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答辩的一些对策与技巧

论文答辩的一些对策与技巧

论文答辩的一些对策与技巧这个夏天即将毕业的同学,在完成毕业论文查重后都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这是完成学业的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答辩流程:自我介绍、答辩人陈述、提问预答辩、总结、致谢。

答辩技巧:熟悉内容作为将要参加论文答辩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

这是为回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毕业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论文答辩问题所做的准备。

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毕业论文有横向的把握。

例如题为《创建名牌产品发展民族产业》的论文,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可能会问“民族品牌”与“名牌”有何关系。

尽管毕业论文中未必涉及“民族品牌”,但参加论文答辩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有“比较全面的熟悉”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图表穿插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

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必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

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

目光移动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

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

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

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的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着你的思路走。

体态语辅助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论文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论文答辩,使你的论文答辩效果更好。

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

相反,如果你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始终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论文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

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体态语。

时间控制一般在比较正规的论文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答辩时间要求,因此,毕业论文答辩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论文答辩时间的掌握。

对论文答辩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

故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

当然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论文答辩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

紧扣主题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毕业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毕业论文题目也不一定熟悉。

因此,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论文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果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对你的毕业论文给予肯定。

人称使用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称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

如果是这样,会使人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摘自:《青年科学》2003.8,原文:“毕业论文查重答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邓秋香)文明礼貌在答辩过程中,除以上几点需要注意外,这一条也需注意,虽然起不上很大的作用,但可以给答辩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在你与他人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一般而言答辩老师选择的是你。

答辩结束此外,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

愿每位毕业生都有一个完美的毕业论文答辩,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二.答辩中评委会提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回答?回答问题的基本原则:尊重评委、坚持己见、尽力自圆其说、勇于承认失误。

1.一般会出现很多文字、格式、编辑、翻译、图纸等方面的问题。

这类问题在所难免,老师指出,马上承认,事后一定修改;2.方法是否可行?当评委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通常是你的方法有问题,或者以此方法无法得到你文中的结论,如提取率和得率没有弄清楚导致你的结果有问题。

这时候你要小心作答,试图做出合理解释,如果的确错误,马上承认;3.你为什么没有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个问题要结合你的实验来回答:如对结果是非主要影响因素、或者试验因素太多以本科毕业设计的工作量无法高质量完成、或者有其他同学在从事这个方面的研究等等,也可以说我开始忽视了这个因素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没时间做了,只能以后再补充和完善了。

4.请你谈谈本课题的问题或未来研究思路和方法?这样的问题你可以在结合你研究的基础敞开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要有根理有据。

这类问题通常要考查学生对问题的总体把握能力,需要学生对整个研究领域有很好的了解和把握,方可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问题想回答圆满很难,但绝不可一言不发。

这对综述类论文尤其重要!5.解释某种现象或结果、结论。

这通常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问题,学生一定要认真回答,从原理、数据、图表,或者引用同类文献,力争把问题说清楚,这是能否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关键。

当然,有的问题可能你无法解释或者毫无思路,那也只好老实回答:这个问题没考虑到还请老师指导。

切不可反复说你的数据和结果,没有解释和分析,更不可无理狡辩!三.友情提示1.不要忘记携带你的实验记录本(综述论文一定带好你纸质参考文献);2.开始答辩前一定要先把题目、班级、姓名写在黑板上;3.问老师评委好后,说完自己姓名和课题名称后方可开始答辩;4、当评委老师打断你的时候,不要慌乱,按照老师的要求继续陈述。

如,不要说意义,说方法和结果;5.可能的话,最好为你所在答辩组评委老师准备一份你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因为不是每个老师手中都有论文,如果你的论文比较优秀的话,建议准备;如果你的论文问题较多,那就不必了。

但内容不要过多,一般以2~3页A4纸为宜。

此外,认真打扮一下自己,塑造一个严肃、庄重而又不失活力的外表也是必要的。

在我所熟悉的人中,这2个人一直在用自律的生活让我看到意志力的作用。

我的堂姑马上步入40岁,结婚15年,孩子已读初中,说到这你脑海中是否出现一个中年妇女的形象?然而若你见到她本人,就会觉得时光不公,多少女人的身体在三十岁出头就走了下坡路,我的堂姑却用20岁出头的容颜进入了中年,她身材苗条,头发乌黑亮泽,皮肤光滑紧致,眼角和脖颈都没有明显的皱纹。

