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词的含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理解文中对比写法,并体会其作用。

3、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重难点:疏通文意,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课时:4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借助工具书,参考课下注解及课后补充材料,预习下列内容:
1、了解题目“序”的含义、分类及作者。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ì()学逾()约硕()师趋()百里外叱咄()俟( )其欣悦
卒( )获有所闻负qiè( )曳xǐ( ) 皲( )裂媵( )人以qīn( )拥覆容臭( ) 烨( )然yùn( )袍bì( ) 衣
3、将你不敢确定字音的字写在下面:
4、说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假借( ) 走( )送之加冠( ) 与游( ) 先达( ) 叩问( )
援( )疑质( )理或遇其叱咄( ) 礼愈至( ) 穷冬( ) 至舍( ) 持汤( )沃灌( ) 寓逆旅( ) 日再( )食腰( )白玉之环略无慕艳( )意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秀
5、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并填空:
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分别克服了______之难和______之难,得到了_______和_______的结果。

(用原文中的四自短语填空)第二自然段,作者用自己求学中衣、食、_____ 、__ ____ 四个方面的贫穷反衬自己求学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课堂学习: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勤苦学习的佳话,程门立雪让人感动,悬梁刺股让人震撼,或许学习他们较困难,那么我们来学习宋濂吧,学习他孜孜不倦的精神,学习他排除万难的精神。

(板书题目、作者)
二、自主学习。

1.自读书后对作者的介绍,假如你要用一句话很简短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怎么讲?
2.读下面一段话,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ì()学逾()约硕()师趋()百里外叱咄()俟( )其欣悦卒( )获有所闻负qiè( )曳xǐ( ) 皲( )裂媵( )人以qīn( )拥覆容臭( ) 烨(
)然yùn( )袍bì( ) 衣
4、将你不敢确定字音的字写在下面:
5、说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假借( ) 走( )送之加冠( ) 与游( ) 先达( )
叩问( ) 援( )疑质( )理或遇其叱咄( ) 礼愈至( )
穷冬( ) 至舍( ) 持汤( )沃灌( ) 寓逆
旅( ) 日再( )食腰( )白玉之环略无慕艳( )意6、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秀
7、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并填空: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分别克服了______之难和______之难,得到了_______和_______的结果。

(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第二自然段,作者用自己求学中衣、食、、四个方面的贫穷反衬自己求学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三、合作交流。

1、同桌间交流自学成果,将有错的地方加以更正。

2、同桌间合作朗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读后交换意见。

注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卒/获有所闻手指/ 不可屈伸盖/余之勤且艰/ 若此。

把易错的地方记下来。

四、班级交流。

1、听老师朗读课文,把与你朗读不一样的地方记下来。

2、请一位同学朗读,大家认真听,准备对他的朗读作出评价。

(字音、停顿等)
3、自己朗读课文。

4、交流自学情况,注意订正自己的答案。

五、自主学习。

1、将书下注释认真看两遍,联系上下文理解。

把你觉得特别难理解的抄在下面:
2、理解课文,口头讲解课文意思,尽量做到准确。

把你觉得特难理解的句子抄在下面:
1、(翻译:
2、(翻译:
3、(翻译:
3、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本文中主要写了些什么?他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作者求学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你认为作者克服这些困难的动力来自哪里?
(5)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六、班级交流。

1.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2.交流自己觉得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同学间相互答疑。

3.两名同学分别讲解课文两段,其他同学准备评价。

4.自己大声讲解课文文意一遍,将较难的地方再重复一遍。

5.交流对问题的思考。

七、拓展练习。

1、你还知道那些名人求学的故事,用简单的话概括。

1. 我们班学习最勤奋的同学是:
2、展开想象,选择一个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3、情境练习:假如“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坚定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假如“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当“我”听说宋濂学有所成后,“我”后悔地说:
4、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5、看下面几则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1)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毛泽东:“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一高中张贴标语:怕苦者莫进此门;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五、达标测评
1、先解释加点的词,然后翻译句子:
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⑵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⑶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古为今用,你能用下列四个词在本文的意思,写出四个含有其字其意的成语吗?
假()走()汤()敝()
3、你能说出几句鼓励人正视苦难振奋精神的名言警句、俗语格言或几个古人勤奋苦学的故事吗?
六、布置作业:
1、熟背课文。

2、古人对于年龄段均有一些特定的称呼,试搜集整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