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材料课设报告

工程材料课设报告

工程材料课设报告 2 / 25 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

学院:航空宇航学院 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学号:

完成日期:2009年6月18日

3 / 25

说 明 书 目 录 任务书---------------------------------------------------------------------------3 铸造件设计---------------------------------------------------------------------5 锻造件设计---------------------------------------------------------------------9 焊接件设计--------------------------------------------------------------------13 总结------------------------------------------------------------------------------17 心得体会------------------------------------------------------------------------18 参考文献------------------------------------------------------------------------18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4 / 25

1. 课程设计的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达到在一般机械设计中,能合理选择材料,选择毛坯制造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热处理工艺及零件制造工艺流程。

2.课程设计的选题: 本课程设计包括典型零件的材料选择,热处理工艺路线的安排,零件毛坯生产方法的选择(主要包括铸造(液态成型)、压力加工(塑性成形)和焊接(连接成型)三种成型方法)。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根据图纸熟悉产品的结构、各零件的作用和工作条件。 2)依据零件的受力情况(或给定的条件),环境即失效形式进行零件的选材设计(即选择合适的材料成分,组织及热处理状态)。

3)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制造精度、形状尺寸、材料及生产性质等条件,对指定的零件毛坯进行毛坯部分种类的选择(即选择锻压铸造、或焊接的方法),并进行结构工艺分析、完成工艺设计的部分内容(铸件的铸造方法、浇注位置、分型面的选择、并在零件图上示意标出冒口位置;锻件结构工艺、选择的锻造方法;零件的焊接方法、结构工艺、合理布置焊缝等)。

4)对轴类零件(或齿轮)应设计制造工艺流程,正确选择热处理工艺,工艺流程的合理安排,并作详细的说明。

5)对上述第(4)项中的零件,用相应的材料制成试样,分别用自己设计的热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分别测其硬度、磨制试样观察其组织,判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作分析。 5 / 25

4.设计步骤: 1)对零件制造的方案的总体设计和论证选定。 2)毛坯的生产工艺方法的选择与分析。 3)机械加工方案的分析。 4)工艺过程和工艺流程过程。

5.考核与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6 / 25

6.系部审查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二、铸造课程设计——支座 1、零件名称:支座 2、技术要求和生产性质: (1) 技术要求:支座起支承轴、齿轮等零件的作用,要求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能承受一定程度的振动。抗拉强度σb≥150Mpa,对零件表面无特殊质量要求。 (2) 生产性质:为中批量生产

3、零件图: 7 / 25

4、选材分析: 支座属于箱体类支承零件,是机器中的基础零件。轴和齿轮等零件安装在箱体中固定位置并与其它零件协调运动,机器上的各个零部件的重量都由箱体和支承件承担,因此,支座主要受压应力,部分受一定的弯曲应力。此外,支座还要承受工作时的动载荷以及稳定在机架或基础上的紧固力,承受振动。因此,它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良好的减震性及尺寸稳定性。由于支座形状较复杂,体积较大,具有中空壁薄的特点,选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以利于加工成型。 根据上述要求,选材方案如下: 方案一: 在铸钢中选择。铸钢是一种重要的铸造合金,承受较大载荷和较强冲击的箱体支承类部件经常采用铸钢制造,其中ZG35Mn和ZG40Mn应用最多。可是,铸钢的铸造性较差,由于工艺性的限制,所制部件往往壁厚较大,形体笨重。该支座有中空壁薄的特点,对铸造工艺性有一定要求,所以铸钢不合适。 8 / 25

方案二: 在有色金属中选择。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中的各种有色元素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能,现代科技的材料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铸造工艺性能优良,强度好,韧性好。一般重量轻、散热性能良好的箱体可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铸造。例如,飞机发动机上的箱体多采用铸造铝合金生产。但支座是一般箱体类支承零件,无需用及各种金属的独特性能,采用有色金属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而且支座有较大的重量,要求有良好的减震性,所以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也不合适。 方案三: 在铸铁中选择。铸铁的铸造性好,价格低廉,消振性能好。所以形体复杂、工作平稳、中等载荷的箱体类支承件一般都采用灰口铸铁或球墨铸铁制作。其中,灰铸铁的的力学性能较差,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几乎为零。但抗拉强度与钢相近,并且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如:流动性好,收缩小等。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优于灰铸铁,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弯曲疲劳极限,也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及耐磨性。但关键一点是,球墨铸铁的消振能力比灰铸铁低很多,而且查表得,灰铁相比球铁便宜。所以,综合看来,选用灰口铸铁,其性价比优于球墨铸铁。

