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爱》中女性意识

《简.爱》中女性意识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意识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的妇女形象——简·爱。

《简·爱》渗透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具体体现在争取经济上的独立、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敢于反抗意识的体现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简·爱女性意识平等独立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英国社会虽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但妇女还远没有获得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更没有解决男女平等的问题。

当时的社会观点普遍认为,“女子唯一的出路是结婚”。

但夏洛蒂·勃朗特因属于下层知识妇女,而被排除在这一世俗权利之外。

夏洛蒂出身于穷牧师家庭,家境贫困,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过早地踏入社会,以当家庭教师为生,并时常经受着疾病的折磨,其人生可谓是苦涩的。

生活的磨难使夏洛蒂充分认识到女性在就业、婚姻及日常生活诸方面所受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待遇。

面对现实的不公,夏洛蒂代表女性发出了胸中的不平,通过《简·爱》这部作品,她塑造出简·爱这个人物形象来肯定女性的自身价值和女人的尊严,体现了强烈的女权意识。

《简·爱》是一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

作家从自身的生存体验出发,来描绘女性生存的艰辛,表达了她内心女性意识的觉醒。

可以说,《简·爱》就夏洛蒂·勃朗特生平经历的一个缩影。

小说《简·爱》一经问世,即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者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它采取第一人称的自叙写法,一反传统文学中的女主人公多是“理想的淑女”和“家里的天使”的形象特点,塑造了一位敢于与命运抗争、追求爱情自由平等和维护女性人格尊严的新女性形象简·爱。

她是英国文学史中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坚强的女性形象。

简·爱的美在于她的超凡脱俗,在于她的坚韧不屈。

简·爱在作品伊始就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确定自己女性意识的痛苦的心理历程;与此同时,她还以一个女性的眼光重新审视既定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世界,体现了一种以女性为核心的主体意识,从而开启了女权主义文学思想的先声。

二《简·爱》中女性意识的体现1反抗意识的体现《简·爱》是以一种叛逆的情绪写成的,体现了作者追求女性独立人格的精神。

简·爱的叛逆精神可以说是《简·爱》一书的精髓,她的一生是充满反抗的一生。

简·爱敢于反抗命运,是一个具有强烈反叛性格的有胆量的妇女代表。

由于父母早亡,她从小就被寄养在舅父家中,舅妈对她百般虐待,表哥约翰更是经常对她殴打辱骂。

正是这种苦难和不幸成就了她倔强和坚强的性格。

面对约翰表哥的虐待和羞辱,她当面怒斥:“你简直像个杀人犯,像个管奴隶的监工头,像罗马皇帝!”狠心的舅母把她送进劳渥德寄宿学校时,简·爱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她对舅母的憎恨达到极点。

在劳渥德寄宿学校,简·爱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改变,压迫和磨难在继续,反抗也在继续。

在环境恶劣的学校中,简·爱对那个虚伪的专门摧残女孩的校长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意识。

当看到好朋友海伦·彭斯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被老师毒打时,她心头涌起了一种徒劳无奈的愤怒,气得手指都颤抖了起来。

她还对海伦说,如果自己受鞭打,定要把那个鞭子夺过来,当面把它折断,而且“要狠狠地回击”。

这正表明了简·爱敢于反抗、勇于争取做人权利的可贵精神。

而她的这一举动,反映了她对自己人格尊严的维护和对不平等社会的反抗。

罗府的生活使简·爱的反抗性格进一步发展,进而上升为显现女性意识的重要时期。

简·爱从贫穷中走来,但贫穷并没有使她堕落。

相反,苦难、贫穷磨练了她,使她成熟坚强,更使她高雅纯正。

在粗暴、专横的罗切斯特面前,简·爱始终显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尽管她在外貌上并无优势可言,可她从未因此灰心丧气或轻视自己。

因为在她矮小和相貌平平的外表下,包含着一颗火一样热情的灵魂。

正是由于简·爱不同寻常的举动,深深地吸引了罗切斯特,并使他打破门第观念,向简·爱求婚。

在他们即将举行婚礼的时候,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女人跑了出来,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有妻室的真相。

经过痛苦的内心挣扎,为了自己的尊严,简·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走,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出走,是简·爱的反抗性格最强烈的表现。

出走后的简·爱身无分文、饥寒交迫,幸遇摩尔庄园的圣约翰兄妹收留。

圣约翰一家人的拯救,使简·爱摆脱了濒临死亡的境地,因此,她表现出一个世俗女性最大的感恩和报答。

圣约翰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宗教人物,是个被宗教“修剪驯化了天性的人”。

在爱情方面,他要求简·爱成为神权的工具,并邀请她跟他去印度传教,成为他传道布教的得力助手。

简·爱不愿失去自我而成为上帝布道的工具,于是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没有爱情的婚姻,维护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其反抗性格由此达到了顶点。

