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影响 一、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06-08中国与美国贸易统计表金额单位: 万美元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减%年份进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进口200626,268,05020,347,1985,920,
85324.2 24.9 21.,208,27123,270,3986,937, 87415.0 14.4 17.,373,76325,229,7348,144, 02910.5 8.4 17.4中美建交以来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技术进口来源地。
2008年中国向美国出口达25,229,734万美元,中国从美国进口达8,144,029万美元(如表一)。
但与此同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和严重,不断引发贸易争端和摩擦,据统计,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呢?第一,中美贸易格局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继续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 2 / 8
这些产业最终落到了中国大陆,中国向周边经济体紧扣原材料和中间品,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美国家。
由此,中国对周边经济体逆差增加,而对美顺差扩大,但同期美对亚洲整体的逆差占其逆差总额的比重并未明显增加。
因此,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下,美国即使限制自华进口,也难以使传统制造业回流,只能转而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求替代。
第二,美国对华逆差程度被明显高估。 主要原因在于,原产中国的货物通过其他经济体转口至美国过程中的增加部分被计算为中方顺差,同时,在对美加工贸易出口中,中国企业通常只负责接单生产,不掌控设计、运输、销售等环节,美方进口报关价格高于中方出口报关价格,进而推高中方顺差。
第三,美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其中包括对华的出口管制。
此点将在下文做详尽阐述。 第四,美国长期逆差与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地位有关。 美元目前仍然面临着既要通过经常项目逆差为世界提供流动性,又要确保美元稳定的两难窘境。
第五,人民币汇率无法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表明,一国本币升值对调解贸易收支的作用有限。 第六,原产地规则的差异的影响。 由于原产地规则的差异导致许多产品被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增加了中国的顺差数字。
著名经济研究机构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过,从1994年至2003年中,中国的出口从1210亿美元发展到3654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公司或合资公司贡献了出口增长的65%。 3 / 8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国界日渐模糊,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使国际贸易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以国界划分的模式,以往的统计方法不能客观地反映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因此,不能简单地以所谓贸易顺差或逆差来判断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大小。
第七,美国出口统计的不精确。 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由于出口统计的不精确,每年约有10%的出口商品没有向商务部报告,而商务部对进口的审计工作做得很好,致使政府统计的外贸逆差过高。
以Microsoft公司为例,其向全世界销售了近千亿美元软件产品,但它不是按照传统的货物商品的出口方式,在美国生产光盘,贴上标签后在世界各地销售,而是在销售地生产,将销售收入送回国内或在互联网上发售产品,以电子方式收取货款。
这些销售收入则不计入传统国际收支中的出口所得。 下面重点分析第三个原因: 美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 第一,美国对华实行贸易管制。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说: “实现中美贸易平衡不能靠限制中国对美出口,而是靠扩大美国对华出口。 ”而这显然并不是美国政府所认同的。 由于美国长期实行对化出口管制,中美贸易差额不是双方竞争力的真实反映。
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没有主动调整过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而推行“出口保护主义”和“市场限制主义”,限制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出口,甚至对中国继续采取一些违背WTO精神的歧视性措施和禁售。 4 / 8
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让那些政策弹性较大的国家如德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对华出口,美国对华出口的一部分被德国等国家获得,这种“国家卖方竞争”无疑会对美国产生“挤出效应”,减少美国的出口机会。
第二,美联储在较长时期内实行膨胀性货币政策,以低利率方式创造过剩的美元流动性,从而人为地造成美国资产升值和“财富效应”。
在贷款利率很低的情况下,理性的美国人当然愿意大量刷卡消费;在财政债券融资利率很低的情况下,财政部会不加节制地发行公债以满足五角大楼的支出需要。
在美国国内中低端产业出现空心化的背景下,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美国消费品和公共投资品需求无限制扩大,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要靠进口来满足,而中国又是其主要进口来源之一,从而加剧了中美贸易不平衡。
第三,无节制的对外战争和全球扩张使得美国政府的公共开支不断膨胀。 2004财年联邦财政赤字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的4130亿美元,去年仍然高达2482亿美元。
政府公共开支膨胀必然造成公共品需求膨胀,在国内一般公共品供给增长一定的条件下,只有靠进口来填补供求缺口,从而导致对华进口增加。
总之,在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时,中美双方都应当采取客观而又理性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双赢的良好效果,并继续推动中美贸易健康快速增长。
