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蔬菜栽培学概论课件

中国蔬菜栽培学概论课件


茎、叶、花、果、籽发育成变态器官,作为食用部分。 其食用部分柔嫩多汁、或有特殊风味、并具有一定的
营养价值。

凡是具有柔嫩多汁的产品器官作为副食品的一、二 凡是具有柔嫩多汁产品器官、可以用于佐餐的植物
年生及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统称为蔬菜。

统称为蔬菜。


凡是可供佐餐的草本植物统称为蔬菜。
凡是可供佐餐的植物统称为蔬菜。
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蔬菜的地位:
– 。
– 中国设施蔬菜面积179万公顷,比1990年增加12倍。
– 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鲁冀豫川苏等省,面积都超过80
万公顷。山东200万公顷。河北113.3万公顷。
– 。
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蔬菜的地位: – 。 – 。 – 。 – 河北省形成了蔬菜产业布局,区域化、专业化、规模 化的6个特色蔬菜主产区和8个常规食用菌种植区、10个 珍稀食用菌品种生产基地。主要有:张承错季菜、环京 津精特菜、冀东果类蔬菜、冀中日光温室蔬菜、沧州大 棚菜、冀南中小棚菜;产量分别占全省的 9 %、 24 %、 24%、14%、15%、和14%。
1.1 “蔬、菜”两字的词义和起源

“蔬、菜”两字的词义:
蔬菜是个复合名词。古代,蔬与菜同用,但意义相 同。按《说文》注:“蔬,菜也”。

“蔬、菜”两字的起源:
《说文》解释,“草之可食者曰蔬”。 “菜”由“采”字演化而来。 “爪”+“木”→“采”→动词为“采” → 名词为 “菜” ↓ ↓ 手指+植物→以手指摘取植物之意
瓜、落葵、魔芋、山药、姜等。
3.经海路引进的蔬菜
明清时期,中国的海运交通逐渐发达,相继从美 洲引进了番茄、辣椒、马铃薯、菜豆、豆薯、西葫芦 、佛手瓜、菊芋等;从欧洲引进了甘蓝类蔬菜、豌豆 、芦笋、香芹菜、四季萝卜、朝鲜蓟、洋葱等。 这些蔬菜中,有些虽在汉代已经引进,但后来引 进的主要是欧美改良的新类型,如:西洋芹菜、菜用
2 我国当代设施园艺的四大成就

塑料拱棚蔬菜生产配套技术推广获得重大成果 日光温室蔬菜高效节能栽培技术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遮阳网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开始进入大面积推广阶


蔬菜地膜覆盖面积突破 400万亩 (面积及设施类型
发展)
我国及河北省园艺设施面积

2.2 蔬菜栽培学的特性
• 综合性强//涉及的学科广泛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土壤学、 肥料学、气象学、农业工程学、园艺设 施学、植物保护学、遗传育种学、生物 工程学、商品学、市场经济学等。
• 实践性强
–蔬菜栽培学的理论和技术,来源于实践, 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生产。
• 地域性强
2.3 蔬菜栽培学的任务
蔬 菜 标 准 化 生 产 无公害、有机食品级蔬菜
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产出蔬菜产品
蔬菜栽培学的任务
2.4 蔬菜栽培学的发展历程
发展成熟阶段
(1979~现在) • • • • 浙江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总论和各论· 南方本 山东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 北方本 北京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保护地栽培)》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编《中国蔬菜栽培学》 (1987) • 吴耕民的《蔬菜园艺学》(1936) • 吴耕民的《中国蔬菜栽培学》(1958) • 山东河北浙江山西等多所院校分别编著 的《蔬菜栽培学》 (上中下) (1959~1962) • • •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630) 王桢的《王祯农书》(1313) 王象晋的《广群芳谱》(1621) 吴其睿的《植物名实图考》(1848) 《诗经》 《论语》 《吕氏春秋》
1.3 蔬菜的范围
现今我国栽培的蔬菜种 类约200多种,列属于32 个科,普遍栽培的蔬菜 有50-60种。
草本栽培植物 木本栽培植物 野生、半野生植物 真菌植物 藻类植物 调料植物:八角茴香、花 椒、胡椒、芥末等。

农作物 作物 (栽培植物) 园艺作物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饲料及绿肥作物
豌豆等。
我国蔬菜的栽培分区
4.东北寒冷区 5.西北干燥区
3.华北区 7.青藏高原区 2.华中区 6.西南高原区
根据自然地理 环境及栽培特点, 可以将我国蔬菜划 .华南区 : 包括广东、广
西、福建、海南、台湾。该地 2.华中区: 包括湖北、湖南、 5.西北干燥区 区雨量充沛,气温高,冬季基 江西、浙江、安徽及江苏南部、 3.华北区:山东、山西、河 本无霜雪。喜温和耐热的蔬菜, 四 川盆地。该区年平均雨量 南、河北、陕西长城以南、江 1000 mm以上。夏季温度高, 如西瓜、番茄等可以在冬季生 苏、安徽淮河以北及辽东半岛。 但冬季有霜雪,无霜期在 240~ 该地区雨量较小,年雨量平均 长;而在夏季,由于高温、多 6.西南高原区 340 天。一年可栽培三茬露地蔬 在 750mm 以下,冬季寒冷,全 雨、台风影响,蔬菜生长受到 菜。耐寒蔬菜可露地越冬。是 年无霜期在 严重影响。 200 ~ 240 天。一年 水生蔬菜较集中的地区。 内主要栽培两大季,即春夏季 7.青藏高原区 根据自然地理 (茄果类、瓜类及豆类)及秋 环境及栽培特点, 冬季(大白菜及根菜)。 4.东北寒冷区
根据自然地理 6.西南高原区 环境及栽培特点, 可以将我国蔬菜划 分为七个区域:
1.华南区
我国蔬菜生产的现状与展望
现状
我国当代设施园艺的四大成就 我国蔬菜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蔬菜生产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代园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1 现状

