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潜在危险反应注意事项

潜在危险反应注意事项


物质种类
基本信息
2.
3.
主要风险
4.
1.
安全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要注意设备和管道的防腐,确保严密不漏。
3.
反应应加尾气吸收装置
1. 严格控制温度和酸的配比,并保证充分的搅拌和冷却条件, 严防因温度猛升而造成的冲料或爆炸。
操作及后处理注 意事项
2. 严格控制加料速度、控制反应温度,应有温度计测量内温 3. 反应底物需经过纯化,以除去易氧化组分
4.
后处理不可加水注入反应液中
应急处理措施
实验禁忌
1. 皮肤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 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 冲洗至 15 分钟,就医。 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 呼吸困难,给输氧。 1. 控温不严格; 2. 还原剂
潜在危险反应注意事项
应急处理措施
4.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 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5.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实验禁忌
湿气、水、醇、酸等
潜在危险反应注意事项
反应类型
氢化反应
物质种类
氢气,钯炭,氢氧 化钯,雷尼镍
基本信息及风险
1. 氢气易燃,当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 4%-75% 时,遇到火源 或火花,可引起爆炸。 2. 钯炭、氢氧化钯和雷尼镍同含有有机溶剂蒸汽的空气摩擦 时极容易起火星,进而引起有机溶剂燃烧。 1. 常压氢化(使用气球)要在通风良好的通风厨内进行, 加料操作及后处理时尽可能清除周围的有机溶剂和其它 易燃物。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明火。 2. 操作人员须佩戴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实 验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3. 加压氢化必须在专门的氢化室内进行。 1. 加料的安全操作。当容器内已盛有醇、醚、烃等有机溶剂 时,这些有机溶剂的蒸气就弥漫在液面上方,当加入的催 化剂下落时,在空中同含有有机蒸气的空气摩擦,就有火 星出现,会引燃下面的有机溶剂或反应液,发生火灾。加 料时的着火危险性: Pd-C > Pd(OH)2 > Raney Ni (通常用 水浸泡着)。 解决方法(避免干的催化剂同含有有有机溶剂蒸汽的空气 摩擦): A 、先将反应容器充满氮气,然后加催化剂,再加溶剂和 反应底物。 B 、如果已加了有机溶剂,要是反应不忌水,可用水拌湿 催化剂再加入,比较安全。 C 、如果已加了溶剂,可以向容器放入氮气或氩气等惰性 气体后马上加入催化剂。 2. 抽滤的安全操作。抽滤时的燃烧危险性: Raney Ni > Pd-C > Pd(OH)2 。特别是抽滤有 Raney-Ni 催化剂的反应液,抽 得太干肯定是要起火星的。快要抽干时,马上接着加反应 液和相应空白溶剂,或提早拔除真空橡皮管解除真空,在 催化剂上面加 盖一层硅 胶或者硅藻土 。如果反 应规模较 大,最好要有两个人在场,其中一个人为帮手。催化剂用 后,包括带有催化剂的过滤纸、硅藻土、硅胶, 3. 一律回收加水密封,千万不能扔进垃圾桶。另外,催化剂 废弃物一定要立即处理,不可放置,以免引起自燃。 1. 操作时即使不小心起点火星也不用怕,一定要立即停止抽 滤,可以用湿布捂的方法或用水灭或拿出过滤漏斗另外放 置处理,千万不能用有机溶剂去灭,也不能将有火星的催 化剂往废液桶中扔。在抽滤前要事先准备一块湿布和一杯 水,以备急用。 2. 钯催化剂对眼睛和皮肤可能引起刺激作用,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 医。
防护措施
穿防火/阻燃服装。 1. 需要准备防爆挡板。 2. 建议使用 2 倍以上体积的反应容器。 3. 氧化反应通常在“反应温度”进行。 在“反应温度”以下加入全部氧化剂、然后升温是不可取的--爆 炸!! o 3.1 双氧水和间氯过氧苯甲酸做氧化剂常在冰浴下 0 C 少量分批加 入,然后冰浴或者室温反应。 3.2 高锰酸钾氧化芳环上的甲基到羧酸,常常是在加热条件下少量 分批加入,然后在该温度下反应。 3.3 务必确认反应已经引发才可继续分批加料。 4. 注意搅拌均匀,以免局部浓度过大。 5. 后处理 5.1 双氧水和间氯过氧苯甲酸做氧化剂: 1)将反应物冷却,用硫代硫酸钠或亚硫酸钠水溶液破坏掉过 氧化物然后萃取; 2)将产物萃取到有机相(如二氯甲烷)中,用硫代硫酸钠或 亚硫酸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然后才能干燥浓缩。 5.2 高锰酸钾做氧化剂: 反应结束后,需要检测高锰酸钾是否剩余:用玻璃棒蘸一滴反 应液点到滤纸上。如果高锰酸钾有剩余,则在二氧化锰点的周
防护措施
操作及后处理注 意事项
应急处理措施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饮足量温 水,催吐。就医。
实验禁忌
氢化反应时一定要忌明火,周围避免存放有机溶剂和易燃物。
潜在危险反应注意事项
反应类型
硝化反应 常用的硝化剂主要有浓硝酸、发烟硝酸、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酸 或是脱水剂配合硝化剂。 脱水剂:浓硫酸、冰醋酸、乙酐、五氧化二磷 硝化剂:硝酸、五氧化二氮(N2O5) 硝化反应(nitration),硝化是向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 NO2)的过程,硝基就是硝酸失去一个羟基形成的一价的基团。 1. 硝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硝化反应的速度越快,放 出的热量越多,越极易造成温度失控而爆炸。 被硝化的物质大多为易燃物质,有的兼具毒性,如苯、甲 苯、脱脂棉等,使用或储存不当时,易造成火灾。 混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腐蚀性,与有机物特别是不饱和有 机物接触即能引起燃烧。硝化反应的腐蚀性很强,会导致设 备的强烈腐蚀。混酸在制备时,若温度过高或落入少量水, 会促使硝酸的大量分解,引起突沸冲料或爆炸。 硝化产品大都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尤其是多硝基化合物 和硝酸酯,受热、摩擦、撞击或接触点火源,极易爆炸或着 火。 反应时应加防爆挡板