二、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那么中美贸易不平衡究竟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大家一定会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一定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我们经过研究发现,其实不然;所以我们秉着客观的态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从对美国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首先,对美国的影响: 积极作用: 5 / 8
1、大量廉价的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使得美国消费者可以在保持原有福利的情况下节省大笔的开支,弥补了其国内相关产业的不足,提高了国内的总有效供给,弥补了消费缺口,抑制了通货膨胀发生,为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宽松的经济环境。
2、由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而带来的美对华贸易逆差,优化了美国资源的配置,实现了产业的高级化,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好处。
消极作用: 1、由于巨额贸易逆差需要巨大的资本流入才能弥补,所以一旦国际资本流动出现变化,美元的强势或者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这也正是经济学家们认为美国贸易逆差难以持续的根本原因所在。
2、这样一种不平衡的关系对美国的工资和就业以及美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令人忧虑的影响。
其次,对中国的影响: 积极作用: 由于中国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为中国实现整体外贸顺差奠定了基础,这对于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改善我国外汇资源短缺的状况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增强了海内外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夯实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抵御外部冲击的物质基础。
中国对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利于解决中国庞大的就业问题,对中国转化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消极作用: (重点分析) 1、拉高了我国外贸依存度,给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不对称的经济依存度也使中国在处理与美贸易摩擦时总是处在被动地位。 6 / 8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力逐年上升,2002年-2004年的3年间,从
1.3%增长到 9.1%;2005年更是增长到 23.7 %;2005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 70. 8 % ,出口依存度为 64. 5 % ,不仅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呈现出明显的外需拉动型特征。 过度依赖外部需求使我国经济容易受制于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同时,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导致中国对美经济依存度远远高于美国对华经济依存度,这种不对称的经济依存关系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对美外交的主动权,使中国在处理与美摩擦时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2、中美贸易不平衡造成了中国GDP增长的巨大损失。 中国以巨额出口退税补贴美国消费者,大量中国对美贸易盈余的好处重新流回美国,等于支持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GDP增长是一种巨大损失。
例如,一个玩具离开中国工厂时值2美元,到达美国时加上成本值3美元。
而美国消费者将以10美元购买这个玩具,由于进口花费为3美元,那么这个玩具的销售增加了美国7美元的GDP。
中国2002年427亿美元的对美出口直接导致中国854亿美元的GDP损失。
因此,中国对美出口盈余越大,意味着商品和服务的进与出之间的缺口越大,从而对中国GDP的负面影响越大。 7 / 8
3、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所占市场份额逐年扩大,欧美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施加影响和压力,希望人民币升值,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主要理由是中国贸易的顺差较大,加速了其他国家对外贸易形势的恶化,中国外汇储备较多,影响世界外汇平衡,以及中国出口对这些国家就业的影响。
4.影响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长期贸易不平衡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加,从2006年以来,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促使企业加快出口步伐,对以出口为主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会带来冲击,如电子、纺织、机械等行业。
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出口成本上升,出口企业不得不提高出口商品价格,最终导致出口萎缩。
特别是2009年,据了解,4月8日,美国产业界向美国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对来自中国的油井管进行“两反”调查,国内产业受到被指控获得政府补贴并以倾销价格对美销售的中国油井管产品的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或美国内产业建立受到其实质阻碍,企图实行对中国产油井管、轮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这对国内相关企业影响深远。
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 (重点分析)成为美国推行贸易保护的借口,进一步增加双方贸易摩擦,使贸易关系进一步恶化。
(总的来说就是“越不平衡,越保护”,形成恶性循环)从美国历史可知,美国倡导自由贸易,美国的经济地位和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先地位是决定其实行贸易保护还是开放的一个关键因素。
90年代以来的一段时间,由于美国在全球经济尤其是高科技和电信领域的领导地位,所以对这些领域很少做太多的限制,实行的是以自由贸易为基调的有限的贸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