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科教 兴国战略,颁布《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实施了“攀登 计划”、“973计划”和知识创新工程,启动“985工程” 和“211工程”。 4.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 的关键,要求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积极推动 主流学科走到世界前列、重要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跨越。 国家相继颁布了中长期科技、人才和教育规划纲要,对基 础研究作出系统部署。近十年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长近 20%,总量超过1600亿。这些重要举措从政策导向、资金 保障、人才队伍、资源配套等方面,为我国科学研究发展 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关系 基础研究在科学前沿全方位拓展,在学科及领域之间 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不断加强,进行跨地区、全球 性的科学问题研究,打破以往那种单靠科学家个人探索式 的工作方式,同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科 学家进行广泛交流,才能保持持久的创新活力和取得在科 学前沿的突破。 1.可以使我国充分利用外国先进的技术、信息和设备, 使国内研究人员从选题到完成尽快置身于世界科学技术的 发展前沿,分享国际科学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2.可以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更多的领域进入国际前沿, 实现超越阶段的发展。
我国基础研究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
一.概念

基础研究是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 实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 理论性工作,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 用或使用为目的。
二.基础研究的作用

1 .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先锋。从历史上看, 整个人类技术文明的发展历经了几次大的革命,从文艺复 兴以后到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和各种机械发明为标志的工 业革命,19世纪的电气化,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对核能的 利用以及现在的信息化。分析一下这几个时期,都可以看 到首先是由于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的突破,引起了技术上开 创性的革命和变化,带动了整个西方工业技术的发展。 2 .基础研究可以提高国家的 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当今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必须有效地支持基础研究。因为一个 国家若没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基础知识全部依靠外国, 它的技术和工业的进步将是缓慢的,它在世界贸易中的竞 争地位将是虚弱的,它也很难吸收和消化外来的新知识和 新技术,从而在全球角逐中失利。


(三)加强学科建设、鼓励学科交叉 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发展有赖于学科的长期积累,学科是 基础研究的载体。 1、基础科学的发展 基础科学是基础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原始性创新能力的 源泉。我国的学科建设中存在着忽视基础科学的倾向,这对我国学科 综合发展和提高是非常不利的。为此,要更重视数学、物理学、化学、 力学等众多基础学科的建设。 2、学科交叉的发展 学科的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时代特征。如化学与物理 学的交叉形成了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形成了 生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与生物学交叉形成了生物物理学等。 不过,也有不少交叉学科起源于新的研究方向,如纳米科技等。只有 在综合了数个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时,这些研究方向才有可能取得 成功。例如,量子信息处理综合了量子物理及计算机科学,而生物信 息学则把分子生物学引入了计算机科学领域。

Hale Waihona Puke 4.基础研究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引领当代科学潮 流的大师级人物和世界级科学家不多,从获得诺 贝尔奖的人数上即可看出。 5.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到基础研究领域,一些 人不愿意从事周期长、探索性强的基础研究,一 些单位没有形成学术争论的氛围,学术环境不够 宽松。 6.在研究生培养上,发达国家一般都采取“一对 一”或“面对面”的方式,而我国很多高校常常 是一个导师带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不利于人才 的培养。

三.我国基础研究取得的成绩


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新中国 成立仅一个月就决定成立中科院。1956年,中央发出了 “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制定了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 景规划,提出了基础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在极其艰苦 的条件下,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两弹一星”关键科学问 题、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陆相成油理论、多复变函数论、 哥德巴赫猜想等一批重大成果。 2.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小平同志亲自推 动成立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辟专门资金渠道支持基础 研究,恢复和设立了院士制度、学位制度、国家科学技术 奖励制度,启动了“863计划”,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 等大科学装置和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大力吸收和培养创新人才 1、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 投入的不足是制约我国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的R&D经费中,用于基础科学的占5.2%,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 展中国家的10%——20%相比较,差距悬殊。高薪养人才是我们目前 吸纳人才的途径之一,对于在国际科学前沿有重大研究成果的顶尖人 才,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给予充足的研究经费,加大对基础研 究的投入,鼓励各个部门、地方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积极建立各种基 础研究的基金,利用国际资金发展基础研究。 2、善于对“小人物”的挖掘 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他们的基础研究中的重大科研项目75%都 出自于“小人物”之手。而我国由于对权威的迷信及对“小人物”的 忽视,才难以出现原始性创新成果。所以要提高我过的基础原创性创 新能力,必须给予那些“小人物”于大力的支持和赞助。
四.我国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





1.在意识上重视不够,没能真正认识到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起步较晚。 2.尽管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很快,但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 例仍长期徘徊在5%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美国在国家开支 的财政科研投入里,40%都是搞基础研究。 3.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较少,部分学科和领域还处于跟踪 水平。 (一)、存在着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的思想,忽视积累过程,过于 强调“产出”。这样只能出现阶段性成果,很难在国际领先。 (二)、科技系统封闭、重复立项的问题长期存在。这样容易抑 制基础科学研究的创新,尤其是一些小人物的创新,同时,也容易导 致单纯跟踪、模仿,形不成原始性创新。
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基础研 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大踏步向世界先进水平赶超。建 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数学、物理、化学、材料、计 算机和工程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5名。具备了 少数几个科技大国才有的基础科学研究力量,形成了包括 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在内的科技力量布局,建设了上海 光源、郭守敬望远镜、重离子加速器、全超导托卡马克等 38个先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38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骨干研究基地,聚集和培养了大批创新型人才。科技论文 被SCI数据库收录总量已居世界第二,被引用数居世界第 八。近年来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讯、诱导多功能 干细胞、古生物研究等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了新贡献。经过多年的跟踪积累到酝 酿突破,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显著增 强,已进入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重要跃升期。
五.建议与对策

(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科技目标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不能像美国、日本那 些发达国家一样全面铺开,只能坚持我们的科技目 标,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加强原创性创新。 1、关于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科学领域,要 坚持有所为; 2、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具有广阔应 用和前景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要坚持有所为。 3、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 地的重点学科和科学工程,要坚持有所为。


(四)鼓励探索与创新,营造学术环境 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原创性创新发展的条件。在基础研 究中,我们要更重视自由的探索和思想的创新。如:青霉 素、DNA双螺旋结构和办大题的发现,这些都是源于科学 家的自由探索,它们都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历史性的巨 大影响。 江泽民总书记也曾经提出:“为科学家创造良好宽松 的科研环境,鼓励科学家自由选题和探索。”所以,我们 要鼓励和支持科学家的自由探索和思想创新,为科学家研 究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并在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紧 密结合的基础研究领域积极开展创新型研究,为推动人类 文明进程做出贡献。


3 .基础研究有助于培养专门人才,并进而提高国民的智 力水平。他们既可以成为本国研究和开发事业中的创新的 中坚力量,也可以成为引进国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桥梁。 4 .基础研究是可以称为一种文化。科学 ( 尤指纯粹科学 ) 不仅是智力意义上的文化,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它 可以被视为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以增进科学知 识为目标的基础研究是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它充分体 现了科学的文化价值,是一项有价值的文化活动。作为基 础研究过程的研究活动,它以追求真理为最终目标,显示 并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 科学方法不仅保证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完美性, 而且也使人们养成求真、务实、尚理的习惯和品格,从而 有助于削弱教条、破除迷信、陶冶心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