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的心得体会3篇
主题阅读依据新课程要求、语文学习特点、教材编排体例、
读写转化理念,主张在实际阅读实践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
却有着共同主题的阅读文本重新作一番精心的整合。下面是带来
的主题阅读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主题阅读的心得体会一:
第一次听说主题阅读,是牟伟红老师从西安回来以后,对于
主题阅读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名称上。后来到蓬莱听课,听到了两
节主题阅读课教学,对主题阅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比较感兴
趣,后来又到网上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对主题阅读有了一定的了
解,感觉如果老师操作得当,一定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好处,收
获。下面就谈谈我对主题阅读的一点体会。
我觉得主题阅读可以引领学生有主题的读书,使阅读文本指
向性更集中,目的性更鲜明,能够更好地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
主题目的性、指向性的高度,决定着阅读效果的深度,广度。主
题式的阅读能更早、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
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速度,以抵达“多读书,好读
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目标。
教师进行主题阅读教学可以遵循“整体性原则”组织教学。一
个单元的教材为一个教学单位,不再一课书一课书地教,而是一
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教,这样一个单元变成了一个小系统,那么这
个主题就是单元的魂,它就是用这个藤,把所有课文串起来,单
元的主题好比藤,一篇篇课文好比瓜,就是用这个藤把一个个瓜
串起来。那么课堂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一篇*的闲敲碎打,而是一
个主题式问题的纠结,是学生发散的思维最终集中于单元主题这
一点上。学完课本内容后,再将这种学习的方法迁移到课外同一
主题的其他*中去,坚持“得法于课内”的原则,把阅读方法的形
成,学习策略的获得寄希望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
课堂中分析比较,并抽象概括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读书模式。
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自能理解文本内容,
自觉检验读书方法;是让学生在涵泳精思后做最有价值的判断,
最发有意义的筛选,最有个性的赏评。正如清陆世仪所说:“悟
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
目前,我的语文阅读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上,其中虽然也进行了一点小小的改革尝试,例如王洪利校长提
出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但因为学
生,老师自身等种种原因,自我感觉效果不是很明显,可能还是
老师在“自以为是”的观点在作怪吧,以后我会从改变自身观念做
起,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主题阅读的心得体会二:
每个人的生命从零开始,最终也終归结于零.虽然都是零为始
零为终,但它们确有着本质的区别.仿似你在一个原形的沙堆上跑
了一周,最终依旧回到原点.但回头望去,那一串串的脚印正是生
命不凡的履痕……怀揣对生命的敬畏,我打开了生命美文的首页,
去领悟了那对生命境界的浪漫讴歌!
博采众长,反复斟酌,将”感动,感恩,博爱, 敬畏,品位,睿智,宽
容,和谐,忧郁, 生命”谱成曲.弹唱生命最浪漫的音符……
世界是个大舞台,也许我们只能出演一个小角色.不过,只要
我们全力以赴,专心致志演好我们的角色,我们渺小的生命就会绽
放出异彩.象烟花一样绚烂,也许我们有很多弱点,以至于我们胆
怯去追寻烟花的弥漫.,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天底下没有绝对的弱
点,所谓的弱点,是在一定条件下能成为优点的. 弱点与优点相通,
并有一定条件下转化,只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弱点,就能产
生一种弥补的心理.产生一种开发潜能,超越自我的强大动力.就
好比盲人文学家弥尔顿,失聪音乐家贝多芬,哑巴却是天才的小提
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生命如花,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朵花,尽管
不是完美无缺的一朵,但是是独一无二的一朵,只要我们努力的绽
放,我们的生命定会成为最灿烂最精彩最具特色的一朵花.我们必
将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演绎最夺目的角色……
我们不断翩翩起舞,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
领我们飞寻最华丽的天堂. 每个人的梦想都是每个人生命的轨
迹.因此我们的梦想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人生轨迹.也许追寻梦想的
路充满坎坷辛苦,但即使活在人生的最低谷,我们也要怀有梦想,
让梦想开花, 即使没有人关注我们的梦想,我们也要高傲的独赏.
即使我们是一个世界最底层的人物,我们也要有像雄鹰一样冲入
云霄的梦想.勇气与魄力……我们应时时刻刻怀揣着自己的梦想,
用超越常人的时间和精力去索求.我们一定会成功,如果说每一棵
小草都有一颗开花的心,那么作为人的生命,必会有一个春天的梦
想,哪怕它有多么卑微.
时间构成了生命,但时间对生命的埋葬又是那么的残酷,不论
怎样,我们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真实的人生,不论是平凡还是辉煌,
我们都应严肃,认真的活过每一个阶段,那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变的
隽永深刻,生命的境界必然会因此变的高远.
主题阅读的心得体会三:
《新语文主题阅读》这一场语文教学的革命给语文带来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就这次浅显地谈一下做法和感受:
一、单元主题式教学模式搭建
1、单元主题式教学观念的建立
什么叫“单元主题教学”呢?“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
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
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简单地说,
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
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
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
而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
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如
诚信、家乡、朋友、亲情,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
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惧怕等等。借助于主题,学生会觉得原
来语文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
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
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那么作为教师教学前,我们
要全面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
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有关的一些教学建议,从而构建了整
体教学观,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
2、生本小组的成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 不重视情感、
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培养。故学生学习兴趣不 浓,班级学习风
气不正,成了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而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建设不仅
改变了这一现象,还帮我在这场教学革命中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
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
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
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为接下来的单元主题
式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首先谈怎样分组。分组的原则有三个,一是将学生按好,
中,慢分成三等,每组一个优生,两个良好,一个慢生。二是按
性别分,最好是两个男生,两个女生。这样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得到了互补。三是注重性格的搭配,内向型的和外向型的相互搭
配。这样一个组既不太活跃,也不太沉闷。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
经过再三考虑,我 “强制”要求测验分数靠前的10名学生各成一
组;测验分数靠后的10名学生主动分别找前10名的孩子做他们
的“好朋友”,成立二人小组;再由这“二人小组”在班里其他同学中
选择两位同学成为“四人小组”,有三个上课从来不听讲、作业从
来不交的学生,不主动找朋友,最后由平均分最高的小组“接收”,
成立“五人小组”,其余均为“四人小组”。小组长选定后要进行小
组长培训,例如如何组织小组学习、前置作业的检查、如何带动
同学课堂交流等。建组以来,学生们对这种形式还是挺重视的。
每个小组都制定了组规。我仔细看了他们每一组的组规,都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