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心理学复习题

旅游心理学复习题

旅游心理学复习题一.小题1.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旅游服务者、旅游管理者等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威廉﹒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3.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单选)4.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旅游者心理、旅游服务者心理、旅游管理者心理。

(单选)5.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如看到某种颜色,听到某种声音。

6.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如听到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欣赏一幅美丽的油画。

7.旅游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整体性<又叫组织性>、(多选)8.旅游知觉的组织原则有:接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与封闭原则。

(多选)9.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兴趣、需要与动机、个性、情趣、经验、其他个体因素(年龄、性别、职业、个体收入等)。

10.对旅游距离的知觉:阻止作用、激励作用(距离美)。

1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12.旅游动机的分类:健康娱乐的旅游动机(所占比例较大)、社会交往的旅游动机(比如侨居他乡的游子重归故里,探亲访友,寻根问祖)13.人格(个性)是个体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14.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主题:人格结构与人格发展15.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填空)16.伯恩的人格结构理论:儿童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

17.气质是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气质是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

18.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9.旅游者分为四种类型:急躁型的旅游者、活泼型的旅游者、稳重型的旅游者、忧郁型的旅游者。

20.态度是个人的内在结构,由知、情、意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即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

21.认知是态度的基础,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意向是态度的外在表现。

22.旅游态度包含三种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

23.态度的三种成分: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向因素24.态度的强度即态度的力量,它是指个体对对象赞成或不赞成的程度。

25.情绪、情感的功能:驱动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

26.人的“应激”反应属于调节功能的体现。

27.根据情感的社会内容性质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28.家庭与旅游行为:家庭生命周期与旅游行为、家庭形态对旅游决策的影响。

29.典型的家庭形态有三种类型:夫妻式的两人世界、核心式(丈夫、妻子和子女),延续式(三代或以上同堂家庭)。

30.社会阶层的定义: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中的人形成的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不同层次的社会团体。

31.一般划分社会阶层需要参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职业、教育、收入、财产等。

32.在旅游方面,小康阶层是我国旅游活动的主体和生力军。

33.旅游服务的基本含义是以直接的劳动形式即活动本身去满足旅游者享受需要的某种要求,是旅游业的重要产品。

34.客我交往是指旅游服务人员同旅客之间为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意愿、解决旅游活动中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而相互施加各种影响的过程。

35.旅游者与旅游服务人员之间的客我交往是旅游服务的先决条件和存在方式,即没有客我之间的交往也就不可能有旅游服务。

36.旅游者购物的主要动机:求新心理、求名心理、求实心理、求廉心理。

二.大题1.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弗洛伊德为代表(2)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3)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对食物、水、空气和睡眠等需求都是生理需要,这类需要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要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要。

(2)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

(3)社交需要:社交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也称为“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需要:尊重需要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又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5)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目标是实现自我,是指人们希望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实现对理想、信念、抱负的追求、取得成功,使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3.理论总结:马斯洛认为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中所占支配地位的先后是这五种需要,并总是由低像高级呈上升的趋势,高级需要的出现总是以低级需要为条件的。

只有当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需要才能到来;但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的出现而消失,只是高层次需要产生后,低层次需要对行为的影响变小而已。

4.需要的单一性和复杂性(1)需要的单一性:单一性需要也称为一致性需要,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寻求平衡、和谐、相同、可预见性和没有冲突。

(2)需要的复杂性:与单一性需要相反,复杂性需要是指人们期望在生活领域中追求新奇、变化、出乎意料、不可预见的食物。

(3)单一性和复杂性需要的平衡:一个适应性良好的人,希望在生活中将单一性和复杂性结合起来。

旅游活动既可以满足过多单一性生活的人追求多样性的需要,也可以满足过多复杂性生活的人追求单一性的需要。

5.旅游动机的产生条件:(1)旅游动机产生的主观条件产生旅游动机的首要条件,是个体(潜在的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需要。

(2)旅游动机产生的客观条件a.时间条件:时间条件指人们所拥有的闲暇时间,即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其他必须时间之外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b.经济条件: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c.社会条件:社会条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文化因素、社会环境和背景等方面。

6.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是遗传下来的本能。

(2)自我:自我是个体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由本我发展而来的人格部分。

(3)超我:超我是在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之后形成的结果。

7.人的态度从拒绝到接受一般经历哪三个阶段?(1)服从阶段:是指人们为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或避免惩罚而谋取的表面顺从行为。

(2)同化阶段:是指人们不是被迫而是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条,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的一致。

(3)内化阶段:是指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并自觉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

8.旅游态度的改变(1)更新旅游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质量a.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b.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c.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业务训练,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d.运用价格策略(2)重视旅游产品的信息宣传a.要加大旅游宣传的力度,不断开拓新的旅游市场,要进行全方位宣传。

b.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宣传,突出自身特点。

针对特色旅游产品的宣传一定要以自身的特点为重点。

(3)引导人们参加旅游活动除了上述三种基本方法以外,通过改变知觉或激发人们的潜在动机等也是促使旅游者态度改变的有效方式。

9.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区别:a.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体验形式。

b.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发生的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c.从表现形式看:情绪一般发生的迅速、强烈而短暂,有强烈的生理的变化,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是经过多次体验概括化的结果,深沉,具有深刻性。

d.从稳定性角度看:情绪易变,情感比较稳定。

(2)联系;a.情绪长期积累就会转化为情感b.情感通过情绪的形式表达出来c.情绪是情感的基础10.把情绪情感根据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分类;(1)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相应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体验。

(3)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和危险的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11.客我交往的特殊性主要表型在那两个方面:(1)不对等性旅游者是旅游活动中的主体,是旅游服务的对象,处于接受服务的地位;服务人员是服务工作的主体,是为旅游者服务的,处于施与服务的地位。

因此,旅游服务中客我之间的接触常是一种不对等的过程,即只有客人对服务人员下达指令、提出要求,而不存在相反过程的可能。

(3)短浅性宏观的客我交往是大量的、频繁的,具体的客我交往却表现为偶然性的、短暂的、事务性的。

12.旅游商品销售服务心理:(1)善于观察与了解购物动机(2)善于接触客人(3)及时展示商品(4)介绍商品以增强客人的信任(5)娴熟的服务技能单选 10个(10分)多选 5个(10分)填空 10个(10分)名词解释 5个(15分)简答 5个(30分)说明 1个(10分)论述 1个(1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