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技术4
•
• • •
2.磁敏感性对比剂 分为顺磁性、超顺磁性和铁磁性三类。 (1)顺磁性对比剂 : 由顺磁性金属元素组成,如 Gd、Mn。对比剂浓度低时,主要使T1 缩短并使信号增 强;浓度高时,则组织T2缩短超过T1效应,使MR信号降 低。常用其T1效应作为T1加权像中的阳性对比剂。临床 上使用的对比剂多数为顺磁性物质。 • (2)超顺磁性对比剂: 是指由磁化强度介于顺磁性 和铁磁性之间的各种磁性微粒或晶体组成的对比剂。 由于这种微粒或晶体的磁矩比电子磁矩高出上千倍, 故其磁化的速度快于顺磁性物质,如超顺磁性氧化铁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 • (3)铁磁性对比剂: 其为紧密排列的一组原子晶 体组成,其磁矩存在于磁畴中,磁化后即使没有外加 磁场的作用仍带有一定磁性。
影响SNR的主要因素
• • • • • • 质子密度 体素容积 重复时间 激励次数 接受带宽 线圈类型
质子密度
肌肉组织所含的质子明显少于脂肪和脊髓
• 质子密度低的区域,产生低信号,SNR低, 图像显示有局限性。 • 质子密度高的区域,产生较高信号,SNR 高,在MR检查中具有优越性。
• 如用同一照相机在白天和黑夜拍照。
•脉冲线圈按作用分两类: –激发并采集MRI信号(体线圈) –仅采集MRI信号,激发采用体线圈进行 (绝大多数表面线圈)
接收线圈与MRI图像SNR密切相关
接收线圈离身体越近,所接收到的信号越强 线圈内体积越小,所接收到的噪声越低
1.磁场强度:B0越大,SNR越大; 2.线圈 :尽量贴近被检部位,线圈敏感区包含的组织尽 可能的少;表面线圈的信噪比最高; 3.体素容积 :体素容积越大,包含的自旋核数目越多, MR信号越大; 4.翻转角(α): α越大,MR信号越大,SNR越大; 5. TR:延长TR,有助于Mz的恢复,有利于提高SNR。 6. TE:延长TE,Mxy衰减的多,MR信号降低,SNR下 降; 7.激发次数 :增加NEX,可提高SNR。 8. 接收带宽 :带宽越宽,SNR越高。
X Y
320mm
FOV=320mm×320mm
320mm
20cm
40cm
5mm×5mm×8mm
10mm×10mm×8mm
–矩阵不变:FOV越大,体素越大。
30mm
10 10
30
10mm
10
30mm
30mm
10mm×10mm×8mm
5mm×5mm×8mm
–FOV不变:矩阵越大,体素越小。
重复时间、回波时间、翻转角度
y z
image plane
x
x
y
MRI质量控制
• 评价MR图像质量三因素: 空间分辨力、信噪比、图像对比度
空间分辨力
• 是在一定的对比度下,影像能够分辨的相邻物体 的空间最小距离,是对物体细节的分辨能力。 • 空间分辨力取决于体素的大小。体素小时,能分 辨出细微结构,空间分辨力高;体素大则空间分 辨力低。 • 体素的大小取决于:层面厚度、FOV和像素矩阵 的大小。 • 层面越薄,空间分辨力越高。 • 层面内的空间分辨力: 层面内的分辨力=像素尺寸=FOV/矩阵
进入现象
• 不曾受到激励的质子垂直流入成像层面, 在成像层面内受到激励并经历复相位后, 产生较周围静止质子信号强度更好的信号, 在进入一组成像层面的第一层时最为显著, 这种现象叫进入现象。
体素内去向位
• 同一体素内如同时含有流动质子和静止质 子(或流动质子的速度、方向不一致)时, 质子间将出现相位差。这是因为快速流动 的质子沿梯度磁场流动时进动频率将增加 或减低,前者使流动质子获得相位,后者 使流动质子丧失相位,结果导致体素内质 子相位失聚,信号减低,这种现象叫体素 内去向位。
20cm
40cm
5mm×5mm×8mm
10mm×10mm×8mm
–矩阵不变:FOV越大,XY平面的空
间分辨率越低。
30mm
10 10
30
10mm
10
30mm
30mm
10mm×10mm×8mm
5mm×5mm×8mm
–FOV不变:矩阵越大,XY平面的空
间分辨率越高。
空间分辨率与矩阵、FOV的关系
空间分辨力与矩阵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但显示病变的 特异性不足,定性诊断困难,需向静脉注 入对比剂进行兴趣区扫描,称为增强扫描。
T1WI平扫
T1WI增强扫描
MRI对比剂分类
• • • • MRI对比剂可根据其在体内分布、磁特性、对组织 的特异性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1.生物体内分布 分为细胞液内、外对比剂。 (1)细胞液外对比剂: 对比剂在体内非特异性分 布,可在血管内与细胞外间隙自由通过。因此需掌握 好时机,方可获得良好的组织强化对比。目前临床广 泛应用的钆制剂属此类。 (2)细胞内对比剂: 以体内某一组织或器官的一 些细胞作为靶来分布,如网织内皮系统对比剂和肝细 胞对比剂。此类对比剂注入静脉后,立即从血中廓清 并与相关组织结合。其优点是使摄取对比剂组织和不 摄取的组织之间产生对比 。
线圈类型
• 线圈距被检部位越近,MR信号强度越大。 • 线圈敏感区包含的组织越多,噪声越大。 • 要提高信噪比,必须选择合适的线圈: • 尽量贴近被检部位; • 线圈敏感区包含的组织尽可能的少。
线圈的作用:
