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机械设计期末复习(1)

2010机械设计期末复习(1)


Fa/Fr>e X=0.41 Y=0.87
e
0.7
求: (1)两轴承受径向力的大小? (2)两轴承受轴向力的大小? (3)两轴承的当量动载荷? (4)哪个轴承寿命高?两轴承 寿命比是多少?
解:(1)
(2)Fd1=0.7Fr1=0.7×1078N =755N
Lh1 Lh2
106 f t C ε ( ) P 60n P1 ( 2 )ε 2.026 106 f t C ε P1 ( ) 60n P2
e 0.38 X 1 Fa/Fr≤e Y 0 X 0.4 Fa/Fr >e Y 1.7
106 f t C ε 备用公式 Lh ( ) 60n P
解: (1)
1000 50 300 40 N 253N 150 Fr2 (1000 Fr 1 )N 747N Fr1
Fr1 253 Fd1 N 74N 2Y 2 1.7
2
2
n1 a)
2 1
1
b)
2 1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n2 n1 c) d)
答:a)图:蜗轮逆时针转动,(蜗杆左旋)蜗轮左旋 b)图:蜗轮向下转动(左视:逆时针转动),蜗杆左旋(蜗 轮左旋) c)图:蜗杆向左转动(上视:顺时针转动),(蜗杆右旋) 蜗轮右旋 d)图:蜗轮2—逆时针转动,(蜗杆右旋),蜗轮右旋 蜗轮2'—顺时针转动,(蜗杆右旋),蜗轮右旋
Fd 2 Fr 2 747 N 220N 2Y 2 1.7
(2)
Fd1,Fd2方向如图所示。 Fd1+Fae=74+300=374N>Fd2 所以轴承2被“压紧”,轴承1被“放松”。
Fa1= Fd1=74N,Fa2= Fd1+300=374N
Fa1 74 0.29 e Fr1 253
3、图示为带传动简图。轮1为主动轮。试问: (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带传动工作时为什么出 现弹性滑动现象?这种滑动是否可以避免? (2)带传动工作时,带处于图中哪一点应力最大?最大应力 σmax=? 解: (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打滑和带的疲劳破坏。 带传动工作时,紧边与松边有拉力差,带饶在带轮上从紧边到 松边其弹性变形逐渐减少,带也随之收缩,与带轮之间产生相 对滑滑动。 这种滑动是不可避免的。 (2)紧边开始绕上小轮处的a点应力最大。 σmax=σ1+σb1+σc
解题要点: 1、载荷P产生倾覆力矩M,在M的作用下,左边的两个螺栓所受 轴向拉力最大,容易拉断失效,因此所需螺栓小径d1的计算应以 左边两螺栓为对象; 2、在横向载荷P的作用下,支架可能产生滑移,使联接失效。 为此,要保证在螺栓预紧力作用下,联接的结合面间产生的摩擦 力大于横向载荷与防滑系数的乘积;
齿轮传动典型习题
1、欲设计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现有两种方案,Ⅰ方案一对齿轮的参 数为:模数m=4mm,齿数Z1=20,Z2=40,α=200,齿宽b=80mm,Ⅱ方 案一对齿轮参数为:模数m=2mm,齿数Z1=40,Z2=80,α=200,齿宽 b=80mm。试分析这两种方案对齿面接触疲劳强度、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抗 胶合能力和成本等方面的影响。
2、图示为斜齿圆柱齿轮—蜗杆传动,主动齿轮转动方向和齿 的旋向如图,设要求蜗杆轴的轴向力为最小时,试画出蜗轮的 转向和作用在轮齿上的力(以三个分力表示),并说明蜗轮轮 齿螺旋线方向。
解答:
轴承典型习题
1、图示某转轴两端各用一个30204轴承支承,轴上载荷 Fre=1000N,Fae=300N,轴转速为1000r/min,载荷系数 fP=1.2,常温下工作。求: (1)两支点反力; (2)两轴承的计算载荷; (3)危险轴承的寿命。 已知:30204轴承基本额定动载 荷C=28.2kN,且有Fd=Fr/(2Y),有关数据如下:
螺纹连接典型习题
1、某一受轴向力的紧螺栓联接,已知螺栓刚度 C1=0.5×106N/mm,被联接件刚度C2=2×106N/mm,螺 栓预紧力F0=9000N,螺栓受工作载荷F=5400N,求螺栓所受 的总拉力F2及被联接件之间的残余预紧力F1。
Cb 0.5 10 6 解: F2 F0 F 9000 5400 6 6 Cb C m 0.5 10 2 10 9000 1080 10800 N
10
2、斜齿圆柱齿轮支承在一对反装7307AC型滚动轴承上,轴转速 n=200r/min,齿轮受力为圆周力Fte=1890N,径向力Fre=700N,轴向力 Fae=360N,方向如图所示,齿轮分度圆直径d=188mm,轴承跨距 l=200mm,轴承载荷系数fp=1,其它数据为:
Fd
0.7Fr
Fa/Fr≤e X=1 Y=0
答:(1)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Ⅰ方案的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和Ⅱ方案的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分别相等, 两对齿轮的齿宽也相等,其它条件相同时,两种方案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相等。 (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两对齿轮的分度圆分别相等,但Ⅰ方案的模数是Ⅱ方案的2倍,其它条件相同, 模数大的抗弯强度高,∴Ⅰ方案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大。 (3)抗胶合能力 相对滑动速度大的地方,愈容易发生胶合。分度圆直径相等时,模数愈大,滑动 速度也愈大,∴Ⅰ方案抗胶合能力弱。 (4)成本 减小模数,降低齿高,因而减少金属切削量,节省制造费用。∴Ⅰ方案制造成本 高。
F1 F2e fv F2e
0.2
140 180
1.63F2
F1 F2 Fe
F1 1.63Fe / 0.63 1.63 345.7 / 0.63 894.4 N
2、单根V带传递的最大功率P=4.82KW,小带轮直径 D1=180mm,大带轮直径D2=400mm,n1=1450r/min,小 轮包角α1=152°,带和带轮的当量摩擦系数fv=0.25,试确定带 传动的有效圆周力Fe、紧边拉力F1和张紧力F0。 解:v=πD1n1/60=13.666m/s 由 P=FeV/1000 则 Fe=1000P/v=352.7N 由 Fe=2F0(efvα -1)/(efvα +1) 得 F0=Fe/2(efvα +1)/(efvα -1)=551.6N F1=F0+Fe/2=727.95N F2=F0-Fe/2=375.25N
解: 1、螺栓总拉力F2的大小 D 2 3.14 200 2 (1)汽缸盖最大载荷:F p 2 N 62800 N (2)螺栓工作载荷 F= 62800 / 8 N=7850N; (3)残余预紧力F1 F1=1.5F, F1=1.5×7850N=11775N (4)螺栓总拉力F2的大小:F2=F1+F=2.5F=2.5*7850N=19600N; 2、 螺栓预紧力F0 F2=F0+ΔF,ΔF= C C C F=0.8*7850N=6280N, F0= F2-ΔF=19600-6280N=13320N;
解答: (1)各轮转向如图所示。
1