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蔬菜占 广泛推广新技术,特别是设施栽培新技术。 培育和引进推广了大量的新品种和杂交种。 消费结构的转变,使得名、优、新、稀、特、野蔬菜进一步
形成阶段
(1936~1963)
萌芽阶段
(公元630~1900)
原始阶段
(公元前400年以前)
三、蔬菜在人民生活中和 蔬菜生产国民经济上的重要性
维生素 矿物质 纤维素 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 维持人体酸碱平衡 有机酸、色素及挥发 物质 医疗保健作用




对人民身体健康的贡献不 可替代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 位不可替代 在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中 的地位不可替代 在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我国蔬菜的栽培分区
6.西南高原区:包括四川西南 7. 青藏高原区 : 主要包括 4.东北寒冷区 部及贵州、云南等高原地带。地 青海、西藏及四川西北部。 势较高 (5. 1000 ~ 1500m) ,气候温 该地区地势在 3000m 以上, 西北干燥区 和、凉爽 (1 月、 7 月份的月平均 空气稀薄,夏季温度低,雨 温度分别为 16℃~ 22℃。冬暖夏 量很少,几乎不能露地栽培 凉,四季如春。一般根菜及叶菜, 3.华北区 喜温蔬菜。蔬菜栽培不多。 周年均可生长。 7.青藏高原区 2.华中区
蔬菜栽培学是研究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 规律和产品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 互关系,探讨出实现蔬菜持续高产、优质、 高效的栽培理论和制定栽培技术措施。


蔬菜农田栽培系统中,蔬菜研究既包括蔬菜
植物个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器官建成规律的研 究,又包括蔬菜群体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研 究。

在蔬菜农田栽培系统中, 环境 包括自然
豆、瓠、越瓜、香椿等。
2.经陆路引进的蔬菜
(1)西汉(BC 200年)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与阿富 汗、伊朗、印度以至非洲、欧洲的联系,引进了豌豆、 蚕豆、扁豆、瓠瓜、西瓜、甜瓜、黄瓜、菠菜、大蒜、 大葱、胡萝卜、芫荽、小茴香、芹菜、莴苣等蔬菜。 ( 2)晋唐又开辟了与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家的联 系,引进了绿豆、小豆、豇豆、丝瓜、茄子、冬瓜、苦
我国蔬菜的来历
1.我国固有(起源)的蔬菜
( 1 )汉初之前( BC200 年前)的古文献记载的蔬菜, 均是中国固有(起源)的蔬菜,因为当时中国与外界隔 绝。主要有:芜菁、白菜、萝卜、芥菜、紫苏、苋菜、
蕹菜、茼蒿、冬寒菜、金针菜、大葱、韭菜、细香葱、
草食蚕、芋、山药、姜、蘘荷、百合、莲藕、菱、水芹
菜、蒲菜、茭白、莼菜、慈菇、荸荠、竹笋、大豆、刀
果树 蔬菜 花卉
有些植物既可作蔬菜,又可作 为粮食作物(豌豆、蚕豆、菜豆、 豇豆、马铃薯等) 亦或可作为饲料(南瓜、胡萝 卜、芜菁) 亦或可作为水果(西瓜、甜瓜、 草莓等)
二、蔬菜栽培学的概念与性质

蔬菜栽培学的概念 蔬菜栽培学的特性 蔬菜栽培学的任务



蔬菜栽培学的发展历程
2.1 蔬菜栽培学的概念

蔬菜栽培学是研究蔬菜农田栽培系统内部
蔬菜农田栽培系统,是指蔬菜—环境—措施系统。
蔬菜栽培学是研究蔬菜、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学
关系的一门学科。


科。
2.1 蔬菜栽培学的概念
蔬菜栽培学是研究蔬菜农田栽培系统内 部关系的一门学科。


蔬菜农田栽培系统,是指蔬菜—环境—措施系统。 蔬菜栽培学是研究蔬菜、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 学科。
3.华北区
2.华中区
可以将我国蔬菜划 分为七个区域:
1.华南区
我国蔬菜的栽培分区
4.东北寒冷区 5.西北干燥区
华北区 6.西南高原区 4.东北寒冷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及内蒙古 东部。本区土壤肥沃,但气候寒冷,无霜期只有 5.西北干燥区:包括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本区空 华中区 90~165天, 年雨量 500mm左右,每年种一茬蔬菜,仅生长期短的绿叶 气干燥,阳光充足,雨量极少,冬冷而夏热,昼夜温差很 7.青藏高原区 根据自然地理 蔬菜,可栽培 2 茬。喜温蔬菜和喜凉蔬菜可同时生长。甘蓝、 大,特别适于西瓜、甜瓜的生长。甘蓝、洋葱、茄果类及 白菜、马铃薯、洋葱、胡萝卜等,大都在 4~5月播种,9~ 环境及栽培特点, 根菜类也生长很好。每年栽培蔬菜一茬。喜温及耐寒蔬菜 10 月收获。即使是耐寒的蔬菜亦不能在露地越冬 可以将我国蔬菜划 均在同一季节生长。 华南区 。 分为七个区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