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钾注射液在临床应用很广泛,是临床一线的常见药。但有一点值得护理人员注意的是,氯化钾注射液安瓿外面印的药品名是红色,这种红标的常用药,同时也是被列入严管的高危药物。 氯化钾输入浓度若高,会造成周围血管炎症,而且输液时患者主观感觉会非常的痛,因此最好不与别的药物配伍,以免得钾多了高了扔的时候殃及池鱼;ICU内,患者用钾多由中心静脉泵入,相对安全得多。但普通病房的病人更多的是经由外周浅表静脉的静滴用药,医生们即要控制液体量,在不能再加病人输液组数的前提下,还想着要补钾,且这钾还是必须的补液任务,临床氯化钾单独用药的时候,并不多。 医生们的诊疗用药思路,使得临床用药时,氯化钾与其他药物输注时的配伍几率相对增多,氯化钾用处虽多,临床配伍亦有禁忌,需要护理人员在配置药液时,注意药物与氯化钾的配伍禁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氯化钾的配伍禁忌,主要还是看各科医生的用药习惯和护士的用药经验。 有报道的配伍禁忌 氯化钾不与下列药物配伍:肾上腺素、磺胺嘧啶钠、乳糖酸红霉素、甲磺酸培氟沙星、两性霉素B、乳酸氟哌啶醇、地西泮、甘露醇、氨基酸、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异丙嗪、甲基硫酸新斯的明、盐酸多巴酚丁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促皮质素、细胞毒性药物、易善复、潘妥洛克、6-氨基己酸等。 中药注射液不宜与之配伍 氯化钾到处加的现象是比较普遍,但加在中药注射液组不管怎样都是不正确的。因为中药注射液制剂太复杂,必须得单独输注,有时候还要两根精密输液器才能完成整个输注过程,个中原因,大家都懂。且中药注射液要与葡萄糖作为溶媒配伍使用,不与氯化钠配伍,氯化钾亦不宜与中药注射液配伍。 复方氯化钠不建议与氯化钾一起应用 氯化钾注射液用于治疗各种低钾血症,如进食较少、严重或慢性腹泻等,最好单独配大输液使用,其标准用法为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滴注。复方氯化钠因是复方制剂,其中含有0.85%的氯化钠、0.03%的氯化钾、0.033的氯化钙。除非有特殊情况,不可以将之与复方氯化钠配伍。 氯化钾单独用药的N个理由 由于氯化钾浓度太高,会造成周围血管炎症,而且输液时患者主观感觉会非常的痛,常常会因输注部位强烈疼痛而影响用药;还有的病种病人对钾很敏感,对氯化钾的应用有特殊的刚性需求:稍微多一点钾就会很高,稍微少一点,就会出现心律失常,这也是氯化钾被列入高危药品管理的主要原因。 其他配伍应考虑的问题 氯化钾与其他药物配伍时,要考虑可能存在同离子效应、浓度大、二药输入速度不匹配等等问题。如以前氯化钾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应用就很普遍,基于二药输入速度不匹配因素,现临床早已不再将氯化钾与抗生素类配伍。 只能用葡萄糖配伍的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静滴时不能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媒,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分子结构中具有儿茶酚结构; 性质不稳定,接触空气或受日光照射,极易被氧化变质,生成红色的去甲肾上腺素红; 碱性条件下加速氧化,中性及酸性条件下,也易发生氧化,但相对碱性下较稳定,微酸性时稳定性最好。 因此临床上去甲肾上腺素宜选用偏酸性的 5% 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静滴。 而去甲肾上腺素加适量冷生理盐水可用于止血主要是用其收缩粘膜血管的作用, 但可能促进局部粘膜坏死,应慎用。 胺碘酮 盐酸胺碘酮是碘化苯并呋喃衍生物,属 III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盐酸胺碘酮的 pH 为 2.5-4.0,而 0.9% 生理盐水的 pH 为 4.5-7.0;5% 葡萄糖 pH 为 3.2-6.5。 盐酸胺碘酮具有苯并呋喃基团,在溶液中随 pH 变化呋喃环可能发生开环,且胺碘酮结构中还有碘,随 pH 的变化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临床上建议胺碘酮与 5% 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不宜用糖配伍的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这些药物正好相反,不宜用 5% 葡萄糖液配伍,因可能出现药品疗效、稳定性降低等情况。 呋塞米 呋塞米注射液为碱性较高的钠盐注射液,即呋塞米加氢氧化钠与氯化钠制成的灭菌水溶液。 呋塞米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混合后的液体中氢氧化钠和酸(葡萄糖液为弱酸性)起中和反应,pH 值改变,呋塞米析出,析出结晶,导致溶液出现混浊。 