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试卷及答案三

教育学试卷及答案三

1、在科学分类中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人是___________。

()A.培根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洛克2、以下哪个不是教师劳动的特点?()A.复杂性B.示范性C.长期性D.不稳定性3、根据人发展的差异性,教育应该做到___________。

()A.循序渐进B.教学相长C.防微杜渐D.因材施教4、我国现行学制属于___________。

()A.分支型学制B.单轨学制C.双轨学制D.都不属于5、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___________。

()A.教学方案B.教学模式C.教学方法D.教学手段6、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___________。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爱弥尔》D.《教育漫话》7、学生的个性品质是在___________中形成的。

()A.学校学习B.社会交往C.家庭生活D.师生交往8、《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作者___________。

()A.斯宾塞B.克鲁普斯卡娅C.杜威D.洛克9、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

()A.间接经验B.生产活动C.直接经验D.生活经验10、一种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能够满足所有年龄受教育者接受教育需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叫___________。

()A.继续教育B.成人教育C.普通教育D.终身教育11、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___________的成功教育经验。

()A.乌申斯基B.马卡连柯C.加里宁D.赞科夫12、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总要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因此,教育具有___________。

()A.历史性B.永恒性C.继承性D.阶级性13、《爱弥尔》是哪位教育家的著作___________。

()A.杜威B.皮亚杰C.卢梭D.科尔伯格14、“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___________。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教育内容D.教育制度15、“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和人的可暗示性,把教学组织得如同演剧活动,以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配合教学活动,调动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激发学生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很多的知识和技能”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种教学理论?()A.“非指导性教学”B.“暗示教学法”C.“结构——发现教学”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16、信度是指___________。

()A.测验的有效性B.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C.测验的难易程度D.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17、儿童犹如一块“白板”,他们长大成人后怎样主要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

这是下列哪本著作的观点?()A.《大教学论》B.《爱弥儿》C.《教育漫话》D.《民本主义与教育》1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这段话描述的是对师生关系的哪个要求?()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C.心理相容D.教学相长19、“根据教学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任务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指的是___________。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案20、教学过程是以学生认识为基础的___________。

()A.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B.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C.促进教师教的过程D.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2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

()A.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B.无产阶级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要求由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22、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

()A.杜威B.乌申斯基C.苏霍姆林斯基D.赞可夫2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

()A.社会生产力B.上层建筑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24、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是___________。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5、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的一节课内向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___________。

()A.小班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来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26、根据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和实施教育目的的需要而建立的整个教育组织系统叫做___________()A.教育体制B.教育目的C.教育规划D.教育制度27、美国学者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____________。

()A.心理模仿B.生物本能C.人的理性D.生产劳动28、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____________。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29、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30、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方法属于____________。

()A.说服教育方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陶冶教育法31、在我国首次把美育列入教育组成部分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

()A.鲁迅B.蔡元培C.陶行知D.杨贤江32、我国的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

()A.《学记》B.《中庸》C.《论演说家的教育》D.《论语》33、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____________。

()A.《理想国》B.《论演说家的教育》C.《大教学论》D.《教育论》34、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________。

()A.演示法B.讲授法C.谈话法D.陶冶法35、在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贯彻___________原则的要求。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启发性D.巩固性36、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A.皮亚杰B.赞科夫C.维果茨基D.苏霍姆林斯基37、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重要影响B.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D.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38、“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布鲁纳D.洛克3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哪一年颁布的________?()A.1993年B.1986年C.1996年D.1995年4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________具有重要的作用。

()A.遗传B.环境D.主观能动性41、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指教学原则中的________。

()A.直观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2、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生理前提因素是___________。

()A.遗传B.身体素质C.生理成熟度D.个体活动43、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在___________三门课程中。

()A.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B.教育学、心理学和分科教学法C.教育学、管理学和分科教学法D.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行政学44、教学是:___________。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4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其进行顺序是___________。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46、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___________。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47、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应以能力发展为主而相对忽视掌握知识的理论主张称为___________。

()A.现代教育论B.传统教育论C.实质教育论D.形式教育论48、由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是:___________。

()A.德育B.智育C.体育49、现在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通的一种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_。

()A.讲授法B.扮演法C.谈话法D.讨论法50、“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

这是教育的目的。

”这是怎样的教育目的论?()A.社会本位论B.集体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班级本位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