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学时】72学时【课程学分】【开课专业】护理专业【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下学期【选用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彭波李茂松)【参考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出版(主编:朱大年)【课程性质与目的】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生命活动规律货功能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
【课程基本要求】本大纲是根据我校护理专业大专生《生理学》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轮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2轮修订版为基准制定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众生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其从事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等临床实践工作的多层次需要。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分列如下:【各章节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了解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难点:内环境及其稳态,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三、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1、生理学的任务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2、兴奋性3、生殖第三节机体与环境1、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2、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1、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2、生理功能调节的反馈控制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熟悉肌纤维的收缩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纤维的收缩功能。
难点:肌纤维的收缩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4、出胞和入胞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1、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及产生机制2、动作电位及产生机制第三节肌纤维的收缩功能1、骨骼肌的收缩原理2、兴奋-收缩耦联3、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第三章血液一、课程的考核要求1、掌握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正常值、理化性质及各自的作用,血液凝固。
2、熟悉血浆的成分及渗透压,血型,血量。
3、了解凝血、纤溶与人体防卫。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渗透压的组成及生理作用,血液凝固过程。
难点:血细胞,渗透压的组成及生理作用,血液凝固过程。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性质第二节血浆1、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2、血浆渗透压第三节血细胞1、红细胞2、白细胞3、血小板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2、体内的抗凝物质3、纤维蛋白溶解4、凝血、纤溶与人体防卫第五节血量、血型与输血原则1、血量2、血型3、输血原则第四章血液循环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动脉血压,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神经调节。
2、熟悉动脉脉搏,心肌的生理特性,微循环,组织液生成及淋巴循环,体液调节。
3、了解心电图,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器官循环。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心脏的泵血功能,动脉血压,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以及神经调节。
难点:心脏泵血功能,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神经调节。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心脏生理1、心脏的泵血功能2、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3、心肌的生理特性4、心电图第二节血管生理1、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2、、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3、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4、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5、微循环6、组织液生成与淋巴循环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第四节器官循环1、冠脉循环2、肺循环3、脑循环第五章呼吸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弹性阻力,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1、熟悉呼吸中枢,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2、了解气体的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肺通气,呼吸运动的调节。
难点:呼吸运动的调节。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肺通气1、肺通气的动力2、肺通气的阻力3、肺容量和肺通气量第二节气体的交换1、气体交换的原理2、气体交换的过程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氧气的运输2、二氧化碳的运输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2、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第六章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吸收。
2、熟悉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3、了解口腔内消化,大肠的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吸收的部位,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难点: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消化道各段的消化功能1、口腔内消化2、胃内消化3、小肠内消化4、大肠的功能第二节吸收1、吸收的部位2、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三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波动。
2、熟悉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3、了解机体的产热与散热,基础代谢率。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波动。
难点:基础代谢率,体温。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能量代谢1、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3、基础代谢率第二节体温1、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波动2、机体的产热与散热3、体温调节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肾小球的虑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影响肾小球虑过的因素,尿液。
2、熟悉影响肾小球虑过的因素。
3、了解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尿的排放。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肾小球的虑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尿液。
难点:影响肾小管、集合管吸收和分泌的因素。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尿的生成过程1、肾小球的虑过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第二节影响尿生成的因素1、影响肾小球虑过的因素2、影响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第三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1、尿浓缩的结构基础--肾髓质存在的高渗透压梯度2、尿浓缩和释放的过程第四节尿液及其排放1、尿液2、尿的排放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眼的折光功能。
2、熟悉眼的感光换能功能、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耳的听觉功能。
3、了解概述,内耳的位置觉和运动觉功能、前庭反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视觉器官。
难点:眼的折光功能,眼的感光换能功能。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第二节视觉器官1、眼的折光功能2、眼的感光换能功能3、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第三节位觉、听觉器官1、耳的听觉功能2、内耳的位置觉和运动觉功能第十章神经系统【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痛觉,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递质与受体,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条件反射。
3、了解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脊髓的感觉传到功能,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脑电图,觉醒与睡眠。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
难点: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神经递质与受体,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元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1、神经元和神经纤维2、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3、神经递质与受体4、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脊髓的感觉传到功能2、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3、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4、痛觉第三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2、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3、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4、基底神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5、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1、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2、自主神经的递质和受体3、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第五节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1、脑电活动2、觉醒与睡眠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1、条件反射2、学习与记忆3、大脑皮质的语言活动功能第十一章内分泌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激素的分类,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
2、熟悉下丘脑与垂体,肾上腺髓质。
3、了解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胰高血糖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激素的分类,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
难点: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1、激素的分类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3、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1、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2、腺垂体3、神经垂体第三节甲状腺1、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3、甲状腺功能的调节第四节肾上腺1、肾上腺皮质2、肾上腺髓质第五节胰岛1、胰岛素2、胰高血糖素第六节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1、甲状腺旁腺激素2、降钙素3、维生素D3第十二章生殖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卵巢的功能。
2、熟悉睾丸的生精功能,月经周期及其形成机制。
3、了解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卵巢的功能。
难点:睾丸的生精功能,卵巢的功能。
三、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男性生殖1、睾丸的生精功能2、睾丸的内分泌功能第二节女性生殖1、卵巢的功能2、卵巢功能的调节3、月经周期及其形成机制【教学方法建议】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病案分析等相结合,以便学生可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学生学习要求】1、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
2、完成课后思考问题,查阅相关知识。
【考核方式】闭卷【成绩计算】1、成绩评定总则:以百分制计算总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70%。
总成绩满分100分,60分即获得本课程学分。
2、成绩记载:平时成绩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测验、作业、课堂讨论、实验实训情况的成绩及考勤登记。
各项成绩所占的比例由任课教师在开课前向学生公布,成绩的记载一般可按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70%、平时考核占10%和期中测验20%的比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