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中心设计说明

行政中心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浦东民乐大居社区2013年公建项目设计方案招标书》
2.浦东新区民乐大型居住社区设计任务书
3.甲方提供的基础资料(包括民乐总图则、规划道路河流、性质编号范围等)
4.本项目设计时参照的国家及地方规范、条例和规定: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年版)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018—2008】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7)《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l02—2003】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
二、工程概况:
1.项目所处社区概况
民乐大型居住社区位于上海市东部,浦东新区南部的惠南镇,南侧隔拱极路毗邻惠南老镇,社区南部规划有轨道交通21号线,并在社区东南侧设有轨道交通站点,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

规划范围东至城东路,南至拱极路,西到西乐路,北至下盐公路,总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

2.基地范围与现状
B05-05地块社区行政管理中心项目位于民乐大型居住社区的北部居中,西临通济路(红线宽度40米),南临拱商路(红线宽度24米),基地北侧为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南侧为商住综合用地,东侧西侧为三类住宅组团用地。

基地为近似长方形的街角地块,东西最长约80米,南北最长约米。

3.自然条件
浦东新区地处北亚热带南缘东亚季风盛行的滨海地带,属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较足,温度适中。

三、建设内容和设计范围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B10-06地块建设用地面积2670㎡,总建筑面积约2336㎡,包括办公区域1354㎡,对外业务区982㎡。

本次设计范围为建筑物的单体方案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包含建筑设计图纸,建筑、结构、给排水、强/弱电等各工种的设计说明。

四、设计目标
1. 塑造社区部门“亲近基层,高效办公”的形象。

2. 建筑造型力求反映与环境呼应,与时代同步。

3. 打造“一站式”政务便捷超市。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总用地面积2667㎡
2.总建筑面积2336㎡
3.容积率
4.建筑占地面积1152㎡
5.建筑密度%
6.绿地率%
7.建筑层数3层、2层、1层
8.机动车停车位11辆
自行车停车面积㎡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一、总体布局
基地处于街角,东西向长度约为80米的同时南北向长度仅约33米,在综合考虑了内外功能、内外交通流线、建筑造型、社区形象以及采光通风等因素后,决定沿基地东西朝向采用“工字型”总平面布局。

在基地西侧采用平面错动方式形成小型集散广场兼对外停车,同时在基地东侧形成空地用作对内停车及机动车入口。

基地南侧即靠近马路一侧的体块用作对外政务处理,北侧体块用作对内办公,连接体处理成台阶形式,形成交通以及下方共享空间。

二、交通组织
由于基地西侧临近通济路,且基地南北向长度仅约为33米,因此不适宜在西侧设置对内机动车主入口,改而设置小型集散广场兼停车。

本设计中,将场地的对内机动车主出入口设置在南侧的拱商路上。

由于基地面积较小因此不设置消防环道。

在主要建筑体量之间插入通向二层的台阶,方便市民办理及等待,同时台阶又连通了集散广场与对内停车场,使用极为方便,在基地南侧及西侧绿化带外设置步行道。

三、建筑退界
拟建项目各方向退界距离分别为:基地北侧退界米,基地南侧退界米,基地东侧退界米,基地西侧退界米。

退界距离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其他规划要求。

四、景观设计
绿化布置按照建筑周边内外有别的原则,即:面向城市外侧绿化在承担城市绿化带功能的同时,成为建筑物与城市分隔的绿廊,立体配置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和景观植物,分层布局。

沿基地南侧配置绿化,使用灌木丛作为地块分界。

在基地北侧西侧布置人行步道。

基地东侧合理利建筑退界空间,在其上及附近区域布置机动车停车位和绿化,周边种植灌木以形成空间分界。

沿建筑物西侧、北侧的绿地,靠近各入口,主要布置低矮的观赏植物。

室外停车位为植草砖透水地面,其他硬质地面亦应在深化阶段进行详细的设计。

第三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原则
1.功能优先。

满足甲方在任务书和其他招标文件中提出的功能要求,实现现代行政建筑中简洁、明快、高效的特点。

2.形态优选。

通过比较不同的型体方案,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造型;从社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多个功能入手,根据不同的功能所蕴含的形象意义,赋予具备个性的
建筑形态。

3.空间优化。

针对现代行政建筑便捷高效的特点,将该体块的内部空间进行不同的分隔,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以应对不同使用要求。

二、设计等级
本工程为3类公共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三、平面功能布局
为实现社区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优先的原则、使功能得到最大化满足,本设计将功能按对内办公、对外服务,公共交通分成前后并置的三部分设计。

南侧体块主要用作对外服务,其一层西侧为市民大厅,用作问讯、展示及办理等候区等之用,一层东侧为警务设施。

北侧体块主要用作对内办公,西侧及东侧分别设置入口,南侧设置走廊,居中设置电梯及厕所。

台阶连接体下利用台阶下空间西侧设置面向市民大厅的接待室、中部设置连接过厅,东侧设置面向办公区域的储藏室。

二层北侧为办公区域,中部为室外平台,南侧为一站式办理中心。

对外服务区域不设置厕所,办理事务的群众经由一层过厅或二层台阶平台与办公人员共享厕所。

四、剖面设计
本工程的±标高约相当于绝对标高米,一层北侧办公区域室内外高差为米,一层南侧市民大厅及警务区域室内外高差为米。

地上层数:对内办公区域三层,对外服务区域两层。

建筑高度为:米。

整个建筑物共设3部室内楼梯及一个室外台阶:1部室内疏散楼梯布置于办公区域西侧,办公区域中部设置无障碍电梯,市民大厅连接一二层的楼梯以及主要建筑之间的室外大台阶。

电梯和楼梯的布局适合于疏散和便捷使用的要求,均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五、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建筑的整体造型对应地块边界及城市面貌,形成整体体量设计:整个建筑顺应地块呈东西向“工字型”,最大限度利用地块空间。

除办公区域北侧外墙以外均采用玻璃幕墙,办公区域内墙使用混凝土墙,这样使得对外服务部分完全开放,对内办公部分在满足私密性同时又保有开放性,充分体现行政系统廉洁高效的作风。

玻璃幕墙使用不均匀设计,形成活泼生动的立面效果,有利于彰显行政系统的充满活力。

幕墙采用内遮挡帘进行眩光及采光控制,这一部分应在深化设计中进一步控制。

六、无障碍设计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本工程的无障碍设计内容包括场地中的公共设施、内部通道、卫生间、楼梯和电梯等部位。

第四章结构设计
一、概述
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待取得地质勘查报告后再进一步论证其地基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米的柱网,根据型体和空间的变化对柱网进行局部的调整。

为便于调整结构高度,在跨度较大部分采用井格梁。

结构计算拟采用多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单元分析与设计软件PK-PM系列的SATWE程序分析,并进行抗震计算。

二、设计荷载及抗震设防标准
1、使用荷载标准值
办公室: kN/㎡
卫生间: kN/㎡
走廊、门厅: kN/㎡
楼梯: kN/㎡
上人屋面: kN/㎡
2、风荷载、雪荷载标准值
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 kN/㎡;
50年一遇基本雪压值: kN/㎡。

3、抗震设防
按基本烈度7度、第一组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进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三、主要材料
混凝土:基础及上部结构均采用C30级混凝土。

钢筋:主筋为HRB335(fy=300 N/mm2),HRB400(fy=360N/mm2)
箍筋为HPB235(fy=210 N/mm2)
型钢及预埋件:Q235B、Q345B钢材
第五章电气、弱电、暖通及给排水设计
参考菜场设计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