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茶叶中硒的水溶性研究摘要硒是安康的优势资源,安康茶叶中富含硒元素,其平均含量达到0.1568㎎/㎏,均比普通茶叶硒含量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康富硒茶的开发价值。
但是,人体对于茶叶中硒的吸收是通过冲泡饮用茶水获取的, 那么,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硒能溶解多少,现在还不能为人所知。
因此, 本文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通过对茶叶及茶水硒含量的测定,研究茶叶中硒的溶出率,得知安康富硒茶叶硒的平均溶出率是63.95%。
从而为消费者科学饮茶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硒;水溶性;研究目录摘要 (I)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研究概述................................................. I II1.1国内外硒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I II1.1.1硒与人体健康........................................... I II 1.1.2补硒方法............................................... I II 1.2硒的存在形式及其分布状况.................................... I V 1.3富硒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 I V 1.3.1富硒食品开发现状........................................ I V 1.3.2我国富硒产品呈现产业化发展趋势 (V)1.3.3安康富硒食品的开发现状及其前景.......................... V I 1.4研究目的与意义.............................................. V I第二部分实验部分................................................ V III2.1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V III2.1.1实验主要仪器........................................... V III2.1.2实验主要试剂............................................ V III 2.2测定原理和方法............................................. V III2.2.1 AFS-8220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V III2.2.2检测方法................................................ V III 2.3富硒茶及茶水的处理与测定..................................... I X2.3.1茶叶的来源................................................ I X2.3.2茶叶的处理................................................ I X2.3.3 茶水的处理 (X)2.3.4仪器工作条件设置......................................... X I2.3.5标准曲线的绘制和样品测定.................................. X I 第三部分结果与分析............................................... X II3.1标准曲线.................................................... X II 3.2分析测定结果................................................ X II第四部分结论与讨论.............................................. X IV4.1结论........................................................ X IV 4.2结果分析.................................................... X IV参考文献.......................................................... X VI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研究概述1.1国内外硒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1.1.1硒与人体健康硒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1],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土壤、水体及有机生物体中均存在硒,它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排毒、抗癌、抗衰老、保护视觉器官功能健全的作用 [2]。
大量药理学和医学研究表明,微量元素硒在人体健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量的硒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抗过氧化酶的组成物质,缺乏硒元素会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使血液中脂肪酸过氧化物积累,导致心肌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被破坏[3]。
据美国癌症研究所的研究报导,凡是世界上食物中含硒量较高的地区,胃癌、肺癌、膀肌瘤、结肠癌的发病率都很低。
并认为,摄入适量的硒几乎能防止癌症的发生[4]。
硒能保护和修复细胞,硒在整个细胞质中对机体代谢活动产生的抗氧化物,发挥消解和还原作用,保护细胞膜结构免受氧化物的损害。
硒能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保护视神经,预防白内障,增强视力的功能;能防治铅、镉、汞等有害重金属对肌体的毒害,起到解毒作用;硒对防治地方性疾病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均有显著的疗效[5]。
1.1.2补硒方法硒元素的缺乏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严重地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6]。
因此,对缺硒和低硒地区如何补硒以适应人体生理的需要,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营养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我国著名营养学家、国际硒元素营养保健界的泰斗、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杨光圻教授曾向全世界呼吁:“人们应该像摄取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一样,每天摄入适量的硒”。
硒在人体内无法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入。
目前,补充硒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用含硒药物来补充,如亚硒酸钠、二硫化硒、希尔生等;国外主要产品有:Selena、Selemium、Selemium-ACE等;另一种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从饮食中来补充,如饮富硒茶,吃富硒水果等;如果用药物补硒,由于价格等种种原因,难以推广和实用,所以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保证人们每天硒元素的摄入量才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补硒方式。
特别是富硒地区的这些食物如果能运到缺硒地区供应,则是补充人体缺硒的最好办法。
人体硒的摄取来源主要通过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上生长的农副产品,因此硒资源的普查以及硒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关注[7]。
硒的摄入量研究是我国科枝工作者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并已被FAO/WHO/IAEA国际组织采用,其具体指标是:①生理需要量40μg/日(全血硒0.1μg/ml)②最低需要量17μg/日(全血硒约0.05μg/ml);③膳食硒供给量50─250μg/日(全血硒0.1─0.4μg/ml);④界限中毒剂量(指甲变形)800μg/日(全血硒1.0μg/ml)。
⑤膳食硒最高安全摄入量400μg/日(全血硒0.6μg/ml)硒的摄入量研究表明,持续适量的补硒,不仅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需要,也是防病保健所必需。
成人每日从膳食、饮料中获取50─250μg硒是最适宜的,担心食用富硒食品和饮料发生硒中毒是多余的,食品中的硒含量是绝对不会超过安全标准的[8]。
1.2硒的存在形式及其分布状况在自然界中,硒以无机硒和有机硒形式存在,无机硒包括硒酸盐和亚硒酸盐,而真正发挥活性作用的是有机硒[9]。
据研究统计,全球范围内土壤中硒含量为0.1~20㎎/㎏,平均为0.2㎎/㎏。
在地壳中硒的含量仅占一亿分之一,且分布极不均衡。
分散于地壳中的有机硒本来就难以收集,要实现其工业化生产则更困难。
硒在不同地区的土壤、水源及动植物中的含硒量很不均匀,有的地区富硒,有的地区少硒,有的地区缺硒,因而有高硒地带、低硒地带和缺硒地带之分[10]。
在世界的南北半球各有一条低硒分布带,包括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及东南亚国家都有大面积的国缺硒,芬兰更是几乎全境缺硒。
我国72%的地区不同程度缺硒[11],是国际公认的缺硒大国,涉及人口十亿之多,其中30%为严重缺硒地区,生活在缺硒地区的人口高达4亿人之众。
有二十二个省(区)市的一些县缺硒或低硒,缺硒地带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至西藏东部这一狭长地区的一些县。
因此,对缺硒和低硒地区如何补硒以适应人体生理的需要,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营养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聚峰呼吁:全球补硒,刻不容缓。
陕西安康和湖北恩施是迄今发现的两个高硒区,安康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富硒区之一。
1.3富硒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1.3.1富硒食品开发现状近年来,国内各种富硒食品和富硒生物制品大量涌现,如茶叶、大米、水果、蔬菜等中均存在硒。
湖北省恩施市、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很多地方建立了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
但是,许多富硒产品中的硒是通过人工添加生产的,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
而在国际上,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已禁止通过人工添加方法生产富硒食品,转而注重天然富硒食品的生产。
国内富硒食品生产量较少,尤其是天然富硒食品生产量更少,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缺硒人群补硒和日常保健用硒的市场需要[12]。
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硒肥(包括土壤施硒和叶面施硒)是提高农产品含硒量,达到解决缺硒地区、缺硒居民群体饮食结构中硒摄入量缺乏的较好方法。
荷兰用给土壤中补硒的方法,大大地提高增大了玉米中硒的含量,这样就让人民平常生活饮食时的硒补充量由40μg/d增加到了90μg/d,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效果。
我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就进行了含硒农业领域产品的相关研究,获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给含硒农产品技术的改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3]。
植物的生理学方面专家经研究认为,大部分的农作物都可通过本身的生理代谢过程,将其中活性较低的无机硒转化成其生物活性较高的有机硒[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