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公共职能定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公共职能定位
√
√
√
√
1.1.8.3对传染病实验室检测工作进行评估
√
√
√
√
1.1.8.4对传染病疫情处理工作进行评估
√
√
√
√
1.1.8.5对传染病传播因素监测工作进行评估
√
√
√
√
1.1.8.6对传染病免疫预防工作进行评估
√
√
√
√
1.1.8.7对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进行评估
√
√
√
√
1.2寄生虫病和地方病预防控制
1.2.1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监测与管理
3
14
61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任务,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灾防病的应急准备、监测报告、调查确认、预测预警、现场处置和效果评估。
4
8
24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构建和维护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系统,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卫生信息,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为应急处置和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公共职能定位
表1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职 能 和 主 要 任 务
职能
主要任务
类别数量
内容数量
项目数量
1疾病预防与控制
调查、分析和研究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病等疾病的发生、分布、流行和发展规律,开展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检测,制订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和方案,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1.1.1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
1.1.1.1收集与整理传染病基础与动态信息
√
1.1.1.2汇总与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
√
√
√
1.1.1.3分析与利用信息,把握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
√
√
√
√
1.1.1.4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与评价
√
√
√
√
1.1.2传染病传播因素监测
1.1.2.1开展病媒生物性传播因素的监测
√
√
√
1.1.2.2开展水源性传播疾病因素的监测
√
√
1.1.2.3开展食源性传播疾病因素的监测
√
√
1.1.2.4开展空气源性传播疾病因素的监测
√
√
1.1.2.5开展血源(体液 )性传播疾病因素的监测
√
√
1.1.2.6开展直接接触传播疾病因素的监测
√
√
1.1.2.7开展医源性感染疾病因素的监测
√
√
1.1.3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预警
3
9
32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开展食品、职业、环境、放射、学校等领域中影响人群生存及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的监测,提出干预策略,预防控制相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减少食源性疾病、职业病、环境相关疾病、学生常见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5
19
56
5.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
开展疾病和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学因子的检测,进行传染病病原学分离鉴定、疾病危害因素实验室诊断、中毒事件的毒物分析与鉴定和毒理学评价,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疾病和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及卫生监督执法等提供技术支持。
√
√
√√Biblioteka 1.1.4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
1.1.4.1开展常规疫情调查工作
√
√
1.1.4.2开展重大疫情、灾区疫情和暴发疫情的调查工作
√
√
√
√
1.1.4.3开展原因不明疫情调查工作
√
√
√
√
1.1.5传染病疫情处理
1.1.5.1及时隔离或管理传染源
√
√
1.1.5.2严密追踪密切接触者,采取适宜的控制措施
√
√
1.1.5.3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
√
√
1.1.5.4对高危人群采取适宜防护措施,控制相关影响因素
√
√
1.1.6传染病免疫预防
1.1.6.1制订和发布辖区内免疫预防策略
√
√
√
1.1.6.2制订疫苗使用计划,按计划订购、保管、分发和运输疫苗
√
√
√
√
1.1.6.3建立健全疫苗冷链系统,保持其正常运转
拟定重点疾病及健康危害因素预防控制规划、预案和工作方案;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和考核;开展应用性研究;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承担技术仲裁,提供技术咨询。
3
9
27
合计
7
25
78
255
表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类别、内容和项目界定
职能
类别
内容
项目
国家
省
地
县
1.疾病预防与控制
1.1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1.2.1.1收集与整理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流行的基础和动态信息,对地方病病区进行确定和分类
√
√
√
1.2.1.2汇总与报告寄生虫病和地方病流行情况
√
√
√
√
1.2.1.3对寄生虫和地方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
√
√
√
1.2.1.4开展地方病相关发病因素监测
√
√
√
1.2.2寄生虫宿主与媒介调查控制
1.2.2.1调查各类寄生虫宿主和媒介生物种群密度和消长趋势
√
√
√
1.2.2.2开展宿主寄生虫携带情况和抗药性监测
√
√
√
1.2.2.3管理和控制寄生虫病传染源及传染媒介
√
√
√
1.2.3寄生虫暴发疫情调查处理
1.2.3.1开展寄生虫病原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
√
√
1.2.3.2开展寄生虫病高危人群的防护工作
√
√
1.2.4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综合防治和评估
√
√
1.1.7.3对重点行业预防性消毒进行质量控制
√
√
√
1.1.7.4实施消毒、杀虫和灭鼠等措施
√
√
√
1.1.7.5开展预防与控制医源性感染工作
√
√
√
1.1.7.6开展预测、预警工作
√
√
√
√
1.1.8预防控制措施评估
1.1.8.1对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进行评估
√
√
√
√
1.1.8.2对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进行评估
1.1.3.1设置和规划传染病监测点
√
√
√
1.1.3.2组织、开展与指导传染病监测点的运行
√
√
√
√
1.1.3.3收集和分析传染病监测点信息,校正疫情信息,提供预警基础信息。
√
√
√
√
1.1.3.4评估传染病监测点工作,并作适宜调整
√
√
√
1.1.3.5开展综合监测,建立传染病预测预警机制,对重大传染病疫情趋势做出预测。
√
√
√
√
1.1.6.4实施并规范管理免疫预防接种
√
√
√
√
1.1.6.5开展免疫接种率的监测和调查
√
√
√
√
1.1.6.6开展免疫效果的监测与评价
√
√
√
√
1.1.6.7开展免疫副反应的监测、调查和处理
√
√
√
√
1.1.7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
1.1.7.1开展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及抗性监测
√
√
√
1.1.7.2开展疫源地和灾区消毒,以及病媒生物控制工作
3
9
32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普及卫生防病知识,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运用健康促进的策略,动员社会共同参与卫生防病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帮助公众掌握自我保健与防护技能,减少疾病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身心危害,提高生命与生活质量。
4
10
23
7.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