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in急救护理学实验报告

xin急救护理学实验报告

《急救护理学》 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009年2月 救护技术 【目的要求 】 1.掌握常用的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的方法。 2.熟悉止血、包扎法、骨折固定的原则。 3.做到止血有效,包扎松紧适宜、骨折固定有效。动作熟练,轻巧、准确。 【实验内容】 1.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的用物准备。 2.受伤部位的评估。 3.常用四肢止血、包扎的、前臂骨折固定步骤与方法。 【实验用物】 病床单位及进口普通护理人模型、 无菌纱块、各类型的绷带及棉垫、 三角巾、 多头带、治疗盘、止血带、止血带衬垫、夹板、记录牌、笔等,必要时备屏风。 【实验程序】 1.准备工作: ( 1) 操作者的准备:仪表、洗手、戴口罩。 ( 2) 环境的准备:安静、光线充足、安全。 ( 3) 病人的准备:核对病人、解释、评估、取适合体位并暴露伤口。 2.备齐用物至病人的侧患。 3.上止血带: (1) 大腿或上臂上 1/3 铺衬垫,扎止血带。 ( 2) 记录牌上注明:上止血带日期、时间。 4.包扎: (1) 棉垫或纱布(视伤口而定) 覆盖伤口,用绑带从肢体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 ( 2) 包扎方法正确,外观美观,不违反原则。 5.前臂骨折固定: ( 1) 适当牵引;上夹板,分三段用绳索固定。 ( 2) 上三角巾,使上肢处于功能位。 6.观察:肢体保持功能位置,肢端血运及止血效果良好。 7.整理、记录和评价。

实验一 评分: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实验时间】 节次: 结果分析:

指导老师评语: 实验二 气管插管术 【目的要求】 1、掌握气道开放的有效手法及气管插管的用物准备。 2、掌握气管插管术的操作方法 3、做到有效通气,动作熟练,轻巧、准确。 【实验内容】 1、准备经口气管插管的用物准备 2、开通气道的常用方法及怀疑颈椎损伤病人的有效通气法 【实验用物】 病床单位及进口气管插管护理人模型、治疗盘、无菌治疗巾、喉镜、气管 套管、牙垫、 3M 胶布、铜芯、 10ml 注射器、气囊面罩、一次性手套、听诊器、 吸痰机连接管、吸痰管两条、无菌盅、生理盐水。 【实验程序】 1、准备工作: (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站立在病人头顶部。 (2)环境准备:安静、光线充足、安全。 (3)病人准备:去枕平卧、可肩下垫小枕摆修正体位。 2、插管前工作: (1)呼吸囊面罩通气。 (2)戴手套吸痰、清理口腔分泌物。 (3)检查喉镜灯是否光亮、导管气囊有无漏气。 3、置入喉镜: (1)协助固定病人头部、不合作病人固定头部。 (2)开通气道。 (3)将喉镜从病人口腔右侧缓缓置入。 (4)拔出铜芯、置入牙垫、退出喉镜。 (5)呼吸球囊纯氧接气管套管通气:观察胸廓有无起伏。 (6)气囊内注入气体 5〜8ml。 ( 7)用 3M 胶布先固定导管与牙垫,再予蝶形法固定于脸颊部。 4、给予呼吸球囊或呼吸机连接。 5、整理和记录。 6、评价 评分: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实验时间】 节次 结果分析:

指导老师评语: 实验三 正压面罩通气法 【目的要求】 1、 掌握气道开放的有效手法及正压面罩通气的用物准备。 2、 掌握正压面罩通气的操作方法及 CE手法。 3、 做到有效通气,动作熟练,轻巧、准确。 【实验内容】 1、 准备正压面罩通气所需要的物品 2、 熟悉正压面罩通气的适应症 【实验用物】 病床单位及进口气管插管护理人模型、处于备用状态的简易呼吸球囊装置 【实验程序】 1. 准备工作: (1)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站立在病人头顶部。 (2) 环境准备:安静、光线充足、安全。 (3) 病人准备:去枕平卧、头后仰。可肩下垫小枕摆修正体位。 2. 操作者位于病人的头侧,打开病人气道(将头部向后仰,并托牢下颌使其向 上),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有假牙者取出假牙,保持气道通畅。(气道开放的标 准: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或床面垂直) 3. 将连接导管接于供氧装置上,氧流量为 10L/min,并连接储氧袋。若无供氧装 置则将储氧袋及连接导管解下。 4. 左手用面罩盖住患者的嘴与鼻子,并以C型手法压住面罩使其紧贴患者面部, 并用中指,无名指,小指托患者下颌部位,呈E形状,以保证气道通畅.右手压缩 呼吸球,使氧气或空气送入肺内•有气管切开及插管者备一标准接头,将硅胶球 直接接于接头上。 5. 压缩频率:成人12 —15次/分 儿童14 — 20次/分 婴儿35 — 40次/分 6. 压放速度根据病人吸呼比:1:1.5-1:2 7 •每次挤压的容量在1L的球囊为1/2〜2/3,在2L的球囊为1/3。 8 •评估效果: (1)注视患者胸部上升与下降(是否随着挤压球体而起伏) ( 2) 经面罩透明部分观察患者嘴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 ( 3) 经透明盖,观察单向阀工作是 否正常。 (4)在呼气当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 9.整理与评价。 评分: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实验时间】 节次 结果分析:

