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格式doc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格式doc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格式篇一: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材料表观密度及吸水率实验一、实验名称:材料表观密度及吸水率实验二、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试验来掌握材料表观密度和吸水率的测量方法。

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利用材料的表观密度可以估计材料的强度、吸水性、保温性等,同时可用来计算材料的自然体积或结构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当材料饱和吸水时,其含水率为吸水率。

三、试验条件室温℃相对湿度% 水温℃四、仪器设备游标卡尺、天平、鼓风烘箱、干燥器、温度计、直尺等。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A.表观密度实验步骤:1、将待测材料的试样放入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2、用游标卡尺两处试样尺寸,计算出体积V0;3、用天平称量出试样的质量m。

4、实验结果计算。

B.表观密度实验步骤:1、将试件置于烘箱中,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

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以天平称其质量m1(g),精确至0.01g。

2、将试件放在盛水容器中,将水自由进入。

3、加水至试件高度的处,6小时后将水加至高出试件顶面20mm以上,在放置48小时让其自由吸水。

4、取出试件,用湿纱布擦去表面水分,立即称其质量m2(g)。

5、实验结果计算。

六、试验结果与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0?m= V0吸水率按照下式计算:Wx?m2?m1?100%m1=砂筛分析实验一、实验名称:砂筛分析实验二、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试验获得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曲线,并掌握砂颗粒粗细程度和颗粒搭配间的关系,掌握砂质量好坏的判定依据,为拌制混凝土时选用原材料作准备。

三、试验条件室温℃相对湿度% 水温℃四、仪器设备摇筛机、标准筛、天平、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1、按要求称取四分后的干燥试样500g;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到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手工摇筛5分钟;3、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mi。

六、试验结果与计算2、级配曲线20累计筛余率(%)406080100筛孔尺寸(mm)砂试验级配曲线图七、结论及分析讨论(判定砂粗细程度和级配情况,试验影响因素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一、实验名称:水(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格式)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二、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试验获得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为进行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作好准备;掌握其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三、试验条件室温℃相对湿度% 水温℃四、仪器设备标准稠度仪、净浆搅拌机、天平、量筒等。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固定用水量方法)1、称取干净水142.5 mL(g),水泥500g;2、用湿抹布擦抹搅拌锅及叶片;3、将水加入搅拌锅中,再将水泥加入搅拌锅中;4、按试验机操作要求搅拌,慢速搅拌120s,停拌150s,接着快速搅拌120s。

5、拌和完毕,将净浆装入锥模,用小刀插捣并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将其放到固定位置,将试锥锥尖恰好降至净浆表面,时调整指针至标尺零点,突然放松,试锥自由沉入净浆,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S。

六、试验结果与计算篇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指导教师: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的要求一、实验室的纪律要求1.进入实验室后,要听从教师的安排,不得大声说笑和打闹。

2.进入实验室后,对本组所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如有缺损或失灵应立即报告,由教师修理或调换,不得私自拆卸。

实验结束时,应将所用仪器设备按原位放好,经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3.要爱护实验仪器设备,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同时注意人身安全,非本次实验所用的室内其他仪器,不得随便乱动。

4.在实验过程中,当仪器设备被损坏时,当事者应立即向实验室教师报告,由其根据学校的规定给予检查或赔偿等处理。

5.实验结束后,每组学生对所用的仪器设备及桌面、地面应加以清理,并由各实验小组轮流做全室的卫生整理。

6.完成实验后,经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二、实验与实验报告的要求1.每次做实验以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步骤。

2.要以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作风、严密的方法进行实验,认真记录好实验数据。

3.在实验课进行中要认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的情况作为实验课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4.要认真填写、整理实验报告,不得潦草,不得缺项、漏项,报告中的计算部分必须完成,同时要保持实验报告的整洁。

5.实验报告应及时完成,并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上交。

实验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三、实验记录(一) 材料的表观密度测试试样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室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1.砂的表观密度:表 1—4 砂表观密度测定结果2.石子的表观密度:实验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湿度:表 1—5 石子表观密度测定结果试样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室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表 1—6实验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湿度:堆积密度测定结果(五) 材料的吸水率测试试样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室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湿度表 1—7 吸水性测定结果四、实验小结:实验二水泥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篇三: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样本)实验日期:成绩:装控05-6班工程材料综合实验----碳钢成分-组织-性能实验●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碳钢的热处理操作、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别和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1、2、3、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

