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去除对象:纺织、造纸、制革、洗毛等一些工 业废水中含有细小纤维状的悬浮物质,如棉布毛、 化学纤维、纸浆纤维、禽羽兽毛、藻类等稍细小 的杂物和残渣。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一节 格栅与筛滤
装置类型:转鼓式、旋转式、转盘式、水力 于10mm的筛网主要用于工业废水的预
出。它是通过由流出槽与挡板组成的出流装置来 实现的。流出槽设自由溢流堰,溢流堰严格水平, 既可保证水流均匀,又可控制沉淀池水位。出流 装置多采用自由堰形式,堰前也设挡板,以阻拦 浮渣,或设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 • ④存泥区 • 存泥区一方面是用于存积下沉的泥,另一方面 是供排泥用.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三节 沉淀
• 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 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 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 颗粒则随水流带走。沉砂池可分为平流式 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三种 基本形式。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三节 沉淀
• 三、沉淀池
• 沉淀池的类型很多,按工艺布置不同, 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两种。
• 辐流式沉淀池 • 1.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 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如图所示。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② 对角线出水调节池
图 对角线出水调节池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节 调节 四、水量调节池
单纯的水量调节的方式: (1)线内调节 (2)线外调节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节 调节
• 五、分流贮水池(事故排放池)
某工厂废水
调节池
去生物处理
分流贮水池
泵
图 分流贮水池
(1)人工清渣格栅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2)机械清除格栅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回转格栅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3)曲面格栅
曲面格栅分为固定曲面格栅(栅条 用不锈钢制)和旋转鼓式格栅。
图2-6 曲面格栅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一节 格栅与筛滤 污水处理厂多采用机械自动清除式格栅。
• ②沉淀区 • 沉淀区即工作区,其作用是使可沉颗粒
与污水分离,使悬浮物沉降,池的设计应 使进、出水均匀,池内水流稳定,提高水 池的有效容积,减少紊动影响,提高沉淀 效率。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机械刮泥设备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三节 沉淀
• ③出水区 • 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沉淀后的水尽量均匀地流
相支承时,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 下层颗粒间的水被挤出,污泥层被压缩。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三节 沉淀
• (2)沉淀理论基础
• ①沉淀基本原理 • 污水中的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与水分离,实质是
悬浮物的密度大于污水的密度时下沉,小于时上 浮。污水中悬浮物下沉和上浮的速度,是污水处 理设计中对沉降分离设备要求的主要依据,是有 决定性作用的参数。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图 周边进水池底出水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五)常见调节池 (1)强制搅拌调节池 ① 曝气均和池(空气搅拌) ② 机械搅拌 ③ 水泵强制循环搅拌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①曝气均和池(空气搅拌)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②机械搅拌 在池内安装机械搅拌设备,如浆式、 推进式、涡流式等。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三节 沉淀
• 2.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特征 • (1)平流式沉淀池的组成 • ①进水区 • 进水区是平流式沉淀池的混合反应区,
进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 进水断面上,尽可能减少污水扰动,并使 流速不致太大。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三节 沉淀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 理法上
2020/12/10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流程
2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废水预处理:
属纯物理性质或机械性质的,其目的在 于去除那些在性质上或大小上不利于后续 处理工程的物质。 使用要求:
不论何种废水,在送入水泵和主体构 筑物之前,均需设置格栅以拦截较大杂物, 设置筛网以截留较细悬浮物.