3

4
n1 Ⅰ
2
n1 n z 2 z4 61 85 Ⅰ i14 9.43 n4 nⅢ z1 z 3 25 22
n 1440 nⅢ= Ⅰ r / min 152.7 i14 9.43
PⅢ 5 TⅢ 9550 9550 Nm 312 nⅢ 152.7
解:在力P的作用下: 1、螺栓组联接承受的倾覆力矩(顺时针方向) M=P×150=1860000N﹒cm 2、在倾覆力矩M的作用下,左边螺栓受力较大,所受载荷Fmax: Fmax=
Mlmax
l
i 1
z
=
1860000 4(
160 2
2 i
160 2 ) 2
=5812.5N
3、在横向力P作用下,支架与力柱结合面可能产生滑移,根据不滑移条 件 fF0z≥KsP
b b m
4
4
3、性能等级为4.6的螺栓,屈服极限:σs=400×0.6=240 MPa, 许用应力: s 240 = MPa 160 MPa
S 1.5
计算螺栓尺寸:
d1
1.3F2

4


4 1.3 19600 mm 14 .2mm 3.14 160
4、图示支架用4个普通螺栓连接在力柱上,已知载荷P=12400N, 连接的尺寸参数如图所示,结合面摩擦系数f=0.2,螺栓材料的 屈服极限σs=270N/mm2,安全系数S=1.5,螺栓的相对刚度为 0.3,防滑系数Ks=1.2。试求所需螺栓小径d1。
4 1.3 20343 .75 180
=13.677mm
带传动典型习题
1、设单根V带所能允许传递的功率P1=4.2kw,主动带轮 dd1=160mm,转速n1=1450r/min,包角α=1400,带与带 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fv=0.2。求此单根V带传递的有效拉力Fe 和紧边拉力F1。 解: 60000 1000P1 6 106 4.2 Fe 1000P1 345.7 N v d d 1n1 160 1450
可得
4、左边螺栓所受总拉力F2: F2=FC+ 0b
Cb Cm
KsP F0≥ =18600N fz
F=18600+0.3×5812.5=20343.75N
5、螺栓的许用应力[σ]=σs/S=270/1.5=180MPa 螺栓危险截面的直径(螺栓小径d1)
6、d1≥ 4 1.3F2 =
[ ]
残余预紧力:
F1 F2 F 10080 5400 5400 N
2、如图所示为一螺栓联接的力—变形图。若保证残余预紧力F1 的大小等于其预紧力F0的一半。试求该联接所能承受的最大工 作载荷和螺栓所受的总拉力。
解: F1=F0/2 F2=F1+F F2=F0+CbF/(Cb+Cm)=2F1+F/2 F1+F=2F1+F/2 ∴F=2F1=F0 F2=3F/2=3F0/2=3F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