指导老师评语: 实验四 心肺复苏 【目的要求 】 1.徒手心肺苏的操作方法。 2.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的标准。 3.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效;心脏按压部位、频率、深度准确,心脏按压与人工呼 吸比例正确。 【实验内容】 1. 呼吸骤停的诊断标准。 2. 复苏的步骤与方法。 3. 心肺复苏的效果。 【实验用物】 病人、床单位及进口心肺复苏护理人模型,无菌生理盐水纱布 【实验程序】 1. 准备工作: ( 1) 操作者的准备:仪表、洗手、戴口罩。 ( 2) 环境的准备:安静、光线充足、安全。 2. 将病人转移到安全的环境。 3. 护士站于病人右侧并进行判断意识。 4.无意识马上呼叫 120。 5. 病人体位:平卧位,背部垫木板,暴露胸部。 6. 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使用“一看、二听、三感觉”判断是否有呼吸,判 断时间大于5s,小于10s。 7. 人工呼吸: (1) 吹气:一手托下颌,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捏病人的鼻孔,深呼吸后紧贴病 人口部用力吹气至胸廓抬起。 (2) 吹气、排气有节奏。吹起时间持续1s,然后松开鼻翼。吹两口气。 8.触摸颈动脉,无搏动,进行心脏按压: ( 1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 ( 2)按压方法:一手的掌根部按在病人胸骨中下部 1/3 交界处,另一手压在该 手的手背部,肘关节伸直,手指翘起,不接触胸壁,利用体重和肩臂部力量垂直 向下用力挤压,使胸骨下陷4~5cm,再原位放松,掌根不离开胸壁。 (3) 按压频率: 100次/分。 9.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 2:30)操作 5 个循环为一组。 7.观察操作后的有效指证(意识、肢体运动、呼吸、循环、面色、甲床、瞳孔 等)。 8.整理病人和清理用物。 9.记录。 10.评价。

【实验时间】 节次: 结果分析:

指导老师评语: 评分: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实验五 除颤术 【目的要求】 1、 熟悉除颤术的应用指标。 2、 掌握除颤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熟悉非同步除颤和同步除颤的使用指标。 【实验内容】 1、 室颤的判断。 2、 除颤术的步骤与操作方法。 3、 除颤仪的清洁与保养。 【实验用物】 除颤仪、电极贴、导电糊、生理盐水、纱块、 75%酉精、模拟人 【实验程序】 1、 准备工作:①着装规范。 ② 评估病人意识、颈动脉搏动、心电图显示、病人心前区监测电 极的连接情况 ③ 患者准备:平卧、松解衣服纽扣,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 暴露胸部。 ④ 用物准备:除颤仪、导电糊、电插板、急救用物 2、 除颤: ①电极板上均匀涂上导电糊。 ② 打开除颤开关。 ③ 选择合适能量

单相:360J 「成人一 双相:200J

非同步除颤 小儿:2〜5J / kg 同步电复律时: 按医嘱执行,最小从 50J 开始 ④ 充电:按APEX电极板侧面手柄上的黄色按钮 Charge键,充电时 红色指示灯亮,充满电时仪器会发出声音 ⑤ 放电:将电极板紧贴病人胸部,按Shock键,放电时,术者喊care , 任何人不能触碰到床以及病人。 3、观察: ① 病人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② 除颤仪电极板接触皮肤的情况。 ③ 看病情是否要再次除颤。

4、整理和记录。 5、评价 评分: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实验时间】 节次: 结果分析:

指导老师评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