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1记得是一个周六,海门新教育研究那边派来吴勇主任到我们学校来指导,我们去听他的报告时同时发下来的管健刚的这本新作《教师成长的秘密》,当时边听报告边浏览了一下,发觉写得很精彩。

我感觉主要有两点:第一作者管健刚老师是个很有能力的老师,体现在这本书里的是他的说服能力。

他旁征博引,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成功的渴望,就是像憋在水里那种求生的欲望一样;又告诉我们成功的条件,就是怎样的坚持;又告诉老师们切合实际的成功的途径,就是记录。

反正管老师的书语言简练,表达力强劲,如果他想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死的说成活的,相信也难不倒他。

第二点是管健刚老师非常的朴实。

好听的话谁都喜欢听,但谁都怀疑真假,只不过哄哄耳朵罢了。

真心的话有时糊弄不了耳朵,但却能打动人的心。

管健刚老师就属于后者。

要想说服读者,管必须的做到是展示自己的亲身经历。

而哪一个成功之士的背后不是大把的辛酸和血泪,还有那坚持到都几乎不能坚持的无奈。

而每一次的失败和打击,个中滋味,除了自己,无人能晓得。

管却毫不避讳,把自己的失败经历一展无余。

其中他说到多年后知道自己第一篇小作发表纯属偶然,是那个报刊剩了300字的空,连小学生的作文都是400字的,所以管的就成了凑版面的文章而问世,多么偶然而又多么必然,多么失败而又多么骄傲。

开始我读到这个地方是还经常调侃,而过后却觉得没法再当做笑料了。

所以写作的最高技巧是没有技巧,一个“真”就行!管健刚老师的书看过好几本了,感觉最容易被打动,收获到很多,以后还得多看几遍。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2本学期,好像是薛校长的极力推荐,我们学校教师共读管建刚老师的《教师成长的秘密》。

拿到书本,抱着试着读读看的想法随手翻阅起来,没想到,这一翻,便被书中的文字吸引了,居然津津有味地把整本书一下子看完了。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管建刚老师,与我属于同一时代的人,曾经的我与管老师一样喜欢武侠小说,喜欢琼瑶阿姨,是的,我们就是读着这样的闲书过来的。

管老师工作、生病,思考,创办《班级作文周报》,到特级教师,这中间的坚持与思考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是聪明的,洒脱的,有个性的一位男老师。

读着他的书,好像这样一个男老师的形象就在我的眼前,非常真实。

感受最深的是这样几点:第一点是管建刚老师非常的朴实。

真心的话能打动人的心。

管老师毫无保留地展示自己的亲身经历。

哪一个成功之士的背后不是大把的辛酸和血泪,还有那坚持到几乎不能坚持的无奈。

而每一次的失败和打击,个中滋味,除了自己,无人能晓得。

管老师毫不避讳,把自己的失败经历一展无余。

其中他说到多年后知道自己第一篇小作发表纯属偶然,是那个报刊剩了300字的空,连小学生的作文都是400字的,所以管老师的作品就成了凑版面的文章而问世,多么偶然而又多么必然,多么欣喜多么骄傲。

第二点是管建刚老师做事的坚持。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很多时候我们都贪图安逸,过于溺爱自己,得过且过。

或者常以不舒服,精力不济等推诿工作。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数年以后,我们发现,工作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任何变化。

然后就会后悔当初没有拼一把。

逼自己,贵在坚持。

来看看管老师是如何逼自己的。

每天逼自己写1000个字,每天逼自己跳1000下绳。

天天如此坚持下来,身体好了,字也漂亮了。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他萌生出办《班级作文周报》的念头,一直坚持到现在,办了12年、600多期《班级作文周报》,虽然这12年间遇到层出不穷的困难,但是每遇到一个困难,他都逼自己想出一个点子来解决问题,就这样成就了他的作文奋斗史。

再说管老师给学生作文投稿,一次不成,投10次,20次,100次。

稿子投出去了,石沉大海也要投,不以质量取胜,也要以数量取胜,这样屡败屡战,终于成功了。

就是这样一个有坚持的人,他认准了道,一条道走到黑,就走到了别人望不见的地方。

管老师在书中提到:每天花48分钟的时间用在记录上,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5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记录,不仅仅是记录成功的例子,更要记录失败的。

记录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后,再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同类合并,异类分项,归纳出你的发现,这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教育故事,有属于你自己的特点。

好像好久没有这么认真地看一本书了,但《教师成长的秘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思考,收获很多,值得一看。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3这本书,我看了两遍。

看完第一遍,好像什么也没记住,只知道作者是管建刚,从一个农村教师成为了特级教师,喜欢记录,再让我说别的,好像说不出来。

于是,又开始看第二遍。

看第二遍之前,我仔细琢磨了目录里面的5个部分:第一部,2。

18%的基础教育。

第二部,120%的教育渴望。

第三部,75%的教育奋斗。

第四部,63%的教育韧劲。

第五部,10%的教育写作。

看着目录,依稀回忆起每个部分里面作者所记载的事例。

然后,根据这五部分,我又重新阅读了每个部分中的细节,看完后,隐约能感受到作者的坚持、执着、志气、不服输的个性,十年磨一剑,最终从一个普通农村小学教师炼成了一个特级教师。

那么,这个特级教师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一、特级教师是“想”出来的所谓“想”,这里指发自内心的“想”,也就是渴望,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在每个阶段应有的人生目标。

