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试题( 4 )一、名词解释:(每题 1 分,共 5 分)1 、天河水2 、扳机指3 、伤筋4 、六腑5 、运法二、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5 分)1 、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在伤筋的推拿治疗中可具体化为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从而达到 ________ 和 ________ 的作用。
2 、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书籍是 ____________ 。
3 、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是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4 、振动类手法包括 ________ 和 ________ 。
5 、掌擦法多用于 ________ ,小鱼际擦法多用于 ________ ,大鱼际擦法多用于________ 。
6 、肩周炎功能锻炼的原则是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7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临床上根据其损伤程度,一般将本病分为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损伤三种类型,推拿适用于 ________ 。
8 、《诸病源候论》认为腰痛有五,并指出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髓核突出的程度可分为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三型。
10 、推拿治疗肌肉痹证,先 ________ 患部及其周围穴位,再用 ________ 在患部及周围治疗肌肤麻木不仁者可用 ________ 治疗。
三、判断是非题:(请正确说法后面的括号内“√”,否则,打“×”,每题 1 分,共 10 分)•推拿一般选择的摩擦类手法以达到“清热”的目的。
()2 、研磨试验是鉴别侧副韧带损伤与半月板破裂方法。
()3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提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4 、振法可用单手或双手操作,由于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用力产生的振颤动作。
()5 、拍法有实掌拍和虚掌拍两种。
()6 、大幅度摇肩治疗肩周炎适用于肩关节疼痛较重,活动功能明显障碍的病人。
()7 、弹响髋是由于股骨大转子和胫骨束后缘或臀大肌前缘长期摩擦而引起的。
()8 、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见于《千金要方》。
()9 、小儿肌性斜颈以头向健侧斜前倾,颜面旋向患侧为特点。
()10 、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可用补脾经代之。
四、单项选择题:(题后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题 1 分,共 20 分)1 、“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囱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见于()A 、《圣济总录》B 、《肘后备急方》C 、《唐六典》D 、《小儿按摩经》E 、《千金要方》2 、有关推拿对脾胃功能的作用论述错误的是()A 、胃以通降为顺B 、脾的输布作用称为“升”C 、推拿对脾胃的调节作用主要为加强胃腑的功能D 、擦背部的脾胃区域不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
E 、摩腹可促进胃的通降功能。
•风热外感在推拿治疗时,手法应()。
A 、先轻后重B 、先重后轻C 、重而有力D 、轻而柔和E 、以上都不是•推拿治疗踝关节扭伤适用于()A 、腓侧韧带断裂B 、外侧关节囊及腓侧韧带损伤C 、伴有内踝部骨折D 、伴有外踝尖部横行撕脱性骨折E 、以上都不是5 、腰椎侧屈的正常角度是()A 、 20 °B 、 0 °C 、 45 °D 、 60 °E 、 50 °6 、浮髌试验阳性,提示()A 、膝关节腔有积液B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C 、膝关节半月扳损伤D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E 、以上都不是7 、振法可用于()A 、胸部B 、腹部C 、头面部D 、全身各部E 、腰背部8 、肩关节外展 60 ° ~ 120 °疼痛加重的疾病是()A 、肩周炎B 、冈上肌腱炎C 、网球肘D 、尺骨鹰嘴滑囊炎E 、肩峰下滑囊炎9 、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刺痛见于()A 、腕关节扭伤B 、腕管综合征C 、桡尺远端关节韧带损伤D 、指部腱鞘炎E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10 、膝关节创伤性骨膜炎,手法治疗后固定关节可起到()A 、减少积液B 、预防肌肉萎缩C 、松解粘连D 、防止关节僵硬E 、以上都不是11 、脂肪垫劳损,膝部疼痛加重是由于()A 、膝关节活动障碍B 、膝关节完全伸直或过伸C 、膝关节屈曲D 、膝关节内翻E 、膝关节外翻12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是()A 、腰椎肥大B 、外伤C 、劳损D 、受寒着凉E 、椎间盘退变13 、下列哪项可见于脊髓型颈椎病()A 、持续性颈臂痛B 、 X 线摄片提示颈椎侧后方骨质增生C 、腰痛及坐骨神经痛D 、中指麻木E 、下肢痉挛瘫痪14 、椎骨错缝的好发部位为()A 、腰椎间关节B 、颈椎小关节C 、胸椎间关节D 、腰骶关节E 、腰椎间关节和腰骶关节15 、伤食型急性泄泻推拿治疗的主要手法是()A 、擦腰骶B 、点中脘、天枢C 、顺时针方向摩腹D 、搓两肋E 、捏脊16 、脾胃虚弱型泄泻摩腹重点在()A 、天枢B 、中极C 、神阙D 、胃脘部E 、小腹两侧17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为()A 、旋转复位法扳腰部B 、横擦左侧背部C 、按摩脾俞、胃俞、足三里D 、按揉章门、期门、拿血海E 、横擦前胸部18 、揉四横纹,推小横纹,揉摩小横纹,掐、揉总筋均能()A 、清热散结B 、升阳举陷C 、补益气血D 、温阳散寒E 、调和气血19 、捏脊疗法不适于下列何症()A 、腹泻B 、疳积C 、便秘D 、肠套叠E 、佝偻病20 、揉中脘、摩腹、分腹阴阳均能健脾和胃和()A 、消食导滞B 、和胃理气C 、温阳散寒D 、理气消食E 、以上都不是五、多项选择:(题后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请将其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题 1 分,共 10 分)1 、以下作品清代著作的有()A 、《小儿推拿广意》B 、《幼科铁镜》C 、《圣济总录》D 、《厘正按摩要求》E 、《小儿推拿秘诀》2 、最敏感的压痛点。