2追求平等的爱情简·爱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寻找幸福,追求爱情的平等,这是她爱情和幸福的立足点。

当她一踏进桑菲尔德庄园,便被卷进了爱情的旋涡。

面对傲慢而处处咄咄逼人的情敌时,简·爱总是从容面对,从不丧失尊严。

当她遇到罗切斯特之后,她对平等的渴求到达顶峰。

在罗切斯特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简·爱深爱着罗切斯特,也意识到她对罗切斯特的爱占据了她的心灵,同时这种爱也威胁着她的人格独立与做人的尊严。

从一开始躲避罗切斯特到愿意接近,再到后来愿意嫁给他,这些转变不仅仅是因为罗切斯特对她的真诚,更是因为罗切斯特对她是一种平等相待,是抛开了一切身份、地位、钱财等因素后的人格上的绝对平等。

当简·爱误认为罗切斯特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并打算割断与自己的情缘时,固有的女性尊严感使她觉得她自己有必要离开,哪怕爱情有多么炙热。

她自己认为,越孤单、越无亲无故,越是要尊重自己。

这也正是她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

从另一方面讲,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戏弄。

简·爱对罗切斯特怒吼道:“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

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我们站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是对当时社会充满虚荣、浮华气息的爱情观的坚决否决。

这段精彩的对白,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可贵的自尊、自强;要求独立、平等的勇气和力量,这就是简·爱的平等宣言。

她没有像传统女性一样,把自己放在弱势的地位上,没有成为男人的附属物或玩偶。

在她的思想里,不仅与罗切斯特在身份、地位方面是平等的,在爱情上更是平等的。

在罗切斯特一无所有、身体残疾的情况,简·爱不顾一切地重新回到他的怀抱,实现了幸福平等的结合。

这正体现了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是建立在深刻的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的,是摆脱了一切财产、相貌、地位的心与心真挚的交流,这种新的爱情观在当时的社会无疑让人耳目一新,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心。

3争取经济独立经济上的自主是女性独立的前提。

夏洛蒂笔下的简·爱代表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一般女性。

她是一个不甘受辱、自立自强、敢于追求的女性。

简·爱从小父母双亡,被寄养在舅母家里。

但是她的舅母以及表兄和表姐们对她并不好,他们时常虐待简·爱。

这激起简·爱潜意识中的倔强心性,使她奋起抗争,不甘处于受人欺凌的现状。

最为经典的抗争场面是简·爱对其舅母的控诉。

不幸的遭遇时常提醒她:不能靠人家养活,只有经济的独立,才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才觉得自己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经过自己的努力,她在劳渥德寄宿学校找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虽然薪水微薄,但可以自食其力,不再受他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

第二份工作是她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

在这里,简·爱遇到了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并与之相爱。

但在相恋时,她也无法消除因双方经济地位的悬殊而产生的不安情绪。

此时的简·爱真希望自己拥有一些财产,那怕是一点点也行。

罗切斯特给简·爱买了好多金银首饰,她一概拒绝接受,并表示不要任何财物,“我只求心里平静,先生,而不要被太多的恩惠压碎。

”简·爱追求经济上的独立自主,但没有把获取金钱作为唯一目标。

罗切斯特曾经让简·爱放弃家庭教师的工作,但被她否决了。

她觉得唯有如此,自己才能养活自己,才能理所应当地拿到属于自己的食宿费,问心无愧。

当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将与英格拉姆小姐结婚时,固有的女性尊严感使她觉得自己有必要离开,即便自己是那样的留恋,那样的难过。

这时候,她真希望自己有一笔独立的财产,“要是我能有很小一点独立的财产,那将是一种安慰。

”当简·爱获得叔叔的遗产之后,由于难以割舍对罗切斯特的爱情,虽然此时的罗切斯特已一无所有,她还是决定回到他身边。

此时的简·爱,由于经济状况的改善,使得她在说话时充满自信:“我对你说过,我不但有钱,先生,还是个独立自主的人。

我自己的事由我自己做主。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由于她经济状况的改善。

也因此,简·爱追求公平、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女权思想的行为,表现得比任何时候都要自信和坚定。

三结语《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有显著地位且闻名于世的小说。

它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也是一部社会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妇女问题。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简·爱。

而简·爱的出现打破了文学史上一种长久以来对女人的沉默,一种不把女人自身及其自身的要求看作具有独立地位和完整意义、看作和男人一样平等的沉默。

简·爱已经成为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只要女性想要真正实现自我就要坚持的理想和追求。

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的局限,简·爱的女性主义个性化又受到一定的消解,个性独立的简·爱最终也回归到父权社会所认同的价值标准中。

从女权主义角度分析,简·爱具有的“经济独立”、“反抗”、“爱情观”等女权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对女性权利的认识,使女性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向男权主义提出了挑战。

无论怎样,简·爱可以说是第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争取经济独立的女性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