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案例
我说的这家公司真的绝大部分篇幅是在训练互联网思维,同时也兼顾了一些案例分享跟沙盘演练,带来的结果是派出去地面打仗的打的不对,因为o2o全国部队临场的判断跟发挥,难度特别大,执行的难度非常大,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方法特别难迭代,因为每个团队的做法很不一样,你挺难总结出来一套成功的方法,有效率的方法。
我们看案例四,有一个企业他希望做o2o的转型,这个过程当中它希望利用它长期积累起来的地推能力,也就是传统企业长期以来积累起来的能力,那么它应该怎么办,它应该怎么组织它的团队,他希望地推团队帮助互联网业务,一个方法就是利用现在的所有地推团队的建制,比如说每个省都有销售人员,每个省的销售人员都给他互联网激励,做了互联网转型的事情给他激励,让他们激励的力度很高,让他们为了这个互联网事情嗷嗷叫,这个是互联网专家经常说的词,如果每一个地推的员工都嗷嗷叫了,互联网这个事情一定可以成。第二让部分有经验的地推人员单拉出来形成一个团队,这个团队配合互联网的团队,因为他有做互联网线上系统的团队相配合,然后让这一部分有经验的地推人员和这个互联网的专业团队配合去在各地打,这个团队的人数不多,他要在全国各地进行流转,这个地方打完了到下一个地方打。第三个方法本来就有销售的这个体系架构,就在每一个省或者每一个市原本的这个架构下面成立一个互联网业务的地推小组,这个小组专业做互联网地推的事情其他人不参与。选方案一的同事举手一下?有一位。选方案二的同事举手一下?五位。选方案三举一下手?看来大部分都选择方案三。您说一下为什么选方案一?
今天的互联网其实跟当时的电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互联网其实在娱乐、媒体、社交、电商、产品的购买等环节里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不用互联网的行业就跟现在不用电的行业一样是难以想象的,所有的行业都会用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什么东西,其实我觉得跟电是一样的,也是一个工具,所以去年探讨的是怎么样把这个工具从技术的角度用好。去年开始我提这个互联网+故事,实际上跟我当时的工作密切相关,因为当时我是腾讯云计算公司的总裁,我们当时在推行的战略中,云计算业务这一块,增长最快的很有可能是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这一块业务,当时的情况还不是这样,当时的情况是云计算业务还是在游戏行业里面用得最多,比例最高的使用云的这些企业还是游戏行业,包括一些电商行业,这些最传统的互联网行业。
有没有其他的行业开始使用云呢?有的,而且大多数是在尝试互联网转型的这些企业在开始使用云,当时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个互联网的工具更好的推荐给大家,云是互联网工具当中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结识了很多很多传统企业的ceo跟领导,有机会学习了很多的传统企业的生意,很多很多的商业模式等等,也跟大家去探讨怎么样去做业务和互联网,也就是说帮助一些传统企业去踏踏实实的帮助一些企业去出主意,想办法帮他们转型,今天讲的案例是我其中一个作为顾问经历的一个案例。
其实互联网创业没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情,绝大多数创业都是失败的。所以,做这件事情之前,我觉得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来讲,首先要想的是失败会发生什么,而不是成功之后可以占有这个公司多少股份、控制权等。这个鸡蛋还没有下下来呢,母鸡没有生出来开始数鸡蛋是很困难的,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决策成本变得很高的。
我们看第三个案例,这家企业要对优秀的员工进行培训,好去做互联网业务,他培训的方法重点应该是三项里面的哪一个?重点去培训这些员工的互联网思维,还是重点的去做一些互联网行业里面的案例分析和一些沙盘演练,还是去给这些员工讲在这个业务实际发生的过程当中可能有用的一些操作的具体方法。当然,这三个肯定要培训的,重点是什么?有认为重点是一的请举手,有认为重点应该是二的请举手,有认为重点是三的请举手,好像差不多更多一点点。您说一下为什么应该选一?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案例
【篇一: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案例】
近日,在itvalue主办的2015it价值峰会上,迅雷cto、网心科技ceo陈磊用了近两个小时分享了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7个案例、3个问题及诸多实战案例分享。
主持人:各位来宾,七月份的时候陈磊陈总在我们的这个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面做了一个发言,分享了一个非常精彩的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案例,但是当时时间不够。其实他准备了两个故事,因为时间的问题,当时只讲了大概四分之三。今天晚上我们很高兴把他邀请过来跟大家做一个详细分享,因为这次主题和转型、创新非常贴合。另外其实大家也记得,去年陈总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分享,他讲互联网开发,讲有损服务,记忆犹新。一年过去,陈总带来新的干货跟大家分享,我们先给他一点掌声,他今天晚上会非常辛苦。
我们看第二个案例,这个案例里面有一个上市公司做互联网的转型,它有几种方法决定把转型的业务装到哪去,一是装到一个全资的子公司里面,二是上市公司注资入股成立了一个公司,资本独立的公司,在入股的同时寻求资本市场的参与,还有一种是成立多家的独立公司,上市公司注册入股然后寻求资本市场的参与。
我问一下选方案一的举一下手,选方案二的举一下手,有不少。选方案三的举一下手。我觉得方案二跟方案三要看你的业务的复杂性,我觉得都是可以借鉴的,但是绝对不推进方案一。为什么不推进方案一呢?最后这家公司选择了方案一,他选择方案一的原因,当时是二三月,a股在涨,还没有涨到高点,大家看到a股再涨了,这个时候有一些资本基金,他请了几个互联网的专家然后就去找传统企业想转型的传统企业,然后给他打造一个互联网的转型故事,这个传统企业的股票就会上涨,然后他在这个过程当中运作,这个基金就进行赚钱了。