往往存在于()A 、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B 、筋膜的起止点C 、肌肉的起止点D 、腰骶部E 、两肌交界或相互交错的部位3 、推拿治疗便秘适用于()A 、体质虚弱者B 、津液不足者C 、脾胃虚弱者D 、食积火盛者E 、下腹胀痛者4 、腕关节扭伤的推拿治疗方法有()A 、点按穴位通经止痛B 、揉伤处周围C 、拔伸、摇动腕关节D 、急性损伤肿痛明显者,手法宜轻柔E 、慢性损伤,肿痛减轻,手法更轻柔5 、梨状肌综合征的推拿治疗方法有()A 、斜扳腰部B 、滚法施于臂大肌C 、按揉梨状肌D 、弹拨梨状肌E 、作髋关节,伸屈被动活动6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见()A 、持续性颈臂痛B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C 、压顶、叩顶试验阳性D 、中指麻木E 、上肢腱反射减弱7 、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有()A 、降低椎间盘内压力B 、牵拉坐骨神经C 、改变突出物位置D 、调节后关节E 、松解粘连8 、胃下垂康复时应注意()A 、注意饮食合理B 、调节情志C 、生活有规律D 、腹肌锻炼E 、严重者,应用胃托帮助9 、下列特定穴中能发汗的是()A 、清肺经B 、拿肩井C 、分椎肩胛骨D 、拿风池E 、掐、揉二扇门10 、对于 L1 或 L4 有棘突偏歪及轻度压痛的实证痛经,治疗方法可用()A 、纠正棘突偏歪B 、直擦背部督脉C 、绕脐周顶顺时针方向摩腹D 、横擦腰骶部八髎穴E 、每次月经来潮前治疗两次,连续 3 个月 6 次为一疗程六、问答题:( 3 小题,共 26 分)•试述一指弹推法的动作要领和操作要求•试述推拿对失眠的治疗原则和基本治法•试述小儿伤食型腹泻的治则、处方和方义七、病案分析:(本题 14 分)王某,女, 43 岁,干部,主诉:颈肩部疼痛,手指麻木半年,加重 3 天,半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颈肩部疼痛,右侧上臂放射痛,右上肢沉重,无力,右手指麻木。
半年来时轻时重,经查 X 线,第 5 、 6 、 7 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
3 天前因劳累上症加重,隧来诊。
要求写出: 1 、诊断(病名、类型)•治则•推拿操作答案( 4 )一、名词解释(每题 1 分)•天河水:穴位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条直线。
•扳机指:即指部腱鞘炎,又名“弹响指”,由于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发生炎症变化出现以患指局部酸痛无力,伸屈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强行伸屈手指有弹响及“扳机”状现象。
故名•伤筋:凡是人体各个关节,筋络、肌肉、受外来撞击,强直扭转,牵拉压迫,或因不慎而跌仆闪挫或体虚劳累过度及持续活动,经久积劳等因素所引起的损伤,而无骨折,脱位或皮肉损伤,均称伤筋。
•六腑:穴位,指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条直线。
•运法:以拇指或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二、填空题(每空 0.5 分)•松则通,动则通,顺则通,理筋整复,活血化瘀。
•《小儿按摩经》•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振法,抖法•胸胁及腹,肩背腰臂及下肢;胸腹腰背四肢等。
•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部分撕裂,完全断裂,合并半月扳软骨损伤或膝十字韧带,韧带扭伤及部分撕裂•风湿、肾虚、外伤 9 、幼弱型、移行型、成熟型按揉、扌衮法、拍击法三、判断是非题(每题 1 分)1 、√2 、√3 、√4 、√5 、×6 、×7 、√8 、×9 、× 10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1-10 EDDBA , ADBBA 11-20 BEEEC , DDADD五、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1 、 ABD2 、 BCE3 、 ABCDE4 、 ABCD5 、 BCDE6 、 ABCD7 、 CDE8 、 ABCDE9 、 BDE 10 、 ABDE六、问答题(第 1 题 6 分,第 2 题 10 分,第 3 题 10 分)1 、( 1 )动作要领: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肘关节略低于手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自主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活动。
(2 )操作要求: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手法频率每分钟 120-160 次2 、治疗原则为:健脾安神基本治法:( 1 )头面及颈肩部操作:先用一指弹推法或揉法,从印堂开始向上至神庭,往返 5-6 次,再从印堂向两侧沿眉弓至太阳往返 5-6 次,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沿眼眶周围往返 3-4 次,再从印堂沿鼻两侧向下经迎香、沿颧骨至两耳前往返 2-3 次,治疗经印堂、神庭、睛明、攒竹、太阳为重点;沿上述部位用双手抹法往返 5~6 次,抹时配和按睛明、鱼腰;用扫散法在头两侧胆经循行部位治疗,配合按角孙;从头顶开始用五指拿法,到枕骨下转用三指拿法,配合按、拿、两侧肩井,时间约 10 分钟,( 2 )腹部操作:顺时针方向摩腹,同时,配合按中脘、气海、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