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食品安全隐患,强调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针对如何进行食品质量管理,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字:食品安全隐患,质量管理重要性,具体措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频频爆出,阜阳大头娃娃奶粉、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结石宝宝问题、染色馒头问题、明胶重金属超标、“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已严重影响和威胁到国民的健康与生命,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折射出我国食品产业的种种不足。

[1]1.我国食品安全隐患1.1传统安全隐患1.1.1化学污染①农用化学品残留为了提高产量或减少农畜产品的发病率以及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化肥、农药、兽药、激素、抗生素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非法或违规使用,使农产品和畜产品等食品生产原材料。

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残留量增加,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农药、兽药、激素和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或非法使用,所生产的农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不经必要的处理直接上市或用作食品生产原料,人们食用后,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还导致人畜共患病和疫病的增加。

1999 年广东省发生的46名学生使用带有甲胺磷农药残留的“蔬菜”中毒事件以及2001 年杭州市民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中毒事件、敌百虫腌制咸鱼、罗非鱼中的含有孔雀石绿等事件均为违规或非法使用农用化学品,引发了及其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2]。

另外,我国因为畜禽肉长期因畜药残留问题和茶叶农药残留问题而出口受阻,导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②重金属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处理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工业废水和废弃物污染了食品原材料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在我国1200 条河流中,850条江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在工业污染物中尤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

2012年湖南万吨大米被查出镉超过国家标准2倍以上。

金属镉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强致癌物质,大米中的镉污染主要跟农作物的种植污染有关,植物吸收了土壤中的镉,从而使农作物中镉含量增高。

2013年被媒体曝光的河南新乡一家造纸厂违规排污污染麦田,当地的农民对自己种植的麦子,都只卖不吃。

另外,新型的包装材料,由于没有经过危害性的评估,就用于食品的容器、包装和用具的生产,也有可能造成重金属超标,从而威胁食品的安全性。

③添加剂超标使用和非法滥用由于对非法或小生产企业监管不利,以及一些不法商贩处罚力度不够,使少数企业无视国家有关法规和规定,造成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追求外观或口感非法滥用非食品加工用的化学物质,例如熏蒸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甲醛次硫酸钠)”;为增加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添加三聚氰胺等。

一些企业,为了使产品增长保质期,超标添加防腐剂;为了提高产品的色泽,超标使用色素等有一定限量的食品添加剂。

长期食用含有这些非法或超标使用的添加剂的食品都能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3]1.1.2 微生物污染微生物危害是目前食品安全最大的危害,也是食源性疾病的最大祸根。

食品在生产、包装、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导致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滋生,造成食物中毒。

其中细菌性污染,一直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污染,目前大部分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致病性细菌引起的,如常见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及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真菌毒素污染。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产生的毒素致病性强,随时都有可能污染食品,如常见的霉变花生、大豆、谷物等易检出黄曲霉毒素B;2001年在我国广东省发生的“毒大米”事件,就是真菌毒素的典型案例;2001年江苏、安徽等地爆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

还有病毒性污染,如甲型肝炎病毒(HAV)、诺沃克病毒(SRSV)、疯牛病病毒(BSE)和El 蹄疫病毒(FMD)等,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

1.2 非传统安全隐患1.2.1 蓄意破坏为伤害他人或扰乱社会,通过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因素对食品和食品生产过程进行破坏的行为。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员工抱怨社会“不公”或劳资关系紧张等原因恶意报复; ②因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等方面矛盾的激化,人为制造食品安全恐怖事件; ③不良企业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对同行的产品进行人为破坏等恶性商业竞争行为等。

1.2.2 故意污染故意向原辅料或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故意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农兽药和食品( 饲料) 添加剂或采用其他不适合人类食用的方法生产加工食品等的行为。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非法敛财,在利益驱动下,采用一切可能手段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甚至不惜采用违法行为,形成所谓的行业潜规则。

[4]2.质量管理的重要性2.1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其他国家一样,目前,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是给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的最主要的因素。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惟利是图,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以假充真,滥用添加剂,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严重地打击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家形象和声誉受到了损害。

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对食品谈之色变,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老百姓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食品质量安全没有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没有保证,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5]2.2 质量管理对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食品安全指的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食品自身因素(如毒蕈),另一个是人为因素,后者为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食品质量管理就是为保证和提高食品生产的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称,是食品工业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食品质量管理是全面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具有全面性、系统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6]2.3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2.3.1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健康食品生产、流通环节比较多,如不注意加强质量管理,保证食品卫生的要求,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从而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可以预防、减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生命安全和健康。

2.3.2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是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食品工业产品能否占有市场、具有竞争力,基本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状况。

2.3.3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和浪费,减少原材料、动力和加工时的消耗,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比较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食品,尽快占领市场,易于销售,从而缩短库存时间,加速资金周转,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2.3.4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制胜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企业按国际通用标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海关等部门依照我国的法规对进出口食品质量和安全进行严格管理,这对保护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在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中,我国经常面对如何对待进口对象国的贸易技术堡垒这一问题。

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出口食品质量,促进食品出口;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检验检测水平,提供质量保证,推动食品出口。

[7]3.食品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根据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现状,我们认为,构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食品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增强消费者、食品从业与监管人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以及建立多元化的监管体系将是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

3.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 , 危害分析关键点(HACCP) 系统和工509000标准系列都是行之有效的食品卫生与质量控制的保证制度和保证体系。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 是食品企业自主性质量保证制度, 是构筑HACCP系统和工509000 标准系列的基础, HACCP 系统是再严格执行GMP的基础上通过危害风险分析, 在关键点实行严格控制,从而避免生物的化学和物理的危害因素对食品的污染。

工509000 标准系列是更高一级的管理阶段, 包含了GMP和HACCP的主要内容, 体现了系统性和法规性己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和进入欧美市场的通行证。

这些保证制度和体系己被时间证明对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是行之有效的。

[8]3. 2 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研究工作只有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研究工作,才能发现现有饮食习惯和食品生产中存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才能在技术上生产出质量更高、更安全的产品,才能不断满足我国人民对饮食健康的需要,也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作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怎样处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出现的新问题、怎样去除食品质量与安全隐患、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怎样饮食最有利于健康等等,都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

这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真正基础和保障,没有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食品质量与安全就无从谈起。

如食品热加工而普遍产生的丙烯酰胺对人体可能引起的伤害是通过科学研究才发现的。

卫生部对撤销面粉增白剂在立场上出现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实际上是科学研究做得不完全而造成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10年起在生命科学部将食品科学单独列出,加强了对食品科学的基础研究工作。

建议以后在科研项目的安排上,注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研究,对面临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和潜在隐患进行科学攻关,随时为解决和预防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和隐患提供科学的途径和方法。

[9]3.3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为了我国人民的饮食健康,为人民提供实用营养安全的食品,从而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建立和增强全体人民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