• 如同无线电波的天线
– 激发人体产生共振(广播电台的发射天线)-发射线圈 – 采集MR信号(收音机的天线)--接受线圈
• 直接MRA与CE-MRA各有优势。 • 直接MRA不用对比剂,简便无创,成本低,对于 显示血管非常有其实用价值,已经成为临床不可 少的检查方法。 • CE-MRA对血管腔的显示比直接MRA更为可靠, 出现血管狭窄的假象明显减少,血管狭窄程度的 反映比较真实,与CTA类似,其可靠性与传统 DSA血管造影非常接近。 • MRA的成像方法主要有三种,时间飞越法 (TOF);相位对比法(PC);黑血法。
•
钆类对比剂主要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MRI检查,可使某些正常结构强化,如垂 体、静脉窦等。Gd类对比剂经静脉内注 入,用量一般为0.1mmol/kg。多发性硬 化、转移瘤可用至0.2~0.3mmol/kg,以 发现更多病变。垂体检查时用量可减为 0.05mmol/kg,对发现微腺瘤有利。因其 主要经肾脏排泄,在单纯行肾脏检查时 用量可减少。
空间分辨力
FOV一定,像素矩阵越大空间分辨力越高; 像素矩阵一定,FOV越小空间分辨力越高。 • 如:视野25cm×25cm,矩阵为 256×256,则像素约为1mm×1mm。
信噪比
• MR信号:指感兴趣区内像素的平均值。 • 噪 声:磁体内的患者、环境和MR系统 电子设备所产生的不需要的信号。 • 信噪比(SNR):组织信号强度与噪声信 号强度的比值。 • SNR越高,图像越清晰。
组织特异性对比剂 • 肝特异性对比剂 • 血池对比剂 • 淋巴结对比剂 • 其他组织特异性对比剂
• 化学结构分类 • Gd作为离子的MRI对比剂,可分为离子型 和非离子型两种。
MRI对比剂应用
1.钆螯合物
• 以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MRI对比剂Gd-DTPA为例。 Gd-DTPA静脉注药后迅速分布到心脏、肝、肾、肺、脾、 膀胱等组织器管中,其不通过细胞膜主要在细胞外间 隙。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当血脑屏障破坏时,才能进 入脑与脊髓。Gd-DTPA在组织中的浓度与该组织血供丰 富程度成正相关,血供丰富的组织则T1缩短信号增强, 不丰富的组织强化则不明显。对比剂在注入体内后迅 速衰减,12~24h达到检出水平以下,血中浓度下降一 半的时间约为60~70min。因其不能进入细胞,在体内 以原形排出,主要经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除体外,约 占90%,少量分泌于胃肠道后随粪便排出,约占7%。
图像对比度
• 信噪比高的图像不能确保将相邻组织区分开, 若要区分,必须有足够的对比度。 • 图像对比度有时受严重噪声的影响,不能真 实反映图像质量,必须把噪声考虑在内。
• 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se ratio,CNR): 代表两种组织的信噪比的差异
CNR SNRA SNRB
成像参数的选择 1.提高扫描效率,扫描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获 得的图像信息量。总扫描时间应以图像满足临床诊 断目的为宜。在尽量减小TR、NEX和相位编码次 数的同时调整其他参数,使信息量不减少。 2.应根据检查目的和检查部位选用合适的脉冲 序列、图像信号的加权参数和扫描平面(横、冠、 矢、斜)。合适的成像序列和图像信号的加权参数 是获取良好SNR和CNR的基本条件。 3.在设置成像参数时应特别注意,SNR是影响 图像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图像SNR高 时,多能同时满足对CNR的要求。不应为追求过高 的空间分辨率而牺牲SNR,如选择3mm以下的层 厚、很大的矩阵或很小的FOV(如8cm)。
MRI对比剂副作用症状 • 一般反应较轻,呈一过 性,可头痛、不适、恶 心、呕吐等。
磁共振检查技术
• • • • • • • • • • • 平扫(T1WI、T2WI、PDWI) 增强(T1WI) 动态增强(Dynamic MR) 脂肪抑制成像(STIR) 水抑制成像(FLAIR)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水成像(MRCP、MRU、MRM) 波谱分析(MRS) 灌注成像(PWI) 弥散成像(Diffusion) 功能成像(fMRI)
流动现象
• 时间飞跃 • 进入现象 • 体素内去相位
时间飞跃
• 流动质子在成像层面内受RF激励,在复相 位前就从成像层面中流出,未经历复相位 过程;或流动质子在RF激励后才进入成像 层面,未受到激励却经历了复相位过程, 这两种状态均无信号产生,称为时间飞跃。 • 在影像上管腔内因信号缺失呈黑色,叫做 流空。
• • • • • •
1.TOF法 主要依赖流入相关增强效应。 分2D-TOF和3D-TOF 2.PC法 主要依赖流动质子的相位效应产生影像对比。 分2D-PC和3D-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