处理,它可将小于3mm的漂浮物截留在网上。 *孔径小于0.1mm的细筛网则用于处理后出水
的最终处理或用于回用前。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一) 转筒式筛网 外进水转筒筛网 内进水转筒筛网。
蒸汽或高压空气管 渣槽
旋转筒
筛网
出水
进水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二)振动筛网
图2-8 振动筛网示意图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三节 沉淀
• 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 理想沉淀池的假定条件: • 一是从入口到出口,池内污水按水平方
向等速流动,颗粒水平分布均匀。 • 二是悬浮颗粒沿整个水深均匀分布,处
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水平分速等于水 平流速,沉淀速度固定不变。 • 三是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被除去。
第三节 沉淀
• ①自由沉淀 • 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不高,不具有凝聚的
性能,也不互相聚合、干扰,其形状、尺 寸、密度等均不改变,下沉速度恒定。 • 悬浮物浓度不高且无絮凝性时常发生这类 沉淀。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三节 沉淀 • ②絮凝沉淀 • 当水中悬浮物浓度不高,但有絮凝性
时,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互相凝聚,其粒 径和质量增大,沉淀速度加快。
一般设在一级处理(如格栅、沉砂池) 之后,二级处理之前。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节 调节
(三)调节池的容积 调节池的容积主要根据废水流量、浓度
变化及均和程度决定。 设计时应考虑几种情况:
①水质变化不大,仅调节水量的调节池; ②水质和流量变化均不规则变化。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四)调节池出水方式
平流式沉淀池的出水装置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三节 沉淀
• (2)排泥方法 • ①静水压力法 • 利用池内的静水压力,将污泥排出池外。 • 排泥管插入污泥斗,上端伸出水面以便清通。
污泥通过静水压力排出池外。为了使池底污泥能 滑入污泥斗,池底应有一定的坡度。 • ②机械排泥法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1—旋转鼓筒 2—水池 3—水槽 5—冲洗滤网的设备 6—集渣斗 7—排渣管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四、栅渣的处理 格栅截留的污物称为栅渣,含水率70%-80%。
栅渣应妥善处理: (1)如填埋、焚烧、堆肥或与其它污泥混合后
进行消化处理,或城市垃圾一起处理; (2)将污染物粉碎后送回污水处理厂进口; (3)当有回收利用价值时,有的可直接回用
(如纸浆纤维)、有的可送至粉碎机或破碎机磨 碎后再用;
(4)对于大型系统,可采用焚烧彻底处理。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节 调节
• 调节的作用 • 污水的水质和水量一般都随时间的变
化而变化。 • 污水的水量和水质的变化对排水设施
及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是生物处理设备正 常发挥其净化功能是不利的,甚至还可能 破坏这些设备。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一节 格栅与筛滤
一、格栅
安装位置:格栅设在污水处理厂中所有处 理构筑物之前,或设在泵站之前。
去除对象:用以截留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 和漂浮物,以免堵塞水泵及处理构筑物的 管道。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一节 格栅与筛滤
• 格栅的构造、作用与分类 • 格栅通常由一组或多组平行金属栅条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③水泵强制循环搅拌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2)差流式调节池 ① 折流式调节池 ② 对角线出水调节池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① 折流式调节池
配水槽设许多孔口溢流,分散地头配到调节池 的前后各个位置上(不同的折流板之间),从而 使某一时刻的出水包含不同时刻流入的废水,使 废水在池内得到混合和均衡。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节 调节 二、调节池的分类与特征
1、形式:圆形、方形、(自然)多边形等, 可建在地下或地上。 2、结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石结构和 自然体等。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节 调节
3、位置:前置原废水集中调节池 分流调节地 处理后水调节池。
4、功能:水量调节池 水质水量调节池 具预处理作用的调节池
格栅的效率:取决于栅条的间距, 细格栅(间距1.5-10mm) 中格栅(间距10-40mm) 粗格栅(间距50-100mm)。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一节 格栅与筛滤
二、筛网 (孔径小于10mm)
某些悬浮物用格栅不能截留,也难通过重力沉 降去除,常给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带来麻烦, 可采用筛网过滤来分离和回收。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节 调节
三、水质调节池 水质调节的任务是对不同时间或不同来
源的废水进行混合,使流出水质比较均匀。 (一)水质调节的基本方法
① 利用外加动力强制调节(如叶轮搅 拌、空气搅拌、水泵循环)。
② 利用差流方式进行自身水力混合。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二节 调节 (二)调节池的位置
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的物理法上
第三节 沉淀
• 一、沉淀过程的理论基础
• 1.概述 • 它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使
其下沉,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 2.沉淀的类型及其理论基础
• (1)沉淀的基本类型
• 根据悬浮颗粒的性质、凝聚性及其浓度的高低,沉淀可 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