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站选址原则与方法

基站选址原则与方法

1 移动基站选址原则与方法 移动基站的选址工作是基站前期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通信网络覆盖质量,还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难度、建设进度、投资效果、后期维护等方面。 新建基站应该满足:站间距布局合理、方位角/下倾角设置合理、天线挂高设置得当、不同系统间天线保证隔离度要求等等。 1 新建基站的站间距应布局合理 针对有市场需求的弱覆盖区域,优先考虑让网优部门优化解决,若优化无法解决,则可考虑新建站点。 根据集团公司指导意见,WCDMA系统站间距如下表所示: 环境 建议站距(KM) 密集市区 0.4-0.6 普通市区 0.6-0.9 县城 0.8-1.3 郊区 0.9-1.8 铁路客运专线 1.5-3.0 主要交通干线 2.5-4.5

GSM系统站间距要略大于WCDMA系统,但考虑2/3G协调建设,可参考

上表数据进行规划。 一般设计院给出的预选站点位置均满足上述站距要求,实际选址应控制候选站址与目标点的偏离,偏差应小于站间距的1/8, 大致可偏差距离如下: ◆密集城区:可偏差50—75米; ◆普通城区:可偏差75—100米; ◆县城:可偏差100—150米; ◆郊区:可偏差100—200米; ◆农村、交通干线:可偏差150—500米。 2 基站天线挂高应设置得当 应根据基站的覆盖要求设置天线挂高,天线四周应视野开阔,附近没有高大建筑物阻挡。天线挂高通常设置如下表: 2

环境 建议挂高(M) 说明

密集城区 30-35 普通城区 35-40 城区基站设置密度较大,因此基站天线的挂高应处理好保证基站覆盖和尽量减少基站间相互干扰两方面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建议基站天线挂高应高出周边建筑物平均高度约5~8米,即2—3层楼高,不要选在比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高6层以上的建筑物上,原则上挂高不要超过50米。对于高楼密集的局部区域,应慎重考虑是否采用60米以上挂高的天线。 城区的基站天线高差不宜过大,过大则难以控制其覆盖区,造成越区覆盖,产生干扰和掉话。

郊区 40-50 郊区话务密度相对城区减少,因此基站天线挂高可以较城区适当加高。

农村 45-50 农村基站主要用于大面积广度覆盖,因此应保证基站天线具备较高的挂高,通常情况下基站天线距地挂高为45~50米。对于特殊地区的大面积覆盖,如海面、草原等,基站天线的相对高度可以适当增加。 不要选在比平均地面海拔高度高100米以上的山峰上。

同一基站不同小区的天线允许有不同的高度。这可能是受限于某个方向上的安装空间;也可能是小区规划的需要,以满足各小区不同的覆盖、隔离、分集和干扰的要求。 基站天线在安装时应该注意其在覆盖区是否会产生较大的阴影。阴影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基站附近存在较大的阻挡物,如大楼、高山等。安装时应尽量避开阻挡物,小区主覆盖方向上100米内不应有遮挡。 当利用大楼顶面安装定向天线时,必须注意避免大楼的边沿阻挡波束辐射,应尽量靠近大楼边沿安装,这样可以减少或消灭阴影的形成。

Hn

hd大楼

φ

图 天线的高度与大楼边沿的关系 3

天线距大楼边沿太远,则会造成大楼周围的阴影区较长。由于天面的复杂性,当天线必须离大楼边沿较远安装时,天线应尽量架设在离天面较高的地方,此时工程上必须考虑楼面的承载和天线的迎风受力问题。 不考虑天线倾角的影响,以下两表给出GSM900、GSM1800在这种情况下天线距离天面高度的最低极限值(考虑GSM900和GSM1800的穿透性能差异,GSM1800比GSM900穿透损耗要低,所以GSM1800挂高要求要比GSM900要求略低),WCDMA可参照GSM1800。 GSM900: 天线到大楼边沿距离D(m) 天线底部到大楼天面距离H(m)0~1 0.5 1 ~10 2 10 ~30 3 〉30 3.5

GSM1800: 天线到大楼边沿距离D(m) 天线底部到大楼天面距离H(m) 0~2 0.5 2 ~10 1 〉10 2

3 基站天线方位角及下倾角设置合理 方位角: 基站天线的辐射方向应该尽量指向高话务密度区和避开同频小区。将天线的主瓣方向指向高话务密度区,可以加强该地区的信号强度,从而提高通话质量;将天线的主瓣方向偏离同频小区,可以有效地控制干扰。 在进行方位角设计时,也应从整个网络的角度来考虑。在满足高话务密度区覆盖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各个基站的三扇区采用一致的方位角,以避免日后新加基站扩容时带来网络的复杂性。 扇区方向夹角不应小于90°,避免覆盖重叠区过大和出现覆盖空洞。 在湖区及有大型玻璃幕墙的市区环境中选址时要注意信号反射;尽量不要让天线主瓣沿街道、河流等地物辐射,避免波导效应。 下倾角: 天线下倾技术是利用天线的垂直方向性,有效控制干扰和覆盖的重要手段。4