三、实验内容概述1.钢的热处理热处理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以一定速度冷却下来的操作,通过这样的工艺过程钢的组织和性能将发生改变。

通常加热、保温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成分均匀的细小的奥氏体晶粒,亚共析碳钢的完全退火、正火、淬火的加热温度范围是AC3+30~50℃,过共析钢的球化退火及淬火加热温度是AC1+30~50℃,过共析钢的正火温度是ACcm+30~5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工件尺寸大小,炉子加热类型等由经验公式决定。

碳钢的过冷奥氏体在Ac1~550℃范围内发生珠光体转变,形成片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依据片层厚薄的不同有粗片状珠光体(P),细片状珠光体——索氏体(S)和极细片状珠光体——屈氏体(T)之分。

硬度随片距的减小(转变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碳钢的过冷奥氏体在550~350℃之间发生贝氏体转变,生成由平行铁素体条和条间短杆状渗碳体构成的上贝氏体(B上)。

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黑色羽毛状特征。

过冷奥氏体在350℃~Ms之间等温得到黑色针状的下贝氏体(B下),它是由针状铁素体和其上规则分布的细小片状碳化物组成。

过冷奥氏体以超过临界速度的快冷至Ms以下温度,将发生马氏体转变,生成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

常见的有板条马氏体(碳1.0%)马氏体以及由它们构成的混合组织(碳为0.2%~1.0%)。

随转变温度的降低钢的硬度升高。

普通热处理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后缓慢冷却(通常随炉冷却)至500℃以下空冷叫退火,得到接近平衡态的组织。

奥氏体化的钢在空气中冷却叫正火,得到先共析钢铁素体(或渗碳体)加伪珠光体。

过冷奥氏体快冷(大于临界冷速)叫淬火,得到马氏体组织。

淬火钢再加热到A1以下会发生回火转变,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分别得到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

随冷却速度增加,钢的硬度升高。

硬度是指材料对另一更硬物体(钢球或金刚石压头)压入其表面所表现的抵抗力。

硬度的大小对于工件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具有决定性意义。

由于测量的方法不同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和显微硬度(HV)。

布氏硬度适用于硬度较低的金属,如退火、正火的金属、铸铁及有色金属的硬度测定。

洛氏硬度又有HRA、HRB、HRC 三种,其中HRC适合于测定硬度较高的金属如淬火钢的硬度。

维氏硬度测定的硬度值比布氏、洛氏精确,可以测定从极软到极硬的各种材料的硬度,但测定过程比较麻烦。

显微硬度用于测定显微组织中各种微小区域的硬度,实质就是小负荷(≤9.8N)的维氏硬度试验,也用HV表示。

2.试样制备要在金相显微镜下对金属的组织进行观察和摄影,必须制备平整、光亮、清洁、无划痕、并用适当的方法显示出真实组织的试样(1) 手工磨样试样在金相砂纸上由粗到细磨制。

磨样时用力均匀,待磨面上旧磨痕消失,新磨痕均匀一致时就更换细一号的砂纸,并且试样转90o再磨。

一般磨制到4号(粒度800)砂纸即可。

(2) 抛光本实验采用化学抛光与机械抛光相结合的方法。

PG-2金相制样抛光机化学抛光:靠化学药剂对试样表面不均匀溶解而得到光亮的抛光面,凸起部分溶解速度快,而凹下部分溶解速度慢。

具体操作是用竹筷夹住浸有抛光剂的棉球均匀的擦试磨面,待磨痕基本去掉后,立即用水冲洗。

机械抛光:在专用的抛光机上进行,抛光织物(如呢料、金丝绒等)固定在抛光盘上,洒以抛光粉悬浮液,试样轻压于旋转的抛光盘上。

靠嵌于抛光织物中的抛光粉的磨削作用和滚压作用,得到平整、光亮无划痕的磨面。

(3) 化学浸蚀试样在浸蚀剂作用下,组织中电位低的部分为阳极,电位高的部分为阴极,低电位处于溶解较快而呈现凹陷从而显示出组织特征。

碳钢常用3~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

3.观察金相显微组织四. 实验步骤设计及数据记录与金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