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高校专利数据分析

全国高校专利数据分析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
论文题目:全国高校专利数据分析
学生班级;研152班
学生姓名:匡政政
任课教师:李维刚
学位类别:专硕
评分标准及分值
参阅资料
(分值40 )
具体内容
(分值20)
语言表达
(分值20)
规范性
(分值20 )
评分
论文评语:
总评分评阅教师:评阅时间
年月日
注:此表为每个学生的论文封面,请任课教师填写分项分值
全国高校专利数据分析
摘要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合作难一直是国内高校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近期,国家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密集出台和修改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试图从政策入手改善上述两大问题。

专利的合作申请属于产学研合作中的一个环节,可以从某个侧面反映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状况。

另外,一般而言,高校与企业合作申请的专利往往具有更高的科研成果转化概率。

近些年来,高校的专利发行情况倍受人们关注,本文从国内外专利简介到国内高校专利发行情况分析,正是体现了专利学习应从高校就开始把握。

1.国内外专利发行趋势简介
专利申请量指报告期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被受理的件数,是发明、实用新颖、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数的总和。

专利授权量指报告期内由专利行政部门授予专利权的件数,是发明、实用新颖、外观设计三种专利授权数的总和。

该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已被世界所公认。

申请专利是对发明创造成果法律上的保障,具有排它独占的特质。

专利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对一国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也将产生深刻影响。

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经济、科技的竞争优势,采取跑马圈地、层层保护的专利战术,期冀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发展中国家却面临着发达国家专利竞争优势的严重压力和更多的技术壁垒。

以下先展示一下历年国内外专利受理量的比较,如下图1:
图1.国内外专利受理量
图1中是2014年的中国专利申请数据统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的专利受理量要远远高于国外,而且国内受理量增长幅度也越来越大,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人们的创新意识非常的强烈。

2.高校专利发行情况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本届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在此着重介绍国内各高校专利授权量,先分析2012-2015年专利授权量全国高校排行,如下表1、表2:
表1. 2012和2013年专利授权量前10名高校排名
表2. 2014和2015年专利授权量前10名高校排名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各高校对专利方面都是比较重视的,特别是到2015年的时候,进步都非常明显。

但是,专利发行方面不是很均衡,据了解,2012年武汉6所高校发明专利的拥有量,还赶不上一个浙江大学。

当时,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省高院、省科技厅主办的“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就在这相对偏少的发明专利中,还有三成左右因专利所有人不交年费而闲置失效。

研讨会上,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郑友德教授感慨,“武汉高校发明专利的拥有量,跟全国相比太少了”。

其引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高校所获发明专利量的前三名分别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别为1709件、1239件和871件。

而当年,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6所在汉高校的所获发明专利量,分别为424件、279件、238件、107件、88件、81件。

这意味着,在汉6所知名高校发明专利的总量,还不如一个浙江大学多,这个数据值得我们去思考。

武汉6所高校和浙江大学专利授权量如下图2:
图2.武汉6所高校和浙江大学专利授权量
省区之间2013—2014年发明专利受理量比较如下图3:
图3.省区之间2013—2014年发明专利受理量
从图3中很容易看出,各省之间都有些差距,但是大部分都处于进步之中。

据了解,2014年,在发明专利方面,浙江大学博得“满堂彩”,无论是发明专利申请量还是授权量皆遥遥领先。

知识产权出版社副社长李程表示,随着我国专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专利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科技研发创新贡献力和技术发明转化率的重要尺度。

“近年来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屡创新高,但专利成果转化率较低的问题却依然困扰着我们的象牙塔。

如何真正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提高我国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水平,值得每一个知识产权人的思考。


图4.2015年1-6月全国各省发明专利受理量
根据国知局统计数据和图4中显示,2015年1-6月受理的中国专利申请总量为1124,456件,其中发明专利受理总量为424,041件,受理的国内申请人的发明专利有360,675件。

江苏、广东、北京、浙江、山东和安徽的发明专利受理量在两万件以上,占据前六位。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度出现一个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一词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创业创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全民必将掀起新一波创业创新大潮。

如今,半年时间已过去,就让我们从数据上,尤其是从专利数据上看看有哪些新变化。

对2015年1-6月的专利受理、授权、转让及某些领域数据进行统计。

在2015年获发明专利授权量前50名高校中,浙江大学、哈工大和东南大学分别以1865、1454和1453位居前三名。

排名前10位的高校中除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85高校外,江苏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两所非985高校也分别排名第6和第10。

在至2015年底有效发明专利量前50名高校排名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则位居前三位,浙江工业大学排名第十。

此外,进入前十的高校还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我国高校虽然拥有大量专利,但专利转化率平均不足10%,迫切需要通过提升高校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能力来破解这道难题。

浙大工研院院长赵荣祥表示,高校是知识产权创造的重要生力军,有了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才能使创造和运用有规可循,体现高校创新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在近几届浙江省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上,浙大许多专利都拍出高价。

2014年,一个包含5项化工专利的项目更是以1000万元成交。

据了解,浙大正在不断探索加快专利转化之路,如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部门,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和学生依托专利转化实施创业等。

3.高校专利申请量高速增长原因
从2003—2009年,我国高校的科技经费投入呈现平稳快速增长。

2008年高等学校的研究与发展项目经费(R&D经费)为390.2亿元,比2007年增加75.5亿元,增长24%。

在研发经费持续增长的支持下,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产出也随之增长,以科技成果为基础的专利申请也随之增长,这反映了我国高校的创新
能力正在逐步增强。

2016年的高校企业科研经费总额较2015年增加了约35.44亿元。

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举夺得2016高校企业科研经费桂冠,从企业获得14.03亿元科研经费。

天津大学今年表现突出,由去年的第13名跃居今年的第2名,企业科研经费13.61亿元是去年的3倍。

从2016中国高校企业科研经费榜单中,不难发现,苏州大学、上海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三所地方院校,已经跻身于榜单前二十名,且近两年名次和企业经费总数都比较稳定。

图5.2016年中国高校企业科研经费排名
但是从某方面来说,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和研究考核体系的导向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

4.高校专利转化率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4.1原因
理论性强,实用性差。

大学生专利多是源于书本,很多专利脱离市场需求,
仅仅是实验室的产物,这类专利相对于企业研发团队的技术成果来说,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企业若要进行工业化生产,还需再投入资金以继续研发,很多企业不愿意冒风险,也就难以对这类专利进行消化吸收。

唯专利而专利,唯技术而技术。

高校科研人员普遍对专利转化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专利价值观念,部分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只是为了评职称时体现自身的学术水平,对专利转化热情不高,这种现象在拥有专利的大学生身上,15%的学生仅仅只在申报奖学金是作为一项国家级或者省级奖项来填报,剩余85%中只在被询问是否想转化时,回答“想”,却没有进一步的思考或采取行动,转化意愿不大。

转化渠道不畅,交易平台不成熟。

高校科研环境相对单纯,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多局限在创造与保护阶段,某些前沿性发明,往往是作为国家课题完成的。

专利技术过于前沿并且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很难判断该技术是否能直接产出产品或者市场在哪里以及应用怎么样的商业模式去发展,巨大的不确定性使其暂不具备市场转化的可操作性,而高校专利脱离市场的根本原因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直接沟通的渠道,高校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企业不知道高校有些什么,双方信息不通,导致转化难以成功。

4.2 建议
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教育,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专业管理机构。

加强市场引导,构建第三方转化平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明专利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好多相关高校也开设了专利相关课程,让同学们普遍对此有个了解,虽然高校并不是专利的主要发出地,但是随着同学们对专利提前的了解,进入社会之后能更快的融入其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