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孝心主题班会

孝心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让孝心永驻人间
班会目标: 1.让学生深入体会父母之爱,感受亲情 的无私与伟大。 2.让学生理解、关心、孝敬父母,以实 际行动报答父母。 3.引导学生由“感谢父母”到“常存感 恩之心”的思想意识转变,学会感恩。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中华民族 伦理道德之本,几千年来大德大孝大爱, 成为行为规范之首。
儿子见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 挪。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 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 搭在额前,儿子泪如雨下。
看着窗外的繁华 忽然想起了妈妈 您是否依然孤独的 坐在灯下? 留下那寂寞的泪花 鸟有反哺之情 羊有跪乳之恩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 有一种人最应感恩 她就是——“母亲” 他就是——“父亲”
活动一:零距离接触
走过十多年的风雨路,相信 你与你的父母之间也会有许多令 你感动的故事。
活动二:你是否了解你爸爸妈妈?
1.你父母亲的生日是_________。 请你如实回答。 同学们把答案写在一 张纸寄给你父母评分。 答对5题以下的请你以后 多与父母沟通。
2.你父母亲的体重是_________。
歌曲:《妈妈,我很好》、《感恩的 心》、《懂你》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食堂师傅照例开袋看米, 还是杂色米。他一字一顿地说:“杂米没法煮,煮的饭是夹生的。下次 还这样,我就不收了。” 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食堂师傅也不再理 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呵斥:“还是杂色米! 你怎么背来的,还怎样背回去!” 母亲双膝一弯,跪在师傅面前,两行 热泪顺着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 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向 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 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到十多 里外的村子去讨饭,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 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 师傅潸然泪下,他扶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 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 “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 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 记!”
3.你父母亲的身高是________。 4.你父母亲喜欢颜色是________。

5.你父母亲喜欢食物是________。
6.你父母亲喜欢的日常消遣活动___________。 7.你父母亲喜欢做的运动是____________。 8.你父母亲经常用来教育你的口头禅是_______。
活动三:真情流露
(1)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2)父母生日那天你有何表示?
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父母做的事列举出 来,作为砝码放在天平的两端,看看你的天平是 否倾斜得太厉害?如果是,请你加重砝码。
我一定会孝敬长辈、尊敬
老师、团结同学、刻苦学习、 顽强拼搏、不辜负父母、老师
的期望。
同学们,为了将来,我们要自尊、 自律、自强、自信,刻苦学习、勇于探 索,奋发向上,走向辉煌!以实际行动 来报答父母、老师的深情!
妈妈的手粗了, 她把温柔的抚触给了我 爸爸的腰弯了, 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双眼花了, 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爸爸的皱纹深了, 他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聆听妈妈殷切的话语 面对爸爸深沉的目光 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关 爱, 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 渐渐忘记了感动, 忘了说声谢谢。
父母的爱像一杯浓茶, 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如果说母爱是船, 载着我们从少年 走向成熟;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 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 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 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感恩,父母的爱。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 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 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 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更令人奇怪的 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 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 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 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 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 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汉文帝明令:八十岁以上 老人每月供给一定量的 大米,酒,肉.凡孝亲者人帛 五匹. 唐朝,宋朝,元朝规定:男 70岁,女75岁以上者皆给 一子伺. 清朝大办“千叟宴”.
母亲的三袋米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 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 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 地往上长。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 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 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 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 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你先到学校 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固执地说不,母亲说 快去,儿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 甩在儿脸上,这是16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 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 食堂师傅说:“你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 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 脸,连说对不起一瘸一拐地走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