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财务分析指标怎么运用
财务分析指标大家都不陌生。
然而政府财务分析报告中的这些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往往和其他的指标是大不相同的,那么到底是有何不同,政府部门财务分析指标怎么运用呢?
一是资产负债率指标。
资产负债率是用负债总额比资产总额,反映政府部门偿付全部债务本息的能力。
我们知道,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这个指标高,表明净资产占比就低。
比如单位资产总额1亿,看上去实力雄厚,但资产负债率100%,资金来源全部是借款,这种单位如果是企业,就值得高度警惕,所谓的空手套白狼来了。
但是对于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来源的政府单位,如果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这表明单位的运营是存在问题的,到底是有历史遗留还是当前运行不善,值得深入追究。
注意:与以往的资产负债率指标不同,由于权责发生制报表已经将资产折旧摊销等计入费用,所以单位已经不能像往常一样用高额的规模巨大的陈旧的没有实际价值的非流动资产来作分母,负债过高的问题
将一览无余。
负债高,哪来的?欠谁的?审批程序有没有?资金花到哪里去了?不可不慎重!
二是现金比率指标。
现金比率是用货币资金比流动负债,当然指南中还将应返还额度-如果有的话-算在分子里面。
流动负债的构成,大家可以看政府会计制度的资产负债表,除了两个长期,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和预计负债,基本都是流动负债。
这个指标反映政府部门利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也就是说债务马上到期了,需要归还了,账面上还有没有钱?能不能及时归还?需不需要拆东墙补西墙?会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三是流动比率指标。
这个指标是用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仍然是一个传统指标,反映政府部门流动资产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流动资产的构成,大家可以看政府会计制度的资产负债表,范围很广。
由于不再局限于货币资金,肯定要比现金比率指标好看一些。
但是这也是一个理论意义,所谓的流动资产,比如存货,对于政府单位,其变现能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比如其他应收款,总是因为种种原因根本收不回来。
五是固定资产成新率指标。
这个指标是用固定资产净值比固定资产原值,反映政府部门固定资产的持续服务能力。
我们知道,固定资产净值是用原值减去折旧得到的,如果这个指标较高,表明固定资产折旧少,设备就比较新,服务时间就会长,服务能力当然高。
反之亦然。
如果指标较低,是不是单位一直在吃老本?
六是公共基础设施成新率指标。
这个指标是用公共基础设施净值比公共基础设施原值,反映公共基础设施的持续服务能力。
由于这个指标的对象是公共基础设施,只是控制管理,对单位本身而言其实没有很大的考核价值。
七是收入费用率指标。
这个指标是用年度总费用比年度总收入,反映政府部门收入用于支付
费用的比例情况。
这个指标可能有点理想化,因为年度总费用可不仅仅是使用年度总收入支付的。
另外,一般理解,在完成工作目标的前提下,费用肯定越低越好。
但从预算执行而言,以政府预算拨款为主体的政府预算单位,执行率越高越好,达到100%都是可以做到的。
而且当期预算收入和财务收入基本一致,但是费用和支出的差异就很大,比如说折旧费用,肯定和当期收入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这个指标的变动幅度肯定很大,到底是高了好还是低了好,应该也不太容易达成一致意见。
如果将年度总费用替换成使用当期收入支出形成的费用,应该能够实现指标设计所预期的考核,低的话,说明资本性支出等不属于当期费用的开支占比较多,当年的运营较好,因为消耗性的少,一般性支出压缩得好。
但是这个数据的取得就很难了。
无论如何,财务分析指标并不仅仅为了完成财务工作,而是为了向外界提供有用的信息,尤其对于政府部门的财务分析指标的披露更是如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