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003)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003)


针对性干预
对已有超重/肥胖/肥胖相关疾病的高危个体:
预防其体重进一步增长,最好使体重有所降低 对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疾病管理 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肥胖可能进一步加重疾病危险性的认识
肥胖症防治流程
高危个体的处理
合理安排饮食 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 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饮食
肥胖症的干预——原则
干预策略与措施
一般人群的普遍性干预
高危人群的选择性干预
对肥胖症和伴有并发症患者的针对性干预
一般人群的普遍性干预

群体预防
监测和控制超重 预防肥胖发展

积极做好宣传教育
注意膳食平衡,防止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
多进行中、低强度的体力活动 定期检查肥胖相关疾病的指标,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高危人群的选择性干预

高危因素:存在肥胖家族史 有肥胖相关性疾病 膳食不平衡 体力活动少等
重点预防肥胖程度进一步加重,预防出现与肥胖相关的并发症 措施:改变高危人群的知识、观念、态度和行为 通过对学校、社团、工作场所人群的筛查发现高危个体 强调对高危个体监测体重和对肥胖患者进行管理的重要性

对肥胖症和伴有并发症患者的
kg BMI cm WHR mmHg
kg/m2
进展

腰高比[腰围(cm)与身高(cm)的比值],有人称之 为“中心性肥胖指数”。腰高比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 提出的一个超重及肥胖相关指标。该指标的提出是基 于对某些人群来说,腰高比有时优于BMI及腰围。比 如运动员一般体重比较大,计算出的BMI可能是高的, 但这类人群肌肉比例高,并没有多余脂肪,实际上应 该是健康的,并不属于超重或肥胖。腰围绝对值与身 高有很大关系,因此对身高较高或较低者而言用腰围 判定肥胖存在误判,用腰高比肯定更合理,因此有取 代腰围的趋势。此外,它也没有BMI标准的种族、性 别、年龄差异。也许包括腰高比在内的健康指标值得 进行更多研究。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 预防控制指南 (2003)
肥胖程度的分类
2013 AHA/ACC/TOS《成人超重与肥胖管理指南》
肥胖的流行特点(WHO)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18岁以上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 22.8%和7.1% 大城市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0.0%和 12.3% 儿童肥胖率已达8.1% 目前我国肥胖、超重人数分别已达 9000 万和 2 亿;预计到 2015 年,肥胖人数将超过 2 亿。
低能量减重膳食一般设计为女性1000−1200 千卡/ 天,男性1200−1600 千卡/天,或比原来习惯摄入 的能量低300−500千卡

饮食
几种主要食物类的能量和产能营养素
运动
提倡采用有氧运动
如:走路、骑车、爬山、打球、慢跑、跳舞、
游泳、划船、滑冰、滑雪及舞蹈等
运动
运动


中等强度运动消耗的能量:男 4.8−7.0千卡/分钟 女 3.3−5.1千卡/分钟 低强度活动:男 1.9−4.6千卡/分钟 女 1.4−3.2 千卡/分钟 如用心率来大致区分,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量时 的心率为100−120 次/分钟,低强度活动时则为 80−100 次/分钟
2013 AHA/ACC/TOS 《成人超重与肥胖管理指南》解读

只有在采取了充分的饮食、运动和行为治疗 前提下才考虑药物治疗。如果使用药物最大 剂量治疗12周后患者体重降低小于基础体重 的5%,要评估患者药物治疗的利益-风险比, 考虑停药。目前奥利司他是唯一被美国食品 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在国内可获得的减 重药物。虽然有研究表明降糖药物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有一定减轻体重作用,但目前只在 肥胖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推荐,并没有作为 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推荐药物。
肥胖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和社会因素:进食过量 体力活动过少
超重、肥胖与其相关疾病
中风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脏病
胆石症
心血管危险因素 糖尿病 骨关节炎 癌肿
激素分泌异常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超重、肥胖与其相关疾病
防治超重和肥胖症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体重本身, 更重要的是肥胖与许多慢性病有关,控制肥胖症 是减少慢性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痤疮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生化 OGTT及ACTH(8:00、16:00) 骨密度(有条件者可选做)
诊断 治疗方案 1、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2、生活方式干预+药物(请注明具体药物)
肥胖患者复诊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登记日期
治疗经过
饮食情况 运动量及睡眠 药物治疗 体格检查 身高 cm 体重 腰围 cm 臀围 体脂含量 % 血压 其他 实验室检查 生化 OGTT及同步真胰岛素 腹部B超 其他 治疗方案

