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主要内容:六年级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按比例分配问题典型例题解析二、本周学习目标:1、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2、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3、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推理的能力.三、考点分析: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如:3÷2也就是3: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以是整数.3:2的比值是1.5.2、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同分数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3、比的基本性质相当于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中的基本性质.因此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将比进行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为互质数时,这个比就是最简整数比.4、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核心区别在于结果的表达形式不同,求比值的结果一定要是一个数,化简比的结果一定要是一个比.5、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四、典型例题例1、(重点展示)从甲地到乙地共300千米,甲车要行8小时,乙车要行6小时.甲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比值是();乙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比值是().分析与解:求哪两个量的比就把这两个量按先后顺序写下来,再在中间添上比号.求比值,就用前项除以后项.从甲地到乙地共300千米,甲车要行8小时,乙车要行6小时.甲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300:8),比值是(37.5);乙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300:6),比值是(50).点评: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不是说,它们之间是等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比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个数.在理解意义的时候要注意区分.例2、(重点展示)化简.(1)20:25 (2)0.3:0.27 (3)43:32分析与解:根据比的基本性质,第(1)题比的前项和后项直接除以5;第(2)题要先把前项和后项同时乘100,再化简;第(3)题要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12,再化简. 正确解答:(1)20:25 = (20÷5):(25÷5)= 4:5 (2)0.3:0.27 = (0.3×100):(0.27×100)= 30:27 =(30÷3):(27÷3)=10:9(3)43:32= (43×12):(32×12)= 9:8 点评:在化简过程中,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那就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如果前项和后项是小数或是分数,先将它们同时乘一个数化成整数,再化简.要注意:最后化简到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是最简整数比.例3、(误点诊所)化简. (1)0.4:0.16 (2)43:52错误解法:(1)0..4 : 0.16 (2)43:52 = 4 : 16 = 43×52= 1 : 4 = 103分析与解: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进行化简.(1)0.4 : 0.16 (2)43:52= 40 : 16 = (43×20):(52×20)= 5 : 2 = 15 : 8点评:第(1)题两个小数,一个是两位小数,一个是一位小数,要将两个数同时乘100化成整数,再化简,而不能一个乘10,一个乘100,那样比的大小就改变了;第(2)题不能为了约分而用乘法,应该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12,化成整数比,再化简.例4、(难点突破)158的前项加上8,如果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加上( ). 分析与解:把158的前项增加8,之后前项就变成了16,相当于前项乘了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当乘2,变成30,后项应该加上15.158的前项加上8,如果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加上( 15 ).点评:比的基本性质中讲的是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加上8,就要把这种加法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乘法,再去判断.例5、(重点展示)公园里柳树和杨树的课数比是5:3,柳树和杨树共40棵.柳树和杨树各多少棵?分析与解:公园里柳树和杨树的课数比是5:3,也就是40棵树中,柳树占5份,杨树占3份,一共是(5+3)份,即柳树占总棵数的355+,杨树占总棵数的353+. 柳树的棵数:40×355+ = 25(棵) 杨树的棵数:40×353+ = 15(棵)答:柳树有25棵,杨树有15棵.点评:在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还可以直接用份数来解.这道题目通过分析,已经知道柳树和杨树共8份,就可以用40÷8,求出每份有5棵,柳树有5份,用5×5=25(棵),求出柳树的棵数.