天线的下倾角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既要减少对同频小区的干扰,又要保证满足覆盖区的范围,以免出现不必要的盲区;同时,下倾过大时,会造成天线水平方向图的畸变;必须考虑天线的前后辐射比,避免天线的后瓣对背后小区产生干扰或天线旁瓣对相邻扇区的干扰。 一般在城市采用9度或6度的电子倾角,在农村采用3度或0度的电子倾角。根据覆盖区域情况使用机械下倾进行微调。 4 不同系统天线间应保证必要的空间隔离 为避免系统间的干扰,WCDMA与各移动通信系统天线隔离度要求见下表: 旧GSM1800 2GHZ CDMA2000 TD-SCDMA

隔离形式 隔离度(DB) 隔离距离(M)隔离度(DB)隔离距离(M)隔离度(DB) 隔离距离(M) 水平 >84 * >84 * >83 * 垂直 >84 >3.8>84 >3.8>83 >3.6 新GSM1800 SCDMA PHS 隔离形式 隔离度(DB) 隔离距离(M)隔离度(DB)隔离距离(M)隔离度(DB) 隔离距离(M) 水平 >42 >1.5>93 * >89 * 垂直 >42 >0.3>93 >6.5>89 >5.3 注1:新GSM1800设备是指杂散辐射等指标能满足YDT 883-1999《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规定的设备。 注2:标*代表水平隔离距离要求过大,远超出天面空间尺寸,需采取其他隔离措施。 注3:水平隔离距离是两个系统的天线并排、方位角与两天线连线垂直时的计算结果。

5 新选站址选择要点 (1)选址时尽量充分使用自有资源 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利旧自有物业建站,如基站选在联通支局或接入网点,机房及配套设备都可利旧。如果没有铁塔,可在屋面建增高架、简易支架或抱杆。如楼面不具备建设条件,或建设增高架无法满足所要求的天线挂高时,可考虑新建地面塔。 山区及丘陵地区,若联通支局所处位置不利于基站覆盖,基站应选在规划目标点附近的小山头上,光缆、杆路延伸不宜超过2km,塔高根据现场环境确定(高5

山地区基站建议采用20米高,丘陵地区基站建议采用30米高)。 (2)共建共享资源 根据工信部235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站址共享共建,大力压缩配套建设投资的比例,提高投资效益。 应积极响应政府倡导的基础设施共享政策,新建站点时考虑租用其他运营商的基础配套设施,同时注意“时间优先、技术可行、公平合理、产权清晰、便于维护”的原则。 ◆目标点规划站址,若在1/4站间距内有其它运营商基站,应将其作为候选站址共享。 ◆若预选站点附近无其他运营商铁塔,也无现有联通物业。则需要新建基础设施,建议积极与其它运营商协商,争取采取共建方式。 (3)其他新选站址注意事项 ◆明确产权关系,避免多家“业主”干扰。避免征用一块地方跨越两家或几家业主,兼顾考虑工程施工期间基础开挖和场地土、施工材料堆放,尽量减少施工、安装运输对周边业主利益的影响。 ◆选址中需要考虑物业性质和可获取站址难易程度。租用机房物业建议依次按照宾馆酒店、机关单位、厂房、学校、医院、写字楼、商住楼宇和民用住宅的顺序进行选择。 ◆新选站址应尽量选在建站方便、交通便利、供电可靠、可方便提供传输和环境安全的地点。 ◆新站址不宜设在频繁发生雷击的区域以及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强干扰源附近。 ◆新选站址应考虑航道、防洪、防汛、航空部门的管制区域的特殊要求。站址不应选择在可能遭遇洪水或者场地标高明显低于周围从而可能积水的地区。当基站需要设置在飞机场附近时,应征得机场管理单位的同意。 ◆新选站址应具有相对安全环境,不应选择在生产及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建筑物和堆积场附近。 ◆新选站址位于加油站附近时,距离加油站应不小于20米。 新选站址位于高压线附近时,距离高压线建议100米以上,由于地形等原因6

无法保证该距离时则至少保证距离在自身塔高高度以上。 新选站址选在其他运营商铁塔旁时,建议塔间距离100米以上,若不能保证该距离则至少应保证两塔间距离大于两塔中任何一个铁塔高度。 ◆城区选用楼房时,要注意房屋质量:房屋墙体、梁、柱等位置开裂严重,房屋裂缝很多不宜作为新选站址;墙体和天花板的抹灰层脱落严重,甚至能看到粱、柱上的蜂窝、麻面等缺陷不宜作为新选站址;楼板、墙体有渗水水渍,甚至出现绿苔等长期渗水的痕迹不宜作为新选站址;待选房屋为加建房屋,同时无法证明该房屋的加建经过了有效的设计指导的不宜作为新选站址。 6 基站机房

基站机房的面积视设备需求而定,安装一整套设备(含一套基站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电池组等)一般至少要15平方米,为了方便后续工程的扩容,还应预留相应数量的扩展设备机架摆放位置。 对于相当长时间不需要扩容和安装其它设备的基站,只装1套基站设备和传输、电源设备,若找不到合适的机房,也可以不考虑为设备扩容预留位置。 为了尽量减小馈线长度,基站机房应尽量靠近天线安装位置,例如天线安装在楼顶平台上或者更高,那么机房最好在楼房顶层或者在楼顶平台上新建活动板房。 对于活动板房,因为保温性略差,冬冷夏热,空调长时运转耗电量较大,从节能减排角度考虑不建议大规模使用,一般在无法实现租房的情况下选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