潜在危险反应注意事项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物质种类
间氯过氧苯甲酸, 双氧水,高锰酸 钾,二氧化锰,铬 酸等
氧化剂可引起燃烧或爆炸。 吞咽/吸入有害。
基本信息及 风险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男性接触锰的粉尘表现出生殖力下降。慢性锰中毒首先表现在中枢神 经系统。早期症状包括衰弱、嗜睡和腿无力。更多的例子中会出现脸 部感觉麻木有面具感,情绪失控例如无法控制的大笑和行走中痉挛易 跌倒。在一些常接触锰化合物粉尘的工人中偶尔发现肺炎。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防爆板。
应急处理措 施
3. 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除去/脱掉所有沾污的衣物,用水清洗皮 肤/淋浴。 4. 与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并请教医生。如戴隐 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5. 火灾时: 沙土灭火,或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 火。
实验禁忌
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
操作及后处 理注意事项
围出现紫色的环,可加乙醇或者亚硫酸氢钠直到点滴实验呈负 性为止。可也使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测氧化物是否有剩余。 5.3 不能旋蒸含有未反应完的氧化剂—爆炸!! 1.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用水漱 口。 2. 吸入: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反应类型
重氮化反应
物质种类
重氮盐,亚硝酸钠 等
基本信息及风险
防护措施
重氮化反应所产生的重氮盐,在温度稍高或光的作用下,即易分 解,有的甚至在室温时也能分解,每当温度升高 10C,其分速度 便加快 2 倍。在干燥状态下,有些重氮盐不稳定,活力大,受热 或摩擦、撞击,能分解爆炸。 含重氮盐的溶液若洒落在地上、 蒸汽管道上,干燥后亦能燃烧。 1.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做好防护,可佩戴化学防护 镜。 2. 身体防护:实验服。 3.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4.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1. 投料、反应过程和后处理前都必须戴好口罩和防护手套 等,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2. 操作安全注意要点: 第一,注意温度,最好实测用电子温控显示。在通盐水降 温的情况下准备些冰,随时往釜里加。一般最好零度以 下。 第二,控制亚硝酸钠滴加速度,不要太快。如果出现冒红 烟现象,应停止滴加。可能温度高了或搅拌速度慢搅不 开。 第三,如果用的是硫酸,配酸水是要慢慢把酸加水里。以 免放热过快喷出。 第四,如果需要重氮盐时,一定注意保存,因为重氮盐不 稳定。接触空气或高温易放热着火。 第五,亚硝酸钠是强致癌物质,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带好 防护措施,得到的重氮盐尽量直接带溶剂进行下步反应, 能不浓缩就不浓缩,能不重结晶就不重结晶。 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 5% 硫代 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 20 分钟,就医。 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 底冲洗至 15 分钟,就医。 强热,强氧化剂
O
基本信息及风险
防护措施
操作及后处理注 意事项
度过高造成飞溅、冲料。 6. 对沾有少量氢化铝锂的台面,要用乙酸乙酯浸过的毛巾擦 拭,再用水将毛巾清洗干净。 7. 氢化铝锂反应结束后,在剧烈搅拌下,用冰水、乙酸乙酯、 以及十水硫酸钠等小心滴加淬灭反应。 8. DIBAL-H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反应体系无水无氧,并在 低温下进行反应(-78 OC), 它的淬灭类似于氢化铝锂,区 别在于通常在-78 OC 下淬灭反应,然后再让体系慢慢升至室 温。 1. 灭火方法:不可用水、泡沫、二氧化碳、卤代烃(如 1211 灭 火剂)等灭火,可以用黄沙将火焖熄。 2.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至少 15 分钟。就医。 3.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 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操作及后处理注 意事项
应急处理措施
实验禁忌
潜在危险反应注意事项
反应类型
磺化反应
物质种类
直接磺化:浓硫酸/发 烟硫酸, 氯磺酸,三 氧化硫;间接磺化:亚 硫酸钠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