同样,用5×3=15(棵),求出杨树的棵数.例6、(误点诊所)商店运来一批洗衣机,卖出24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的比是3:5,这批洗衣机一共有多少台?错误解法:24÷3×5=40(台)分析与解: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的比是3:5,即卖出的台数是3份,剩下的台数是5份,这批洗衣机的总台数是8份.24台对应的份数是3份,可以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台,再求8份是多少台.24÷3×(5+3)=64(台) 答:这批洗衣机一共有64台.点评:在用份数来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要注意份数和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道题目,是求的总台数,就要用每份数乘总台数所对应的份数.而3份和5份分别是卖出的份数和剩下的份数,它们的和才是总台数所对应的份数.在解题时要仔细思考.例7、(难点突破)已知A 、B 、C 三个数的比是2:3: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0,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分析与解: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0,那么这三个数的和是90×3=270,A 、B 、C 三个数的比是2:3:5,那么A 是2份,B 是3份,C 是5份,总共是2+3+5 = 10(份),那么就可以求出每份是多少,再逐步求出A 、B 、C 分别是多少? 90×3=270 270÷10 = 2727×2=54 27×3=81 27×5 = 135 答:这三个数分别是54,81,135.点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是告诉几个量的比,及这几个量的和或差,或其中的一个量,求出每个量或其中的某些量.但是有些题目,并不是直接知道和或差,而是通过间接条件求出和或差.【模拟试题】一、基础巩固题1、一辆汽车上午3小时行驶96千米,下午4小时行驶140千米. (1)上、下午行车时间的比是( ). (2)上、下午所行路程的比是( ). (3)下午与上午行驶速度的比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 : 4 = ( ): 24 1.5 : 0.18 = ( ): 18 8 : 15 = 24 : ( ) 36 : 12 = 9 :( ) ( ): 0.5 = 9 : 5 14 : ( )=7 : 1.64、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 : 4,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甲数是甲乙和的()(),乙数是甲乙和的()(). 5、一批货物按3:4:5分配给甲、乙、丙三个队去运.甲队运了这批货物的()(),乙队运了这批货物的()(),丙队运了这批货物的()(). 二、思维拓展题6、桃树有48棵,梨树是桃树的87,桃树和梨树的比是( ). 7、被减数是150,减数与差的比是3:2,减数是( ),差是( ). 8、分别写出下列正方体棱长的比和体积的比,并化简.2厘米 4厘米9、图书室买来540本新书,其中三分之一是连环画,其余的是文艺书和科技书,文艺书和科技书的比是3:2.三种书各是多少本? 三、自主探索题10、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多少?11、把2:5的前项增加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多少?12、一个长方形操场,周长76米,长与宽的比是10:9.这块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试题答案】一、基础巩固题1、一辆汽车上午3小时行驶96千米,下午4小时行驶140千米. (1)上、下午行车时间的比是( 3 : 4 ). (2)上、下午所行路程的比是( 96 : 140 ). (3)下午与上午行驶速度的比是( 35 : 32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 : 4 = ( 30 ): 24 1.5 : 0.18 = ( 150 ): 18 8 : 15 = 24 : ( 45 ) 36 : 12 = 9 :( 3 ) ( 0.9 ): 0.5 = 9 : 5 14 : ( 3.2 )=7 : 1.64、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 : 4,甲数是乙数的)4()5(,乙数是甲数的)5()4(,甲数是甲乙和的)9()5(,乙数是甲乙和的)9()4(. 5、一批货物按3:4:5分配给甲、乙、丙三个队去运.甲队运了这批货物的)4()1(,乙队运了这批货物的)3()1(,丙队运了这批货物的)12()5(. 二、思维拓展题6、桃树有48棵,梨树是桃树的87,桃树和梨树的比是( 8:7 ). 7、被减数是150,减数与差的比是3:2,减数是( 90 ),差是( 60 ). 8、分别写出下列正方体棱长的比和体积的比,并化简.2厘米 4厘米棱长的比 2:4 = 1:2 体积的比 8:64 = 1:89、图书室买来540本新书,其中三分之一是连环画,其余的是文艺书和科技书,文艺书和科技书的比是3:2.三种书各是多少本? 连环画 540×31= 180(本) 540 – 180 = 360(本) 文艺书 360×233+ = 216(本)科技书 360×232+ = 144(本)三、自主探索题10、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多少?10:110 = 1:11 11、把2:5的前项增加4,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多少?1012、一个长方形操场,周长76米,长与宽的比是10:9.这块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6÷2 = 38(米) 38×91010+= 20(米) 38×9109+= 18(米) 20×18 = 360(平方米)数学趣味园数字趣联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是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