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综合能力测试题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①唐雎()②怫然()③休祲()④缟素()⑤徒跣()⑥色挠()二、下面是对秦王的三句话的不同理解,从中分别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不错意” [ ](1)因为安陵地方太小,不值得用武力吞并。
(2)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
2.“轻寡人” [ ](1)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
(2)希望你们尊重我的建议,不要采取顽固的态度。
3.“先生坐!何至于此!” [ ](1)请您坐下来谈判!何必用动武的方式来解决这么一个小问题呢!(2)请您坐下来!你们不愿“易地”就算了吧,何必动武呢!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唐雎不辱使命。
()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4.长跪而谢之。
()5.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6.岂直五百里哉。
()7.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8.否,非若是也()四、辨析下列句子中“于”字的含义1.受地于先王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请广于君4.仓鹰击于殿上5.休祲降于天6.何至于此五、选择下列句子的恰当译文,把字母填入括号内1.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A.秦王不说话,安陵君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B.秦王不高兴,因为安陵君派了唐雎去秦国。
C.秦王不愉快,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去。
D.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A.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表示感谢。
B.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C.秦王变了脸色,长时间跪着向唐雎道歉。
D.秦王的脸色表现屈服,长跪着向唐雎表示感谢。
六、下面几句中的“之”与“皆布衣之士也”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句子有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D.肉食者谋之。
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七.翻译下列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聂政之刺韩傀,白虹贯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6)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八、课内阅读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其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感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5.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6.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课外阅读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亡,更言之。
”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君曰:“善。
”乃辍城薛。
1.“海大鱼”有何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说一下对“谏止三言”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靖郭亦纳谏,乃辍城薛”,反映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fú(2)qiāng(3)xiǎn(4)guī(5)jìn (6)gǎo 2.(1)扩充(2)有才能有胆识的人(3)只,仅仅(4)交换(5)吉祥(6)道歉(7)屈服(8)明白,懂得3.(1)即使千里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是五百里吗?(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3)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5)心理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6)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4.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
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5.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6.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7.唐雎威然不惧。
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8.说明秦王害怕了。
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9.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
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
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10.“海大鱼”,以海喻齐国,实以海水喻齐民,以大鱼喻靖郭君,大鱼在海中最为得意,钩网对它无能为力。
11.“谏止三言”,妙在客进“三言”之前的请谏,故作十三字的危言,又复进八言“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加上最后的注释词共五十六言。
12.反映了统治者对人民力量和作用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①j&②f*③j@n④g3o⑤xi3n⑥n2o二、1.(2)正确。
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表现了秦王的骄横。
如按(1)说,则没有“武力吞并”的意思,只剩下轻视,不符合秦王在军事节节胜利情况下的骄横心理状态。
2.(1)正确。
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
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如按(2)说,则是奉劝对方接受建议的意思,跟上文恫吓的口气不协调。
3.(1)正确。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狡诈。
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安陵的意图。
下文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承认自己的“外交”伎俩的失败;从当时秦在军事上占压倒优势这一点来看,秦王是决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三、1.“甚”:副词,很。
“甚善”,很好。
“虽然”,在文言文中常作条件或转折复句中的从句用,这里可译作“虽然如此”或“即使这样”,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