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记忆合金
SMA微型手臂
记忆合金同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是休戚相关。仅以记忆合金 制成的弹簧为例,把这种弹簧放在热水中,弹簧的长度立即伸 长,再放到冷水中,它会立即恢复原状。利用形状记忆合记忆” 功能,调节或关闭供水管道,避免烫伤。下图是日本 TOTO公 司生产的智能水温调节器。
智能水温调节器
形状记忆合金血栓过滤器
马氏体的形变与加热后的形状记忆
(a) 原始形状
(b) 拉 直
(c) 加热后恢复
形状记忆效应简易演示实验
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分为三种: (1)单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在较低的温度下变形,加热后可恢复 变形前的形状,这种只在加热过程中存在的形状记忆现 象称为单程记忆效应。 (2)双程记忆效应 某些合金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又能恢复 低温相形状,称为双程记忆效应。 (3)全程记忆效应 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变为形状相同而取 向相反的低温相形状,称为全程记忆效应。 这三种效应的产生与材料的成分、处理工艺等因素 有关。
形状记忆合金(SMA)
形状记忆效应(SME):如果将具有热弹 性转变的合金在一定条件下施加外力或将其 冷却到该合金的Ms点(或Mf)点以下并使 之发生形状改变,如果再将这种合金加热到 高温相状态(即As点以上)使马氏体发生逆 转变,此时合金又会自动地恢复到变形前的 形状。这种现象称为“形状记忆效应”。
非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非热弹性马氏体的热滞后现象严重,连续冷却中不 断形成马氏体,而且每个马氏体片都是以极快的速率长到 最后大小,马氏体量由成核率和马氏体片的大小来确定, 与马氏体片的生长速率无关。
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相变温度滞后很小,马 氏体相和母相间保持着弹性平衡。马氏体片可 随着(温度或外应力)驱动力的改变而反复发 生长大或缩小。具有这种特征的马氏体称为 “热弹性马氏体” 。 具有热弹性马氏体转变的合金会产生“超弹 性”和“形状记忆效应”。
马氏体相变
当母相奥氏体快速冷却时,奥氏体转变成片状或针状新相,新 相为体心四方结构,与母相的结构不同,但新相与母相的成分却 相同。为了纪念德国冶金专家马丁(A. Martens)在金相研究方 面的贡献,人们把钢经高温淬火后形成的相叫做马氏体相。从奥 氏体到马氏体的转变叫做马氏体相变,马氏体相变是无扩散型相 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人们用X射线结构分析的方法测得钢中马 氏体是碳溶于 α -Fe而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中的固溶碳 即原奥氏体中的固溶碳,因此,曾一度认为“所谓马氏体即碳在 α -Fe中的过饱和固溶”。
(a)预压缩
(b)受热扩张后(c)植入腔道内效果
(a)消化道内支架 (b)血管内支架 (c)胆道内支架 腔内支架临床应用实例
微型手臂
将SMA(Ni-Ti)线外包一层硅橡胶,SMA线在高温下记忆图 (c)的 形状后,在室温下可加工成图(a)的形状。使用时,SMA线可通 电发热,因记忆效应,手臂重新闭合如图(b)形状;冷却对可回 复至张开状态。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
月球上使用的形状记忆合金天线
形状记忆合金铆钉
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
医用腔内支架的应用原理如图所示。记忆合金支架 经过预压缩变形后(a),能够经很小的腔隙安放到人 体血管、消化道、呼吸道、胆道、前列腺腔道以及尿 道等各种狭窄部位。支架扩展后形成如图(b)所示的 记忆合金骨架,在人体腔内支撑起狭小的腔道,如图 (c)所示,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合金
TiNi合金
要使成型加工后的TiNi合金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必须对合金 进行训练处理,也就是记忆热处理,单程、双程形状记忆材料 的形状记忆处理方法不同。
Cu基合金
形状记忆效应好,价格便宜,易于加工制造,但强度较低, 稳定性及耐疲劳性能差,不具有生物相容性。 Cu基合金的种类: 主要由Cu-Zn和Cu-Al两个二元系发展而来
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降温过程中,奥氏体将转变成马氏体。马氏体转变开 始和终了温度分别以Ms、Mf表示;加热过程中,马氏体 逆相变开始和终了温度分别以As、Af表示。对于不同材 料,这些特征温度不同。马氏体逆相变中存在热滞后现象, 使得As大于Ms。按As-Ms的大小和马氏体的生长特征将 马氏体相变分成非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和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两类。
四十年代前后,在Fe-Ni、Fe-Mn合金以及许 多有色金属及合金中也发现了马氏体转变。不仅观 察到冷却过程中发生的马氏体转变;同时也观察到 了在加热过程中所发生的马氏体转变。由于这一新 的发现,人们不得不把马氏体的定义修定为:“在 冷却过程中所发生马氏体转变所得产物统称为马氏 体 ”。 马氏体相变-以晶格畸变为主的位移型无扩散相变统称为马氏 体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