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摘要: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从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状况来看,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还存在些问题,所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09.206
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目前许多学者更多的是侧重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很少有人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角度入手,提出解决方案。

因为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紧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处于关键性指导作用的,本文将侧重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在理论方面谈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些看法。

1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定位模糊,职责不明确
目前辅导员在高职院校中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是辅助性的工作,工作常常游走于教学和行政两端,被两边牵着走,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的界定,其真正花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工作微乎其微。

这就导致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出现本末倒置、重点偏离的现象。

1.2 稳定不够,队伍流动性大
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

辅导员队伍在高校中属流动性较大的群体,辅导员薪酬待遇普遍较低,很难吸引人才在其岗位安定下来。

即使安定后也不能长久坚守,很多辅导员工作不到两年就已转岗或寻求其他发展,只有少数辅导员能长期坚持下来。

因此,队伍结构不稳定、流动性非常大,给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1.3 结构失衡,专业水平不高
从年龄结构上来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大多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年龄比较小,经验不足,因此在知识结构方面也有不少缺陷,普遍专业水平不高,而在性别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男女辅导员性别比例不协调,出现阴盛阳衰的现象,这些都就造成了辅导员各种结构的失衡。

1.4 机制不全,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普遍缺乏相应的工作机制和配套的专职辅导员工作队伍。

此外,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往往忽视辅导员队伍在学生中的教育传导能力,对其知识技能的培训更是不足,严重影响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
2.1 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做好培训和培养工作
辅导员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基层干部和一线组织者,切实抓好辅
导员队伍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拓展,还能促进整个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看作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创设良好的氛围。

此外,还应该引导辅导员树立不断创新和探索的学习意识,不断研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还应有计划地培养辅导员的阶梯队伍,挑选一些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进行重点培训,这样才能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2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水平
辅导员的工作由于比较繁琐,工作量也比较大,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无疑是增加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好办法。

高职院校在制定辅导员工作职责时,可以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能力进行适时的考核评比,要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作为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之一。

在对辅导员进行考核时,把有效管理学生设为重要考核标准,既要重视工作的量又要重视工作的质,既要尊重辅导员的劳动成果又要奖惩分明,以此来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树立一批辅导员工作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并设立一些奖励基金,对工作能力强、表现良好的辅导员进行奖励。

另外,对一些长期从事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向学生教育方面的转变,努力使他们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这对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
水平强化都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对整个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素质也是一种促进和提高。

2.3 明确工作职责,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由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离现象。

因此,学校要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有一个全面的正确认识,要积极创造条件,细化行政工作,为辅导员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内容,增强辅导员本质工作的功效性。

另外,在促进和保证辅导员切实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也要引导辅导员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让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有更多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如此才能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稳定性。

2.4 改善辅导员结构,推动专业化队伍的建设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多项领域的工作,也是一个面临不断挑战、不断创新的工作。

如果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不够丰富,储备不足,也很难提高实际工作中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因此,高校要不断开展对辅导员相关工作的科学研究,实行辅导员资格证书认证制度,改变长期以来学校“重学历轻技能”的状况。

而且在年龄性别方面,高校也要优化辅导员的性别结构,挑选一批工作热情高、干劲十足的男辅导员来分担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此外,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拿出专项经费,鼓励辅导员积
极从事相关的理论研究,推动辅导员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和工作的健康发展。

3 结论
总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目前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情况下,推进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对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满足高校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都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并实践起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畔全,巩琦.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8,(7).
[2]唐红超.辅导员激励机制的模型构建与实践探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71-72.
[3]马国防.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燕山大学学报,2006:133-134.
[4]陈琨.浅谈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j].科技信息,2009,(21):222.
作者简介:吴丽莉(1981-),教育硕士,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