管建刚老师为了与在中心校的老婆平起平坐,他从内心生出渴望,确立了目标—从村小调到中心校,7年半的时间,他从村小走到了中心校,又源于他内心的渴望,又从中心校走到市里学校,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走成了特级教师。

成为特级教师的管老师,似乎已经实现了终极目标,但是在一次与孙老师的谈话后,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几年后,他还要成为“有声音”,能让大家记住的特级教师。

一个目标实现,又生新的目标,这样永远都有新目标。

有目标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前进的动力。

要把目标转化成行动的力量,不是在家里等的就有的,而是每天的工作中,朝着目标的方向一点点前进。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提到,一辈子没有活出亮色的人,不是他没有能力,没机遇,往往是他没有真正的渴望过。

我们经常“想过”要做什么,却不曾渴望,渴望更能激励我们去付出行动。

心“想”未必事成,只有把“想”化成渴望,从内心生出切合实际的目标,认准这个目标,一条道往前走,走到黑还要往前走,这样最终才会见到黎明。

二、特级教师是“逼”出来的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很多时候我们都贪图安逸,过于溺爱自己,得过且过。

或者常以不舒服,精力不济等推诿工作。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数年以后,我们发现,工作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任何变化。

然后就会后悔当初没有拼一把。

逼自己,贵在坚持。

来看看管老师是如何逼自己的。

每天逼自己写1000个字,每天逼自己跳1000下绳。

天天如此坚持下来,身体好了,字也漂亮了。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他萌生出办《班级作文周刊》的念头,一直坚持到现在,办了12年、600多期《班级作文周报》,虽然这12年间遇到层出不穷的困难,但是每遇到一个困难,他都逼自己想出一个的点子来解决问题,就这样成就了他的作文奋斗史。

再说管老师给学生作文投稿,一次不成,投10次,20次,100次。

稿子投出去了,石沉大海也要投,不以质量取胜,也要以数量取胜,这样屡败屡战,终于成功了。

就是这样一个有坚持的人,他认准了道,一条道走到黑,就走到了别人望不见的地方。

逼自己,喜欢现在的工作。

我们当老师的,也总会有很多抱怨。

工资少,杂事多,没名堂。

但是不喜欢也要逼着自己逼着自己好好干。

因为几乎没有人能找到一个一辈子愿意为之苦,为之累的工作,任何工作做久了都会烦。

管老师在书中有这么一个比喻:你和工作的关系,好比两口子一起过日子,你想他的好,他就很好,你想他的坏,那就完蛋了。

我们每天的工作都会遇到很多麻烦事,逼自己喜欢现在的工作,投入现在的工作,像陀螺一样围着工作转,让自己没有时间去烦恼,把事情一件一件解决掉,你会觉得一天做了很多事情,就会很有充实感和成就感。

现在,适当折磨折磨自己,将来,你会发现,流过汗的日子,吃过苦的日子,回味起来,是如此的美好。

三、特级教师是“写”出来的管老师在书中提到:每天花48分钟的时间用在记录上,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5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细想我们身边,不乏教育故事,不乏教育灵感,缺乏的是记录的手。

只有记录下来,才会永远保存,记录,不是写文章,它是随意的,一两句,可以,八十句更好。

不用构思,不求成篇,只要真实与及时。

真实,才有价值。

及时,是怕遗忘。

遗忘非常可怕,当初的一点感想,第二天就会遗忘掉一大半,过几天就忘得所剩无几。

只有记录,才会让你的灵感永远的保存。

记录,不仅仅是记录成功的例子,更要记录失败的。

只要你拿起笔来,将你教育中的麻烦与失败写出来,这一件件事,就都会化为一个个曲折的、吸引人的好故事。

再回顾这些教育行为,你会发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弥补的地方,然后你就能及时进行教育补救。

记录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后,再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同类合并,异类分项,归纳出你的发现,这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教育故事,有属于你自己的特点。

接着再有针对性的看一些教育理论书,读着读着,你会发现,教育理论和自己的教育实践有了相通点,你会发现,教育专著的阅读并不枯燥,这就是写而后读。

写而后读,它有针对性,能节省出大量的时间。

从这个意义上讲,“写”给了我们最好的阅读指南。

当我们老了,回顾这一个个记录下来的教育故事,用这一个个记录来印证我们曾经走过的教育人生。

正如美国作家罗伯特基挺的话:当你变老了,你的身体越来越短,而你的故事越来越长。

我们每个教师不可能像管建刚老师那样,都成为特级教师,但是我们每个人可以有成为“特级教师”的野心。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尽力不后悔,成为每个人自己心目中的特级教师。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4在我的印象中,凡是教育类书籍,大都是枯燥、乏味,高深、莫测,就像一根硬骨头,难啃,常读上几页,就哈欠连天,难以继续。

而今,我手捧这本深红色的书籍——管建刚的《教师成长的秘密》,却是一口气读上了几十页,仍陶醉其中,爱不释手。

这本书,记录了管建刚老师成长的足迹;这本书,书写了管建刚老师从一个普通小学老师到特级教师的心路历程。

语言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却字字透着智慧,句句含着思想。

这本书就像一位长辈,一位老者,在给我们讲述着管建刚老师的人生故事,真诚、实在、亲切,没有虚伪,没有高深的理论,却触碰着我们的思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一、谨记“四字真言——上班真好!”管建刚老师写到:“一段时间,我对上班有惧怕。

寒假快过完了,想着临近的开学,心慌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