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2)讲解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2)讲解


T=2d 。
VW
S N T 1000
0.5 250000 2 1000
250m3
每池污泥部分容积 (8)总高H
V V 250 25m3 n 10
设污泥斗底0.5m×0.5m, 上口4.5m×4.5m,斗壁 倾角60°,
h4
(4.5
2
0.5)
tg60
3.46m
设i=0.01 h4 (20 4.5) 0.01 0.16m
2、平流式沉淀池设计(P48)
(1)沉淀区的表面积A (m2): A Qmax
q
式中:Qmax--最大设计流量,m3/h; q--表面水力负荷, m3/m2·h,表10-5(P45)。
(2)有效水深h2 (m): h2=q×t 式中:t—沉淀时间,h,表10-5选取。
(3)沉淀区有效容积V(m3):
三、平流式沉淀池 1.构造及工作特点
平流式沉淀池1.avi
(1)进水区有消能、整流措施(P46 )
图10-28 平流式沉淀池的进水整流措施 ①进水槽;②溢流堰;③穿孔整流板;④底孔;⑤档流板;⑥潜孔;
(2)出水区有出水装置
(3)出水堰前设置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 (4)排泥方法:单斗排泥或多斗排泥。 链板式刮泥机.swf
u0

H

沉淀区
B
污泥区
D
L
v
u0
L
H 即u0
v(
H L
)
L、ν不变,H越浅,uo越小,沉淀效率越高。
2、构造
清水出水区
配 水区 缓 冲区
图10-36 升流式斜板沉淀池 1.配水槽;2.穿孔墙;3.斜板或斜管;4.淹没孔口;5. 出水槽;6.排泥管;7.支架。
斜板
3、分类:
按斜板或斜管间水流与污泥相对运动方向分为同 向流、异向流、侧向流三种。
S N T Vw 1000
S湿—每人每日湿污泥量,L/d·人,表10-5;
N—设计人口数,人;T—两次排泥时间间隔,d
。 S湿 =
S干 100
(100 P0 )
P0――污泥含水率,%。
γ――污泥容重,P0≥95%时,γ=1000kg/m3。
或Vw
Qmax (c0 c1 ) 24 T 100
四、竖流式沉淀池 1、工作原理
污水以流速v竖向流动, 悬浮颗粒(速度u)运动 状态为: ①u>v时,颗粒下沉; ②u=v时,颗粒处于随机 状态; ③u‹v时,颗粒上浮。
u 1 (s L) gd2 18
2、竖流 式沉淀池 设计(自 学,P50 )
五、辐流式沉淀池(P52)
池体为圆形,直径大;有中心进水和周边进水两种形式。
出水
排泥
图10-34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
进水
特点:水流速度沿径向逐渐减小,利于悬浮颗粒沉淀 。但进水处流速大,易冲击池底污泥。
•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
周边进水进水槽断面大,布水均匀;可避免进水冲 击池底污泥,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
六、斜板(管)沉淀池
1、浅池理论
A
C
Q入 流 区
v
v u’0 =1/2u0 出
(5)总宽B B A 900 45m

L 20
(6)沉淀池数量n
设 b=4.5m
n B 45 10 b 4.5
验算 L 20 4.4 4
b 4.5
(7)污泥区容积Vw 由表10-5, 取S干 25g / d • 人, P0 95%
S湿

S干 100
(100 P0 )
25100 0.5L / d • 人 (100 95)1000
L1
2
L2
)h4"
b
(20 4.5) 2
0.16 4.5
8.7m 3
⑾贮泥区容积
V V1 V2 26 8.7 34.7m 3 25m 3 ⑿设计计算草图如下:
0.3
3.0 7.22
0.3 3.46
20.3 20
60°
4.5 0.5 4.8
单位:m
作业P79: 第5题(设 计平流式沉淀池)
(100 P0 ) 1000
c0、c1――沉淀池进水、出水SS浓度,mg/L。
(8)沉淀池总高H:
H h1 h2 h3 h4 h1 h2 h3 h4' h4"
h1——超高,取0.3m; h3——缓冲层高度;h4——污泥区高度,m; hm’4。——贮泥斗高度,m;h’L’4——梯形部分高度,
4、特点及应用 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 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及占地面积受到 限制时采用。
七、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采用斜板沉淀池、对污水进行曝气搅动、回流 部分活性污泥,设置调节池。
第五节 隔油池
一、含油废水的来源与危害(P57) 1、来源 石油工业、轻工业、固体燃料热加工、食 品加工废水等。 2、状态 (1)可浮油:油滴粒径>100μm; (2)细分散油:油滴粒径10~100μm; (3)乳化油:油滴粒径<10μm; (4)溶解油:以溶解状态存在于水中; 3、对环境危害 对生态系统、植物、土壤、水体有严重影响。
V A h2或V Qmax t
(4)沉淀池长度L(m):L v t 3.6
v—最大设计流量时水平流速,mm/s; v≤5mm/s。 (5)沉淀区总宽度B(m):B=A/L
(6)沉淀池数量n n B b
b—每座或每格沉淀池宽度,m。
L / b (4 ~ 5) L / h2 8
(7)污泥区容积VW
H h1 h2 h3 h4' h4"
0.3 3 0.3 0.16 3.46 7.22m
⑼污泥斗容积V1
V1
1 3
h4' ( S1
S2
S1 S2 )
1 3.46 (4.5 4.5 0.5 0.5 3
⑽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容积V2
4.52 0A A Qmax 1800 900m2
q
2
表10-5选取。q=2m3/m2·h
(2 )
h2 q t 21.5 3m
(3)沉淀区V设V A h2 900 3 2700m3
(4)长度L v=3.6mm/
L v t 3.6s 3.61.5 3.6 19.44m。园整取20m
h1
h2
H h3
h4"
h4'
60°
(9)贮泥斗容积V1
V1
1 3
h4' (S1
S2
S1 S2 )
S1、S2--污泥斗的上、下口面积,m2;
(10)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2
V2
( L1
2
L2
)h4" b
L1,L2--梯形上下底边长,m。
某城市污水拟采用生物法处理,Qmax=1800m3/h ,N=250 000,t=1.5h。设计平流初沉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