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门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标准学制:四年适用年级:级
所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蔡华珍
方案制订人:蔡华珍方案审核人:柴新义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理工管结合、理实一体”的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掌握食品营养卫生、分析检测、食品生产技术与管理、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标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有关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监督、管理与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食品相关企业、市场管理、卫生、教育科研、外贸等部门从事标准制定、质量认证、安全评价、食品分析检测、食品质量控制、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培养规格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食品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制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从事食品质量全程控制管理和安全性评价的能力。
.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食品标准化、质量管理及监督的能力;
.外语、计算机需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能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的基本技能。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获得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主要职业岗位关键能力、能力要素、课程对应关系表
三、主干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
四、课程体系
(一)专业核心课程:
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毒理学、食品标准化。
(二)特色课程:
食品标准化、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实验
(三)课程体系如表所示。
五、主要实践教案环节
包括专业认知实习、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课程设计、现代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训、食品安全与标准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的内容。
实践教案体系如表所示。
六、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年,修业年限可为-年。
(二)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专业基础课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教案环节学分;应具备食品分析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等专业实践能力(不少于项)。
八、必要说明
专业任选模块里的“专业实验”课程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晚上集中进行,所以未标明具体周学时数;“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类”类型中未标明周数的,一般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具体学分根据相关规定给予。
九、特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食品标准化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第学期
主要内容:食品标准化与方法;食品标准的种类和体系;食品标准的制定与修改;食品标准化与食品国际贸易。
参考教材:李春田.标准化概论(第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课程名称: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第学期
主要内容: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良好操作规范()、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环境优化管理等。
参考教材:
[]翁鸿珍,周春田. 食品质量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陆兆新.食品质量管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课程名称:专业实验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第、、学期
主要内容: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地方食品企业需求,设计实验项目和内容,包括: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生产与品质控制、食品管理体系与标准化方面的综合实验。
教材:自编
表:课堂教案学时、学分比例表
表:理论教案与实践教案学分比例表
(注:课程实践指除了实验之外的课程实践环节,如课程实习、课程实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