根据支座的技术要求,选用HT200,HT200在10mm<壁厚≤30mm的状态下抗拉强度σb≥170Mpa,完全满足σb≥150Mpa的强度要求,且其减震性能良好。其次,HT200的铸造性能良好,满足加工性能。此外,灰铸铁价格便宜,充分考虑了选材的经济性。 综合上述分析,该支座应选用HT200制造。

5、毛坯选择分析: 9 / 25

支座这类零件大都承受压应力,只要求一定的强度和韧性,但该类零件形状复杂,因此最适宜采用铸造毛坯。它可以使金属一次成型,灵活性大,适用于形状复杂内腔的零件。 铸造可分为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性铸造、压力铸造和离心铸造等。 方案一:熔模铸造,铸件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可制造形状复杂的铸件,铸造合金种类不受限制,生产批量也基本不受限制,既可大批量生产也可单件、小批量生产。但是,熔模铸造存在工序繁杂、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缺点,且铸件不易太大、太长,一般限于25kg以下,而支座重量显然较大,所以不合适。 方案二:离心铸造,不用型芯即可铸出中空铸件,简化套筒类生产过程;可以提高金属液充填铸型的能力;改善补缩条件,但由于离心作用,金属中的气体、熔渣等夹杂物,因密度较大儿集中在铸件内表面上,使内孔的尺寸不精确,质量较差,铸件易产生成分偏析和密度偏析等,由于该支座不是套筒、管等零件,所以离心铸造不合适。 方案三:砂型铸造,是传统的铸造方法,内部组织疏松,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沙眼等缺陷,但其工艺简单,有很大的灵活性,适用于各种形状、大小、批量及各种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特别适合于内腔复杂的铸件。砂型铸造成本低廉,因为该支座对零件表面没有质量要求,所以没有必要花大投资去选择能使表面质量好的熔模铸造、压力铸造等。并且该支座生产性质为中批生产,砂型铸造足以满足所有要求,同时极大节约成本。 方案四:压力铸造,压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可以压铸必薄、形状复杂的以及具有很小孔和螺纹的铸件,强度和表面硬度高,可实现半自动化及自动化生产。但由于充型速度快,气体难以排出,易产生气孔,金属凝固快,易产生缩孔和缩松。另外,设备投资大,铸型制造周期长,造价高,不宜中、小批量生产,根据支座的技术要求,用此法经济上过于浪费,故不合适。 综上所述,所铸毛坯形状复杂,对表面质量没有特殊要求,中批生产,应选择砂型铸造。 10 / 25

6、工艺选择: 一、浇铸位置的选择: (1)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位于侧面。 (2)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3)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应置于铸型下部或是其处于垂直或倾斜位置,可以有效防止铸件产生浇铸不足或冷隔等缺陷。 (4)对于容易产生缩孔的铸件,应将厚大部分放在分型面附近的上部或侧面,以便在铸件厚壁处直接安装冒口,使之实现自上而下的定向凝固。 二、铸型分型面的选择: (1)应尽可能使铸件的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砂型中,以保证铸件的精度。 (2)应时铸件的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处于同一砂型中。 (3)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量,尽可能选平直的分型面,最好只有一个分型面。 (4)应尽量减少型芯和活块的数量,以简化制模、造型、合型等工序。 (5)应尽量使行腔及主要型芯位于下型,以便于造型、下芯、合型和检验壁厚。 7、铸造工艺图: 由下图分析可得:分型面选在最大截面处,易于拔模,上砂箱高度、较低,零件下部截面较大,放在砂型上部,并在上部设置冒口,用来补缩。 图转下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