实例

例如一个肥胖患者,女性,35岁,身高1.56米,体重 64公斤, BMI为26.3, 计划将体重减轻至58公斤, 即需 要减体重6公斤,并拟在2个半月内达到减体重目标,每 月减体重2.5公斤, 每周需减体重0.625公斤,则每天需 要亏空能量670千卡, 由增加运动量以消耗能量350千卡。 为其设定的活动处方是: 在原有活动量的基础上每天增 加散步30分钟(消耗能量100千卡),骑车上下班30分钟 (消耗能量180千卡),下班回家后带孩子玩15分钟(消耗 能量75千卡),1天通过增加活动消耗能量355千卡,其 余的能量要通过减少能量摄入(315千卡/日)来解决。
药物治疗
适应症

食欲旺盛,餐前饥饿难忍,每餐进食量较多 合并负重关节疼痛 肥胖引起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BMI≥24 有合并症情况,或BMI≥28 不论是否 有合并症,经过3−6 个月单纯控制饮食和增加活动量 处理仍不能减重5%,甚至体重仍有上升趋势者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减重膳食构成的基本原则:

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含复杂 碳水化合物(如谷类)
蛋白质 15%−20% 碳水化合物 60%−65% 脂肪 25%

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
饮食

建议采用中等降低能量的摄入并积极参加体力活动 的做法,使体重逐渐缓慢地降低到目标水平

每天膳食中的热量比原来日常水平减少约1/3,这是 达到每周能降低体重0.5 公斤的目标的一个重要步骤


肥胖患者初诊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登记日期
病史询问
肥胖发生时间 肥胖程度增加情况 每日主食量 甜食、零食习惯 活动量及睡眠 其它易引起肥胖的疾病 家庭肥胖史 职业 家庭经济状况 1、好 2、中等 3、差 月经情况及生育史 既往治疗经过
体格检查
身高 cm 体重 腰围 cm 臀围 体脂含量 % 血压 向心性肥胖 紫纹 乳房发育、溢乳情况 kg BMI cm WHR mmHg 甲状腺 多毛 黑棘皮病 kg/m2
运动
体力活动的量和时间应按减体重目标计算
对于需要亏空的能量, 一般多考虑采用增加体力活动量和控制饮食 相结合的方法,其中 50%(40%−60%) 应该由增加体力活动 的能量消耗来解决,其他 50% 可由减少饮食总能量和减少脂 肪的 摄入量以达到需要亏空的总能量。

计划在1 个月内减重4 公斤,即每周减重1 公斤,则需每天亏 空能量约1100 千卡,其中通过增加运动量以消耗550 千卡, 即每天需要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2 小时,或低强度体力活动 3−4 小时 计划在1 个月内减重3 公斤,则每周减重0.75 公斤,即每天需 要亏空能量约800 千卡,其中通过运动增加消耗400 千卡, 每天需要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1.5−2 小时,或低强度体力活 动2.5−3.5 小时
谢谢!


药物治疗仅适用于因肥胖而致疾病危险性增 加的患者,而不应该用于美容的目的 对于低危的肥胖者应首选膳食和运动疗法 如果在用药物减重治疗的最初6 个月内有 效,可以考虑继续使用
手术治疗

仅适合于极度肥胖或有严重肥胖并发症的病人 BMI>40 的极度肥胖病患者,或因肥胖症引起心肺功能不全等而使用 其它减肥治疗方法长期无效者,可考虑以外科手术作为辅助治疗 胃肠道手术:小肠旁路术、胃成形术、胃旁路术、胃内气囊放置术等 并发症——感染、吻合口开裂、吻合口瘘、肠梗阻、血栓形成 各种吸收障碍和代谢紊乱 局部去脂术:脂肪抽吸术/皮下脂肪切除术 缺点——去脂效率低,只能去除皮下脂肪 局部脂肪容易复原 操作不当时可引起脂肪栓塞

������
运动

计划在1 个月内减重2 公斤,即每周减重0.5 公斤,则每天需 要亏空能量约550 千卡,其中由体力活动增加消耗300 千卡。 最好每天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1−1.5 小时,或低强度体力活 动2−3 小时 计划在1 个月内减重1 公斤,即每周减重0.25 公斤,则每天需 要亏空能量约为270 千卡,其中由增加体力活动量每天消耗 150 千卡。每天至少增加中等强度体力活动1 小时或低强度体 力活动约2 小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