因此呋塞米注射液严禁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临床常用呋塞米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pH 值改变不大,不影响呋塞米的稳定性。 青霉素 青霉素钠的最适 pH 为 6-6.5,10% 葡萄糖注射液 pH 为 3.2-5.5,5% 葡萄糖注射液的 pH 为 3.2-6.5。 青霉素类在结构中均含有内酰胺环,而该环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下均易分解,导致药物失效。 故 5% GS 和 10% GS 不宜作青霉素 G 的溶媒,多采用氯化钠注射液(pH 4.5-7.0)作为溶媒。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以钠、钾盐的形式组成,在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酸性碳酸盐的溶液中不稳定; 在 pH 6.5 以下的溶液中可能出现沉淀;在氯化钠中性溶液中易溶且较稳定。 应严格按照法定说明书中规定的溶于 50-100 mL 的氯化钠注射液内,且要现配现用,否则易发生变色现象而引起药物疗效的降低及由此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 肝素钠 肝素钠的 pH 为 8.5,而 0.9% 生理盐水的 pH 4.5-7.0,5% 葡萄糖注射液的 pH 3.2-6.5,10% 葡萄糖注射液的 pH 为 3.2-6.5。 肝素钠在酸性条件(pH< 6)的溶液中很快失活。 因此肝素钠严禁使用葡萄糖配伍给药,临床上静脉注射时首次 5000-10000 单位,之后或按体重每 4 小时 100 单位/kg,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应用; 静脉滴注时每日 20000-40000 单位,加至氯化钠注射液 1000 ml 中持续滴注。滴注前可先静脉注射 5000 单位作为初始剂量。 只能用生理盐水配伍的药物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属于酸碱平衡调节药,其解离度大,可提供较多碳酸氢根离子 (HCO3-)。 而 0.5% 或 10% 葡萄糖注射液的 pH 为 3.2-6.5,呈酸性,使碳酸氢根离子分解,形成水和二氧化碳,而使药物失效,不能中和机体过多的酸。 0.9% 氯化钠注射液中存在钠离子,可缓解碳酸氢钠的解离。 所以碳酸氢钠与氯化钠配伍更稳定。临床上碳酸氢钠用于静脉给药多使用生理盐水稀释。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以钠、钾盐的形式组成,在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酸性碳酸盐的溶液中不稳定. 在 pH 6.5 以下的溶液中可能出现沉淀,在氯化钠中性溶液中 (pH 值 6.5-7.0) 易溶且较稳定。 应严格按照法定说明书中规定的溶于 50-100 ml 的氯化钠注射液内. 且要现配现用,否则易发生变色现象而引起药物疗效的降低及由此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 速尿(呋塞米) 呋塞米注射液为碱性较高的钠盐注射液,即呋塞米加氢氧化钠与氯化钠制成的灭菌水溶液。 呋塞米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混合后的液体中氢氧化钠和盐酸起中和反应,pH 值改变,呋塞米析出,析出结晶,导致溶液出现混浊。 临床常用呋塞米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pH 值改变不大,不影响呋塞米的稳定性。 因此呋塞米注射液严禁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推荐使用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依达拉奉 依达拉奉注射液多用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及功能障碍。 但本药与含糖的输注液、高能量输液、氨基酸制剂有配伍禁忌,与这些溶液配伍后可使依达拉奉的浓度降低。 因此,临床上将依达拉奉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 分钟内滴完 普鲁卡因 普鲁卡因是短效酯类局麻药,配制普鲁卡因注射液时,宜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稀释。 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因葡萄糖可使本药局麻作用降低。 不宜用盐水配伍的药物 硝普钠 硝普钠作为速效降压药,水溶液不稳定,光照下分解加速。 临床上常用 5% 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成 0.05% 硝普钠溶液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的 ph 相对葡萄糖的要高。 