身旁所有女性都知道堂姑的保养秘诀,无外乎是每天早上吃一碗自制的美容养颜粥,晚上不吃主食平日不吃零食,每晚把护发素涂抹在头发上用保鲜膜包裹20分钟,这些公开的秘密却没有一个人坚持下来。

于是,当中年女性用昂贵的化妆品和补品与地心引力作对,一个用着最便宜国产护肤品的堂姑却实现了冻龄计划,甚至在女性最仇恨的肥胖问题上,她的体重,自22岁开始,除去怀孕那一年,都保持在98斤。

我的朋友萨奇是我认识的自律第2人,她是我结交2年的好闺蜜,3年前她从日本来到新西兰,是那种闯荡四方不甘平庸的姑娘。

按理说世界对单身的30+姑娘都恶意满满,可是自我和萨奇相识开始,她就用意志力向我证实了超越命运的力量。

2年中,每周雷打不动的跑步习惯令她跑下4次马拉松,每周六早上的冲浪练习令她成为沙滩上的风景,每周的拳击课程让她一直保持健康的身材,一直坚持的读书,练瑜伽的习惯,更使她在远离家乡的孤独中活出一种难得的潇洒。

自律有多重要?想必25+的姑娘都能从身边找到这样的自律偶像,也暗自了解为什么当今人们对自律极致推崇。

世界的条条框框给予我们愈来愈少的自由,常常连恋爱远行结婚生子都失去控制,而唯有自律能随你到天涯海角,让你有权对生活作出安排,借以把自由发挥至最大的限度。

自律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但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我是独居后才体会到自律的重要。

周末是躺床上一整天还是去图书馆读书,这个月每晚花1个钟头去健身房还是与电视作伴,出门和朋友聚会还是把写作任务完成?二十岁出头的习惯,很容易影响一个人的发展轨迹。

道理是这样的清晰明朗,但精神上的懒惰很容易让人遵从惯性。

现在回忆起来,我从邋遢到自律的过程,这期间挣扎的辛苦,或许和大多数无法养成自律习惯的人有着共同的原因“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这个跑过步的早晨,从《少有人走的路》中读出的收获,“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这彻底勾起我与自己的对话,“真的,那些年生活与自律无缘,总是邋遢到极致,不就是因为自卑作怪,无法让我理直气壮地去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咨询过我“为什么我不能实现自律”的读者,相比也是因为一样的原因。

不够爱,不够在乎自己的人,怎么肯花时间令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老板蔡成功都在说:“现在我们这圈不流行胖子了,一看那脑满肠肥的胖子,一定是假老板。

那真老板一个赛着一个有型,没事打打高尔夫,什么徒步,潜水,晒晒太阳灯。

那必须这样,那叫又有钱又有闲,我必须得往那方面发展,让人看着我有钱。

是吧?那生意才能做大。

”反观身边自律的人,他们过得非常珍惜自己,并且都有一种“老板“的气势,这是一种把握自我的信心,这信心好像在替他们说,“早上六点去跑步这件事,不可以给其他的事情腾地方,这个我说了算。

”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让我想起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两本书都是非常专业的人士对于某种心理现象的解读,读起来会有一些晦涩,是那种需要出现在生命每个过程,常读常新的书籍。

《少有人走的路》这个系列丛书一共有4本,第1本是后面3本的基础,关于爱和信仰,其中有详细的叙述。

在这本书中,爱是一切的基础,自律是爱的延伸,作者结合自己15年的从医经验,把患者的病例插入到理论之间,给了绝大多数读者了解自己的途径。

对于自律这个话题,M·斯科特·派克是这样解释的:“简单地说,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他也给出了自律的4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他认为,自律背后的原动力,就是爱。

M·斯科特·派克在这本书中对爱有很多层面的解读——原生家庭对“我”的爱,“我”对自己的爱,“我”对伴侣的爱,“我”对孩子的爱……我们所接收到的爱,决定了我们释放爱的方式,而我们释放爱的方式,决定了我们自己的生存方式,以及下一代的命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