大家看三个建议里面你们觉得哪个是互联网教练教的?这个例子里面方案二是互联网教练教的,也有互联网教练会教方案三。如果大家的话你们会选哪个方案。会选第一个方案的可以举手一下吗?会选第二个方案可以举一下手吗?会选第三个方案可以举手一下吗?大家举手不够踊跃没有代表性。我遇到的企业真的选了方案二。我告诉大家带来的问题是什么?首先互联网转型是ceo应该亲自关心的事情,一个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一定是公司从上到下去推动的事情。关键的问题是要统一思想、坚定目标、坚定的去做,选了方案二的这家企业,到今天到了后面面临了很多的问题,什么问题呢?第一,就是把全公司的员工都忽悠起来了,让全公司觉得不搞互联网在公司里面就没有未来。这个事情好不好呢?很多人认为是好事,但是其实有弊病的,因为到了后面你会发现,我传统的业务还是我的核心业务,互联网转型还没有成功呢,如果整个公司所有的人都觉得在公司里面不做联网就不会被公司所认可,在公司里面不会有未来。传统业务谁还会做呢?会大幅度影响传统业务。第二这些员工真的出了很多很好的主意吗?当然我们做企业是需要发挥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但是给公司做o2o的互联网选型是很困难的课题,如果说一个公司不知道公司内有哪些员工有可能给公司提供好的建议,这个公司里面最活跃最有想法的那些员工是谁的话,我觉得我不太相信。绝大多数的公司在管理比较合理的情况下,就算老板心里没有这些人名,高管心里也有人名,可以根据名单去做非常系统和积极的调研,这种pk大会不是一个模式跟方法。
这家公司真的按照他们的方法做了,这个坏处是什么呢?因为这个子公司是这个上市公司的一部分,首先做互联网在今时今日很多时候是要烧钱的,这个互联网子公司所花的每一分钱,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容易做到这个财务报表里面的可能性是变成他的营销成本。如果这个独立的公司他投资进去不是完全控股,市场仍然可以理解为这个是一种投资行为而不是一种费用,你注入这个公司是投资不是费用,最后理解这个公司烧钱过程当中估值上涨这个投资是值得的,这个确实是正向的。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你看这个上市公司的资本跟融资回来的资本是完全不同的,虽然都是一块钱,却是完全不同的一块钱,投资人的心态也不一样,上市公司的钱是受到很多的条件约束。
回答:因为我们软件公司去年公司老板也想往互联网业务转型,第一项说很清楚,给我们公司每名管理人员买了一本书,是周鸿祎写的,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让大家看,所以我选了第一定,因为这个思维方式在整个创业过程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关键点。
陈磊:首先说的没错,这个互联网思维方式是创业当中的一个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前提是对优秀员工进行培训,真正在前线打仗的员工不是高管,如果我们是对高管进行培训重点可能不一样,不是对高管进行培训。很重要的一点是,互联网思维这个东西是很难掌握的,就是我们能不能希望每一个从事公司互联网业务的人都是互联网思维的高手呢?我觉得很难,更重要的是提升团队的具体执行力,作为互联网的公司来说打仗最核心的是统一思想、坚定方向,有执行力可以打。
我最近参加了一次pk大会,什么叫pk大会?我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做了很久从来没有参加过pk大会,到了传统企业做互联网转型的时候,很多传统企业跟我说这个就是互联网的方法,认为互联网公司就是这样做的,其实不是的。真有专门做这个pk大会的人收80多万一次,也有收30多万的,反正真有。他要分好几天,他的方法是先开一轮让大家领任务,一个任务多个人领,领完任务过来告诉大家任务做的怎么样,然后进行pk。pk过程当中我听了一小会儿就听不下去了,人家没有开始讲呢,讲了两三页,没有开始讲自己做什么就开始挑毛病,说的话很不中听的,就说你们在讲mvp,你们知道mvp概念是什么,你们有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人家说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我们读过这些书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你们知道不知道有一个天使用户是什么,人家说就是我们现在在用的系统用户,他说你错了,天使概念不是普通的用户。我听完了之后就觉得,就算是马化腾,当时做qq的时候他也不知道天使用户是什么,所以说,这些概念都是他们编出来的,真正的互联网人,应该推荐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你是做实业的钱,大家对于这个钱怎么花要对股民负责,有很多很多的管理方法,投资人的钱或者说天使a轮的投资人的钱,这个本身也不是这些投资人的,这些钱是在市场上寻求机会的,对于这些钱的管理和投资人的心态是通过这些钱找到高速增长的机会,他更看重的是机会,所以后来这个公司做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就会犹豫不定,特别是后来花钱的时候很难下决心。也就是说不要强迫自己用做实业的心态去做创业,创业跟实业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不要强迫自己用做实业的心态去做创业,创业跟实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它可以选这个,互联网教练的逻辑很清楚,听着很有道理,他说,对你来说这件事情一定要成功,你要有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既然这件事情一定要成功,就应该倾公司所有的力量去做,所以已经不是有风险的事情了,你要想着它一定成功,你要想着它成功之后你对他的控制力还在不在。你是一个企业的转型并不是一个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