因此硝普钠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较在葡萄糖中的差。 用法:该注射液应临用前用 5% 葡萄糖配制,避光滴注,并于 12 h 内用完。 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是能在水中溶解的一组维生素,包括 B 族维生素及抗坏血酸,他们作为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参与体内代谢。 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液稳定的 PH 值范围在 5.6-6.1,浓度过高亦不稳定。 电解质离子会加速其分解。水溶性维生素与强电解质发生产生同离子效应、点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使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增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 因此,水溶性维生素不能加入含有电解质的生理盐水中,可加入无电解质的葡萄糖注射液中。 人免疫球蛋白 人免疫球蛋白是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健康人后,取其血浆或血清,经低温乙醇法纯化制备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含有 10% 的蛋白质。 因此最好不要使用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稀释,氯化钠可能引起免疫球蛋白盐析而产生沉淀。 用法:注射用水将制品溶解至规定容积,直接静脉滴注或以 5% 葡萄糖溶液稀释 1-2 倍作静脉滴注。 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配伍都是合理的,有些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这些配伍均属配伍禁忌。 临床上常见的配伍禁忌 1.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2.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因此,输液时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3.氟氯西林勿与血液、血浆、水解蛋白及脂肪乳配伍。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也应注意。 4.头孢菌素类(特别是第一代头孢菌素)不可与高效利尿药(如速尿)联合应用,防止发生严重的肾损害。青霉素类中的美西林也不可与其配伍。 5.头孢西丁钠与多数头孢菌素均有拮抗作用,配伍应用可致抗菌疗效减弱。与氨曲南配伍,在体内外均起拮抗作用,与萘夫西林、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等,在药效方面不起相互干扰作用。 6.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宜与具有耳毒性(如红霉素等)和肾毒性(如强效利尿药、头孢菌素类、右旋糖苷类、藻酸钠等)的药物配伍,也不宜与肌肉松弛药或具有此作用的药物(如地西泮等)配伍,防止毒性加强。本类药物之间也不可相互配伍。 7. 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两者联合应用,可致茶碱血浓度的异常升高而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联合应用时应进行监测茶碱的血浓度,以防意外。此外,本类药物对酸不稳定,因此,在5%-10%葡萄糖输液500ml中,添加维生素C注射液(含抗坏血酸钠1g)或5%碳酸氢钠注射液0.5ml使pH升高到6左右,再加红霉素乳糖酸盐,则有助稳定。另外,β-内酰胺类药物与本类药物配伍,可发生降效作用;与口服避孕药合用,也可使之降效(因本类药物可阻挠性激素类的肠肝循环)。克拉霉素可使地高辛、茶碱、口服抗凝血药、麦角胺或二氢麦角胺、三唑仑均显示更强的作用,对卡马西平、环胞霉素、己巴比妥、苯妥英钠等也可有类似的阻滞代谢而使作用加强。本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配伍,一般认为可发生降效作用。此外,氟喹诺酮类也可抑制茶碱的代谢。 8.去甲万古霉素与许多药物可产生沉淀反应,因此含本品的输液中不得添加其他药物。克林霉素不宜加入组成复杂的输液中,以免发生配伍禁忌;此外,本类药物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可联合应用。磷霉素与一些金属盐可生成不溶性沉淀,勿与钙、镁等盐相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