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小学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小学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小学生的年龄段在六七岁至十二三岁,这一阶段以称为小学儿童期。

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解剖、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体育教学。

故小学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及特点谈一谈:
我在担任体育教学工作中,在保证完成每堂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始终坚持每一节课都领学生进行一项体育游戏(有些游戏涵盖教学任务),不仅起到寓教娱乐的作用,而且也增进了师生的友谊,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教学内容
小学设置体育游戏教学项目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还应有培养基本活动能力的任务,为他们日后掌握生活技能、生产劳动技能以及学习体育动作技术、战术奠定基础。

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以走、跑、跳、投、攀登、爬越、追捕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动作为主。

在小学高年级的游戏中,可适当采用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技术作为游戏的素材。

例如,田径的起跑;篮球的传接球、运球;简单的体操动作等。

二、教学形式
儿童的体育游戏形式变化多样、趣味性较强。

儿童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点易转移,因此注意力不易集中。

在儿童的注意中,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无意注意还占着主导地位。

游戏的形式如果变化多样、趣味性强,才能引导儿童的无意注意的指向与集中,使游戏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小学低年级的游戏中,还可适当的采用一些具有表演情节的游戏,中高年级可采用一些具有情节的分队竞赛游戏。

因而这些情节对于此阶段年龄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小学中高年级的男孩还特别喜欢那些能表现他们的体力、敏捷、机智与主动精神的球类游戏及对抗竞赛游戏;女孩除喜欢对抗竞赛游戏之外,还特别喜欢一些优美协调的、韵律感强的或者平衡一类动作的游戏。

三、教学方法
(一)多采用直观的方法:
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水平还较低,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

因此,在游戏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使儿童了解游戏的路线时,多采用示范的方法,或采用图解;在讲解的语言上,多采用形象的语言,并要配合一定的手势等。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无意注意比有意注意更能持久与集中。

因此,在儿童的游戏教学中,讲解应简短,只要能使儿童明白游戏的做法就行了。

讲解的方法也要适
合于儿童的年龄特点,要生动形象,多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的方法,以启发儿童开动脑筋,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智力,同时也有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四、教学注意事项
儿童做体育游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下几种练习不宜采用:
1.过重的练习及时间较长的静力性练习。

儿童的骨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时期,骨的硬度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变形。

长时间的站立和负重,容易影响下肢骨的发育,甚至造成下肢骨的弯曲变形及产生扁平足。

2. 运动负荷过大的练习,如经常肌肉过分紧张、需要憋气。

儿童的心血管系统发育不完善,心缩力弱,心率快,每搏输出量与每分输出量比成年人小,儿童在运动时主要靠增加心率来增加输出量,不适应大运动负荷量的练习。

因此,在组织儿童做体育游戏时,运动负荷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不宜过多做经常需要憋气的练习、紧张性练习、静力性练习,以免心脏长时间负担过重,得不到恢复,造成心脏过度疲劳甚至损害。

3.较长时间的耐力练习。

儿童的胸廓狭小,呼吸肌力量弱,呼吸表浅,肺活量较小,在进行激烈运动时,血乳酸含量的增长比成年人明显,说明无氧代谢供能的能力较低。

因此,不宜进行时间过长的耐力练习,而多采用以发展有氧代谢为主的练习。

(二)游戏的规则要少而简单
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娱乐活动,游戏的规则是随着游戏本身的发展而发展的。

低年级的一些游戏还没有明显的规则,高年级儿童虽比低年级儿童大一些,但思维理解力还比较低,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因此,游戏规则应比较简单,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执行。

相关主题