》第5版,[美]菲利普·R·哈里斯/ 罗伯特·T·.莫兰,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38.《管理学》(第十版),[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39.《管理学》(第9版),[美]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版;40.《管理学:现代的观点》,芮明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41.《创意产业经济学》,[美]理查德·E·凯夫斯,新华出版社,2004年5月版;42.《艺术文化经济学》(第二版),[美]詹姆斯·海尔布伦、查尔斯·M·格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43.《创意产业导论》,厉无畏主编,学林出版社, 2006年6月版;44.《文化产业学》,胡惠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版;45.《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李向民、王晨、成乔明,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46.《文化管理学概论》,田川流、何群,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47.《文化产业通论》,欧阳友权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版;48.《艺术与创意》,田川流,山东友谊出版社,2009年5月版;49.《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何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50.《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张玉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51.《国际文化贸易概论》,李怀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52.《新文化产业论》,[日]日下公人:范作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版;53.《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汤敏、茅于轼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5月版;54.《微观经济学》,[美]平迪克、鲁宾费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55.《宏观经济学》,[美]布兰查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56.《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塞佛林,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57.《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8.《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59.《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日]桂敬一编,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60.《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于海广、王巨山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年5月版;61.《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郭万平,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62.《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第9次印刷;63.《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杨玲、潘守永主编,学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64.《博物馆的美学经济》,刘惠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第1版;65.《独立策展人》,[澳]爱莉森:桂雅文译,五观艺术管理公司出版,2004年7月版;66.《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李约瑟,科学出版社,1978年版;6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刘洪涛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68.《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69.《文物保护法及其配套规定》,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1月版;70.《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推荐,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